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49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在新风模式下,获取室内外温差,当所述室内外温差在第一阈值区间内时,获取新风档位,并基于所述新风档位控制空调器出风角度,以使空调风与新风快速混合。从而,通过改变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使新风与空调风的空调器外快速混合,减少了新风带来的温差问题的同时,避免了空调内混合或换热造成的成本提高和新风换气效率下降的问题,并且,可以基于新风风档进行调整,以提高用户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新风空调从室外引新风,当室内制冷时,室内温度较低,室外温度较高,室内外温差较大。新风空调往往室外新风出口和室内循环换热出风口为上下设置或左右设置,因此,当室内制热时,室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以上两种情况下,若开新风模式,从室外引新风,由于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别较大,会造成垂直温差增大,实验测定,制冷时,垂直温差增大了0.2℃;制热时,垂直温差增大了2.4℃,而垂直温差变大使得用户体验感降低,舒适性降低。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将新风引入换热器换热后吹出的技术方案,以减少新风与室内的温差;或者在空调内,将室内空调风与新风进行预先混合后吹出,以减少新风与室内的温差的技术方案。然而,这两种方案为新风与空调风在空调内混合,或是将新风引入换热器中进行混合。由于在空调中增加新风系统后,空调内部空间有限,布局紧凑且装配空间紧张,上述两种方案增加了空调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并给空间布局带来挑战,由此导致设计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考虑到当新风换气率要求高的场景下,将新风进行空调内混合或经过换热器换热将极大地提高了新风风道的压损,导致新风换气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通过自适应调节空调器出风角度,使得同时开空调和新风换气时,整体上下温差变小,从而减少温差大对用户的不利影响,提升用户舒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在新风模式下,获取室内外温差,当所述室内外温差在第一阈值区间内时,获取新风档位,并基于所述新风档位控制空调器出风角度,以使空调风与新风快速混合。从而,通过改变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使新风与空调风的空调器外快速混合,减少了新风带来的温差问题的同时,避免了空调内混合或换热造成的成本提高和新风换气效率下降的问题,并且,可以基于新风风档进行调整,以提高用户舒适度。优选的,所述空调器出风角度包括空调出风角度和新风出风角度,所述空调出风角度为室内空气经过空调换热器换热后的出风角度,所述新风出风角度为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出风角度。优选的,当所述新风档位为强力风挡时,控制所述空调出风角度为第一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所述空调出风角度向新风出风口方向外偏转50°至70°。优选的,当所述新风档位为高风挡时,控制所述空调出风角度为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角度为所述空调出风角度向新风出风口方向外偏转20°至40°。优选的,当所述新风档位为强力风挡时,控制所述新风出风角度为第三角度,其中,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新风出风角度向空调出风口方向外偏转40°至60°。优选的,当所述新风档位为高风挡时,控制所述新风出风角度为第四角度,其中,所述第四角度为所述新风出风角度向空调出风口方向外偏转15°至3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控制系统,包括,新风模块、空调模块、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在室外新风进风口内以及室内机体上分别设置一个感温包,用于感知新风温度以及室内温度,当开启新风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新风的风档,并传输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实施前述新风空调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前述新风空调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柜机,包括新风出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出风口在所述新风出风口上方,并应用前述新风空调控制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壁挂机,包括新风出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出风口在所述新风出风口侧方,并应用前述新风空调控制系统。从而,通过检测室内外温差,控制在用户开启新风模式时通过检测新风风速档位,控制空调器出风角度,使新风与空调风在空调器外快速混合,使室内风经净化后与引入的新风混合,提升用户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在新风模式下,获取室内外温差,当室内外温差在第一阈值区间内时,获取新风档位,并基于新风档位控制空调器出风角度,以使空调风与新风快速混合。从而,通过改变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使新风与空调风的空调器外快速混合,减少了新风带来的温差问题的同时,避免了新风在空调内混合或换热造成的成本提高和新风换气效率下降的问题,并且,可以基于新风风档进行调整,以提高用户舒适度。其中,第一阈值区间为12至23℃。即室内外温差在12至23℃之间时,启动上述控制,此时的室内外温差较大但还没有过大,属于可调控的区间范围。然而,当室内外温差大于23℃时,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此时引入新风将导致严重的温差问题,并且,如果此时进行与室内空气的换热,将使室内温度急剧变化,因此,当室内外温差大于23℃使,停止室外新风的引入,或者将新风风档控制在中风挡以下,以避免室内温度由于过大温差的新风引入而产生较大变化。当室内外温差小于12℃时,此时室内外温差较小,即使直接引入室内,也不会引起室内温差的可感知变化,无需进行额外的干预控制,从而可以节省控制资源,简化控制逻辑,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的,空调器出风角度包括空调出风角度和新风出风角度,空调出风角度为室内空气经过空调换热器换热后的出风角度,新风出风角度为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出风角度。这里的出风角度没有上下左右等固定的限制,出风角度的控制主要考虑在新风出风口和空调出风口位置上存在一定间隔时,使新风与空调风可以在吹出空调器后快速混合。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出风角度的方式来达到使新风和空调风在机体外快速混合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空调出风角度进而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具体的,为了适应不同的新风风档下带来的不同的新风流量强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换热难度,将新风风档分为强力档、高风档、中风档和低风档。其中,由于强力档和高风档会引入大量的外来空气,容易导致室内温差加大舒适度下降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强力档和高风档下的新风温度进行控制。其中,强力档对应风机转速为1200-1300rad/min,高风挡对应风机转速为900-1100rad/min。具体的,当新风档位为强力风挡时,控制空调出风角度为第一角度。其中,第一角度为空调出风角度向新风出风口方向外偏转50°至70°。也就是说,当新风档位为强力风挡时,大幅度调整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新风模式下,获取室内外温差,当所述室内外温差在第一阈值区间内时,获取新风档位,并基于所述新风档位控制空调器出风角度,以使空调风与新风快速混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新风模式下,获取室内外温差,当所述室内外温差在第一阈值区间内时,获取新风档位,并基于所述新风档位控制空调器出风角度,以使空调风与新风快速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出风角度包括空调出风角度和新风出风角度,
所述空调出风角度为室内空气经过空调换热器换热后的出风角度,所述新风出风角度为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出风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新风档位为强力风挡时,控制所述空调出风角度为第一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所述空调出风角度向新风出风口方向外偏转50°至7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新风档位为高风挡时,控制所述空调出风角度为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角度为所述空调出风角度向新风出风口方向外偏转20°至4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新风档位为强力风挡时,控制所述新风出风角度为第三角度,其中,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新风出风角度向空调出风口方向外偏转40°至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文曹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