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香宇专利>正文

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48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撑臂杆、位置调节结构、按压结构和按压驱动结构,所述支撑臂杆下端的右侧安装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上方安装有垫板,所述位置调节结构安装于垫板的上方,且位置调节结构包括定位螺栓、连接滑块和滑轨,所述定位螺栓的顶端连接有连接滑块,且连接滑块的外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按压结构安装于连接滑块的右侧,且按压结构的下方连接有垫片,所述按压驱动结构设置于按压结构的上方。该种心肺复苏装置通过设置的按压结构能够方便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按压,并且通过位置调节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对按压结构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凸轮的凸起的长度为5‑6cm,能够实现对按压深度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装置
,具体为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在做心肺复苏的时候,需要按压频率达到每分钟100-120次,深度在5-6cm。这些反馈在模拟人身上运用的时候可以有据可依。但是医护人员在实际真人上抢救的时候,需要确保按压频率达到每分钟100-120次,同时按压深度在5-6cm,次数还好做计时,但是深度就比较难了。不能太浅,没有效果,太深,怕把病人压破骨折,医学上的要求是5-6cm的深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撑臂杆,所述支撑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撑臂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杆(1)下端设有固定螺栓(2),且上端设有位置调节结构(4),所述位置调节结构(4)右侧设有按压结构(5),且上方设有按压驱动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撑臂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杆(1)下端设有固定螺栓(2),且上端设有位置调节结构(4),所述位置调节结构(4)右侧设有按压结构(5),且上方设有按压驱动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杆(1)的侧视图结构为倒立的“F”型结构,且在所述固定螺栓(2)的上方设有有垫板(3);所述支撑臂杆(1)与固定螺栓(2)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至少设置有两个,同时,所述固定螺栓(2)下端设有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结构(4)包括定位螺栓(401),且在所述定位螺栓(401)端部设有手轮,所述定位螺栓(401)贯穿支撑臂杆(1)设置,在所述定位螺栓(401)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滑块(402),所述连接滑块(402)的右侧固定设有按压结构(5),其上端固定设有托板(4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臂杆(1)的上端侧面设有滑轨(403),所述连接滑块(402)设置在滑轨(403)内,且连接滑块(402)和滑轨(403)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5)包括承载主体(501),在所述承载主体(501)的内部安装有弹簧(502),所述弹簧(502)的内部安装有连接压杆(503),且上方安装有贯穿连接压杆(503)设置的连接压板(5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应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02)下端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香宇魏家鹏徐庆梅
申请(专利权)人:潘香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