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850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底壳和叶轮,底壳包括底壳本体和蜗舌;蜗舌与底壳本体之间形成出风口;叶轮设置于底壳内,且叶轮与蜗舌之间的距离大小可调,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调整空调内机的风道中贯流叶轮与蜗舌之间的距离,在目前电机转速调节的基础上,有效的增大空调静音模式与强劲模式之间的可调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属于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居家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空调系统的要求更是严苛,白天制冷要快要猛,晚上睡觉要静。但是,现有技术中家用空调实现快速制冷和静音制冷之间切换的主要方式就是调整电机转速,转速提升制冷效果强劲,转速降低噪音就小;而由于目前家用分体挂壁空调电机功率有限,转速调节范围有限,限制了空调静音和强劲制冷的极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在目前电机转速调节的基础上,增大空调静音模式与强劲模式之间的可调范围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在目前电机转速调节的基础上,增大空调静音模式与强劲模式之间的可调范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底壳,底壳包括底壳本体和蜗舌;蜗舌与底壳本体之间形成出风口;和叶轮,叶轮设置于底壳内,且叶轮与蜗舌之间的距离大小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壳,所述底壳包括底壳本体(1)和蜗舌(2);所述蜗舌(2)与所述底壳本体(1)之间形成出风口;/n和叶轮(3),所述叶轮(3)设置于所述底壳内,且所述叶轮(3)与所述蜗舌(2)之间的距离大小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包括底壳本体(1)和蜗舌(2);所述蜗舌(2)与所述底壳本体(1)之间形成出风口;
和叶轮(3),所述叶轮(3)设置于所述底壳内,且所述叶轮(3)与所述蜗舌(2)之间的距离大小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具有第一位置(41)和第二位置(42);所述叶轮(3)在第一位置(41)时,所述叶轮(3)与所述蜗舌(2)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叶轮(3)在第二位置(42)时,所述叶轮(3)与所述蜗舌(2)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叶轮(3)在第一位置(41)和第二位置(42)之间可移动;其中d1>d2;
和/或,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设置于所述电机主体上;所述叶轮(3)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叶轮(3)在所述第一位置(41)和所述第二位置(42)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包括压缩机和压力管,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压力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压力管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电机主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压力管内气体通过推动所述活塞移动而推动所述电机主体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叶轮(3)在所述第一位置(41)和所述第二位置(42)之间移动;
和/或,所述叶轮(3)还具有第三位置(43),所述第三位置(4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41)和所述第二位置(42)之间;所述叶轮(3)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43)时,所述叶轮(3)与所述蜗舌(2)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1>d3>d2。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包括第一压力管(51)和第二压力管(52);所述第一压力管(51)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力管(52)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活塞包括第一活塞(61)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6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管(51)内,所述第二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二压力管(52)内;所述第一活塞(61)和所述第二活塞均与所述电机主体的底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巨锋张文天李晓群陈浩贤林博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