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包括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以及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外的进气箱体,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从而形成连通所述进气箱体和室内的送风通道的顶角线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室外的新风通过进气箱体进入,然后通过顶角线架和墙体形成的送风通道排出到室内。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可以用于向室内照明,也可以兼当通风管道进行送风。这样可以实现无需吊天花铺设通风管道,也能够有效地向室内进行输送新风,不但降低了输送空气的成本,还能降低了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涉及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无论是在建筑物内办公场所,还是居家环境中,通风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通风主要是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入到室内,对于面积较大的场所,往往需要使用通风管道才能让新鲜空气输送到室内。但是铺设通风管道不仅成本高,而且占用室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进行室内通风时所铺设的通风管道的成本高,而且占用室内空间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包括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以及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外的进气箱体,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从而形成连通所述进气箱体和室内的送风通道的顶角线架。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内且通过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与所述进气箱体密封连通的出气箱体,所述送风通道通过所述出气箱体连通室内。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进气箱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与室外的进风口,所述出气箱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与室内的出风口。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进气箱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的空腔,所述空腔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顶角线架插入到的所述空腔内的连接通孔。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连接通孔包括与所述顶角线架对应设置的斜边,以及对应墙体设置并与所述斜边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进气箱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进气箱体可拆卸连接的挡板,以及用于填充所述进风口并与所述进气箱体可拆卸连接的进风口挡板。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进气箱体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顶角线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背对墙体的一侧上的发光部,所述支架主体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墙体密封连接使所述支架主体与墙体形成所述送风通道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顶角线架包括用于与墙体密封连接使所述顶角线架与墙体形成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发光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垂直。如上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所述顶角线架包括用于与墙体密封连接的第一侧板和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垂直的第二侧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发光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使所述顶角线架与墙体形成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外侧并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外侧并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室外的新风通过进气箱体进入,然后通过顶角线架和墙体形成的送风通道排出到室内。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可以用于向室内照明,也可以兼当通风管道进行送风。这样可以实现无需吊天花铺设通风管道,也能够有效地向室内进行输送新风,不但降低了输送空气的成本,还能降低了占用的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后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后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气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顶角线架的示意图;图6是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顶角线架的示意图;图7是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中顶角线架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气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气箱体的进风口挡板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包括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以及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外的进气箱体82,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从而形成连通所述进气箱体82和室内的送风通道83的顶角线架1。本实施例提供了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室外的新风通过进气箱体进入,然后通过顶角线架和墙体形成的送风通道排出到室内。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可以用于向室内照明,也可以兼当通风管道进行送风。这样可以实现无需吊天花铺设通风管道,也能够有效地向室内进行输送新风,不但降低了输送空气的成本,还能降低了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内且通过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与所述进气箱体82密封连通的出气箱体84,所述送风通道83通过所述出气箱体84连通室内。送风通道密封连通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气体从室外进入到进气箱体,然后通过送风通道,经过出气箱体后排出到室内。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进气箱体82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83与室外的进风口821,所述出气箱体84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83与室内的出风口851。进风口用于连接室外的抽风装置,室外的新风通过抽风装置从进风口进入到进气箱体中,然后通过送风通道到达出气箱体,最后从出气箱体的出风口排出。这样能够将新风输送到室内较深的位置,保持室内通风,室内外空气循环有利于维持室内的空气质量,尤其是在室内人员密集时,可以防止室内缺氧。进气箱体和出气箱体也能进行相邻设置,增加输送新风的密度。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所述进气箱体82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83与所述进风口821的空腔822,所述空腔822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顶角线架1插入到的所述空腔822内的连接通孔8221。顶角线架插入到进气箱体上的连接通孔处,并且与空腔连通,这样,当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以及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外的进气箱体(82),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从而形成连通所述进气箱体(82)和室内的送风通道(83)的顶角线架(1)。/n
【技术特征摘要】
1.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以及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外的进气箱体(82),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从而形成连通所述进气箱体(82)和室内的送风通道(83)的顶角线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并连通室内且通过所述发光顶角线组合结构(81)与所述进气箱体(82)密封连通的出气箱体(84),所述送风通道(83)通过所述出气箱体(84)连通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箱体(82)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83)与室外的进风口(821),所述出气箱体(84)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83)与室内的出风口(8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箱体(82)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送风通道(83)与所述进风口(821)的空腔(822),所述空腔(822)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顶角线架(1)插入到的所述空腔(822)内的连接通孔(8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8221)包括与所述顶角线架(1)对应设置的斜边(8222),以及对应墙体设置并与所述斜边(8222)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82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发光顶角线的室内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箱体(82)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连接通孔(8221)并与所述进气箱体(82)可拆卸连接的挡板(823),以及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耀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永越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