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底座、壳体与暖风照明模块,壳体和暖风照明模块均连接在底座上,暖风照明模块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单元,壳体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壳体内部,第二进风口的形状为封闭形状,且第二进风口环绕在出风口外侧,第二进风口用于吸入由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以在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封闭气幕,即从出风口吹出的暖风会被环绕设置在出风口外侧的第二进风口吸入到壳体内,使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循环的暖风风幕,也就形成了以出风口为中心,环绕出风口分布的均匀的暖风气幕,提升了用户的保暖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取暖设备为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器,也可叫做电采暖器。暖风取暖器主要通过风扇将电热丝、石英管、陶瓷、卤素管、导热油或碳素纤维等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吹出去,从而起到取暖作用。随着暖风取暖器的不断发展,暖风取暖器的功能也逐渐的趋于多样化,如现有常见的暖风取暖器多为集风暖以及照明功能的一体机,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居室舒适需求。目前,现有的暖风取暖器包括机座和面板,其中机座内设有风暖模块,该风暖模块包括风暖风机、风暖摆叶以及风暖出风口,该暖风出风口设置在面板上,在该面板上还设置有进风口以及照明模块,常见的暖风取暖器,其进风口和出风口多在面板的同一侧,照明模块位于面板的另一侧;或者照明模块位于面板的中部,而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面板的两侧,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机座内被加热后经由风暖风机、风暖摆叶从风暖出风口吹出,以供用户取暖使用。然而,现有的取暖器中,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位于面板的两侧或位于面板的同一侧,暖风出风较为分散,进出风无法形成封闭的循环,而使保暖效果不佳,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暖器,以解决现有取暖器中,进出风无法形成封闭的循环,而导致保暖效果不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一种取暖器,包括底座、壳体与暖风照明模块,所述壳体和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均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加热单元,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形状为封闭形状,且所述第二进风口环绕在所述出风口外侧,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吸入由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以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封闭气幕。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包括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为环形,且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照明单元的内缘内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照明单元的外缘外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面板,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面板内侧,所述面板的与所述照明单元位置对应的壳壁为可透光壳壁,且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设置在所述面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形状为圆环或者椭圆环。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照明单元的内缘在轴向的各个方向上的间距均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暖器用于吊挂在天花板上,且所述出风口向下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朝向指向所述取暖器的轴向外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的辅助进风通道,所述辅助进风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辅助进风通道的第二端通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辅助进风通道的第一端所在高度高于所述辅助进风通道的第二端所在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可变向的摆叶。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为一个开口或者由多个开口共同围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取暖器,通过包括底座、壳体和暖风照明模块,且在壳体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一进风口,在壳体上设置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使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壳体内部,第二进风口的形状为封闭形状,且使第二进风口环绕在出风口外侧,第二进风口用于吸入由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以在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封闭气幕,即在出风口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呈封闭形状的第二进风口,从出风口吹出的暖风会被环绕设置在出风口外侧的第二进风口吸入到壳体内,这样就使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循环的暖风风幕,即形成了以出风口为中心,环绕出风口分布的均匀的暖风气幕,有效的提升了出风口下方以及环绕出风口空间内的保暖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解决了现有取暖器中,进出风无法形成封闭的循环,而导致保暖效果不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剖视图的一端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座-10;壳体-20;出风口-21;第二进风口-22;面板-23;照明单元-30;辅助进风通道-40;摆叶-50;暖风风机-60;换气模块-70;换气出风口-7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可以应用于厨房、卫生间等居室风暖取暖设计中,尤其可适用于吊顶式风暖取暖设计中,该取暖器除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之外,还能够提供照明功能。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吊顶式风暖设计,该取暖器具体示例如下: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一种取暖器的面板剖视图的一端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包括底座10、壳体20与暖风照明模块,壳体20和暖风照明模块均连接在底座10上,具体的,该壳体20与底座10相连接,形成用于容纳的空腔,暖风照明模块设置在底座10上,该暖风照明模块即能够形成暖风以实现保暖功能,又可以实现照明功能,其中,该暖风照明模块包括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位于壳体20内的空腔中,在该壳体20上或者在底座10上设置第一进风口,在壳体20上设置有出风口21,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壳体20内部的空腔中,并经过加热单元加热后,从出风口21排出以供保暖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该暖风照明模块还包括暖风风机60,暖风风机60设置在壳体20内的空腔中,暖风风机60用于将热空气从出风口21吹出以形成暖风。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0为取暖器整体的设置基础,同时壳体20也可降低暖风照明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与暖风照明模块,所述壳体和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均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加热单元,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形状为封闭形状,且所述第二进风口环绕在所述出风口外侧,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吸入由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以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封闭气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与暖风照明模块,所述壳体和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均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加热单元,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形状为封闭形状,且所述第二进风口环绕在所述出风口外侧,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吸入由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以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封闭气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照明模块包括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为环形,且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照明单元的内缘内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照明单元的外缘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板,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面板内侧,所述面板的与所述照明单元位置对应的壳壁为可透光壳壁,且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设置在所述面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贤松,康勇,谢超,沈业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