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13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包括锅体(1)、过渡部(2)、浮动部(3)、固定部(4)、定位板(5)、安装部(6)和支撑杆(7),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整体为截面为U型的横筒型结构,其上部设有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矩形开口(101),其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2)与浮动部(3)固为一体且相连通,所述的浮动部(3)通过定位板(5)和弹簧(9)可浮动的安装在固定部(4)内,固定部(4)通过安装部(6)设置在支撑杆(7)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浮动式的锅体,可在旋转的铲板接触锅底时,锅底能够上下浮动,避免过度摩擦造成锅底过早损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
本技术涉及中药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
技术介绍
中药原材料应用于中药制作时,其中许多颗粒状中药材(如车前子、颗粒状中药材等)需要经过炒制,才能达到或符合中药所要求的功效。而这些较为细小的药材炒制不同于普通食材,普通食材的炒制可由机械炒制,以人工观察即可,而药材的炒制温度较低,色泽、气味的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且一般的炒制设备在翻炒过程中不能使锅铲贴合锅底,常常造成原料的翻炒不均匀,使得加工出的熟化产品在口感和功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目前对大多数颗粒状中药材的炒制仍普遍以人工为主,且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炒制加工的效率很低。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提高颗粒状中药材的炒制效率,我们自行研制了颗粒状中药材炒制设备,在该设备实际应用中,为了使颗粒状中药材最大限度的翻炒均匀,要求旋转的铲板在转至最低处时,铲板端部应能无限接近炒锅锅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锅底与铲板发生剧烈摩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可在旋转的铲板接触锅底时,锅底能够上下浮动,避免过度摩擦造成锅底过早损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包括锅体、过渡部、浮动部、固定部、定位板、安装部和支撑杆,所述的锅体整体为截面为U型的横筒型结构,其上部设有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矩形开口,其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与浮动部固为一体且相连通,所述的浮动部通过定位板和弹簧可浮动的安装在固定部内,固定部通过安装部设置在支撑杆顶端;所述的浮动部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有与过渡部相连通的开口槽Ⅰ,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传动轴,其底部设有导杆,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的固定部整体也为长方体,其上部设有与浮动部间隙配合的开口槽Ⅱ,开口槽Ⅱ底壁设有与浮动部底部导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杆插入导向孔后,导杆上的弹簧上端面与浮动部底面相接触,弹簧下端面与固定部开口槽Ⅱ的底壁相接触,所述的固定部其开口槽Ⅱ上端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板,用于定位并压紧浮动部开口槽Ⅰ的两侧壁。所述的安装部整体也为长方体结构,其下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杆的顶部固连,其上部设有与固定部间隙配合的开口槽Ⅲ,开口槽Ⅲ的两侧壁上端设置有斜面。所述的过渡部整体为上部设有开口的空腔结构,其一端与锅体固为一体并连通,另一端与浮动部的开口槽Ⅰ侧端面固为一体且与浮动部的开口槽Ⅰ连通。所述的锅体其两侧面的外部均设置有用以加固锅体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锅体两端的浮动部固连。所述的炒锅其一侧的安装部外侧设置有双耳板,与该安装部同侧的固定部外侧下部设有固为一体的凸台,所述凸台通过销轴与安装部外侧的双耳板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浮动式的锅体,可在旋转的铲板接触锅底时,锅底能够上下浮动,避免过度摩擦造成锅底过早损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浮动部、固定部、定位板、安装部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浮动部、固定部、定位板、安装部的分散示意图。图5为过渡部的立体简图。图6为锅体一端铰接结构的放大图。图中,1、锅体,101、矩形开口,2、过渡部,201、开口,3、浮动部,301、开口槽Ⅰ,302、导杆,4、固定部,401、开口槽Ⅱ,402、导向孔,403、凸台,5、定位板,6、安装部,601、开口槽Ⅲ,602、耳板,7、支撑杆,8、固定杆,9、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3、4所示,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包括锅体1、过渡部2、浮动部3、固定部4、定位板5、安装部6和支撑杆7,所述的锅体1整体为截面为U型的横筒型结构,其上部设有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矩形开口,其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2与浮动部3固为一体且相连通,所述的浮动部3通过定位板5和弹簧9可浮动的安装在固定部4内,固定部4通过安装部6设置在支撑杆7顶端;所述的浮动部3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有与过渡部相连通的开口槽Ⅰ301,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传动轴,其底部设有导杆302,导杆302上套设有弹簧9;所述的固定部4整体也为长方体,其上部设有与浮动部3间隙配合的开口槽Ⅱ401,开口槽Ⅱ401底壁设有与浮动部3底部导杆302相配合的导向孔402,所述导杆302插入导向孔402后,导杆302上的弹簧9上端面与浮动部3底面相接触,弹簧9下端面与固定部开口槽Ⅱ401的底壁相接触,所述的固定部4其开口槽Ⅱ401上端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板5,用于定位并压紧浮动部开口槽Ⅰ301的两侧壁。如图3、4,所示,所述的安装部6整体也为长方体结构,其下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杆7的顶部固连,其上部设有与固定部4间隙配合的开口槽Ⅲ601,开口槽Ⅲ603的两侧壁上端设置有斜面。该斜面便于锅体1落下时,固定部4可以准确的落入开口槽Ⅲ601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过渡部2整体为上部设有开口201的空腔结构,其一端与锅体1固为一体并连通,另一端与浮动部的开口槽Ⅰ301侧端面固为一体且与浮动部的开口槽Ⅰ301连通。如图1所示,所述的锅体1其两侧面的外部均设置有用以加固锅体1的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两端分别与锅体1两端的浮动部3固连。如图6所示,所述的炒锅其一侧的安装部6外侧设置有双耳板602,与该安装部6同侧的固定部4外侧下部设有固为一体的凸台403,所述凸台403通过销轴与安装部外侧的双耳板601铰接。这种铰接的结构可进一步定位,并有利于颗粒状中药材的倾倒。本技术的原理:当旋转的铲板逐渐接触并压紧锅体底部时,锅体受压,浮动部在固定部内浮动,从而避免硬摩擦,保护设备,同时也有利锅体安装后的平衡。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包括锅体(1)、过渡部(2)、浮动部(3)、固定部(4)、定位板(5)、安装部(6)和支撑杆(7),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整体为截面为U型的横筒型结构,其上部设有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矩形开口(101),其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2)与浮动部(3)固为一体且相连通,所述的浮动部(3)通过定位板(5)和弹簧(9)可浮动的安装在固定部(4)内,固定部(4)通过安装部(6)设置在支撑杆(7)顶端;所述的浮动部(3)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有与过渡部(2)相连通的开口槽Ⅰ(301),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传动轴,其底部设有导杆(302),导杆(302)上套设有弹簧(9);所述的固定部(4)整体也为长方体,其上部设有与浮动部(3)间隙配合的开口槽Ⅱ(401),开口槽Ⅱ(401)底壁设有与浮动部(3)底部导杆(302)相配合的导向孔(402),所述导杆(302)插入导向孔(402)后,导杆(302)上的弹簧(9)上端面与浮动部(3)底面相接触,弹簧(9)下端面与固定部开口槽Ⅱ(401)的底壁相接触,所述的固定部(4)其开口槽Ⅱ(401)上端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板(5),用于定位并压紧浮动部开口槽Ⅰ(301)的两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颗粒状中药材炒锅,包括锅体(1)、过渡部(2)、浮动部(3)、固定部(4)、定位板(5)、安装部(6)和支撑杆(7),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整体为截面为U型的横筒型结构,其上部设有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矩形开口(101),其两端分别通过过渡部(2)与浮动部(3)固为一体且相连通,所述的浮动部(3)通过定位板(5)和弹簧(9)可浮动的安装在固定部(4)内,固定部(4)通过安装部(6)设置在支撑杆(7)顶端;所述的浮动部(3)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中部设置有与过渡部(2)相连通的开口槽Ⅰ(301),用以容纳旋转铲板的传动轴,其底部设有导杆(302),导杆(302)上套设有弹簧(9);所述的固定部(4)整体也为长方体,其上部设有与浮动部(3)间隙配合的开口槽Ⅱ(401),开口槽Ⅱ(401)底壁设有与浮动部(3)底部导杆(302)相配合的导向孔(402),所述导杆(302)插入导向孔(402)后,导杆(302)上的弹簧(9)上端面与浮动部(3)底面相接触,弹簧(9)下端面与固定部开口槽Ⅱ(401)的底壁相接触,所述的固定部(4)其开口槽Ⅱ(401)上端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板(5),用于定位并压紧浮动部开口槽Ⅰ(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博王新胜崔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采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