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41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收缩框架和套设于可收缩框架外围的膜体,膜体两个间隔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对袖套操作口,袖套操作口上设有伸入膜体内的袖套,每对袖套操作口的上方设有透明观察窗;膜体的端面还设有换气口,换气口与负压装置进行连接。该装置用于牙科椅位的防护,使得口腔诊疗操作在一个独立封闭空间进行,从而隔绝口腔诊疗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该装置设置为可收缩型结构,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不同方位的调整,同时便于对其进行收纳,避免占用空间。该装置结构简单,医护操作方便,通过持续负压,可净化膜体内的空气,其对口腔诊疗操作的防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腔诊疗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满足口腔诊疗医护四手操作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诊疗中高速转动的手机和超声洁牙机等产生细菌病毒混合的气溶胶,污染范围可达8米,如果含有艾滋、肝炎、梅毒等病毒,可以通过粘膜、伤口等进入健康患者体内,使健康患者感染;尤其是疫情爆发期间,有效防止疾病传播显得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口腔科没有针对诊疗产生气溶胶进行防护的装置,医护人员一般采用防护面罩或者防护眼镜的方式防止飞溅,被动的把血沫飞屑阻挡在防护层上,有效防护率低,再处理困难。高档诊室或手术室使用紫外线消毒,因紫外线对人体有害因此无法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仅在在诊疗过程后或诊疗进行前对空气进行净化,消毒时效长且具有滞后性,无法实时处理血沫与飞屑等固体飞溅物,并且只能针对菌团,无法做到对污染源的全部处理。而空气消毒机因自身安装条件限制距离诊疗中心远,无法有效吸附直接飞溅物,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喷溅物附着率高,交叉感染与职业暴露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医护通过袖套操作口进行口腔诊疗操作,从而有效防止口腔诊疗防气溶胶扩散,保护外部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收缩框架和套设于可收缩框架外围的膜体,所述膜体两个间隔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对袖套操作口,袖套操作口上设有伸入膜体内的袖套,每对袖套操作口的上方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膜体的端面还设有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与负压装置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可收缩框架包括多条伸缩式横杆,多条伸缩式横杆之间首尾铰接连接形成顶面框架,于伸缩式横杆的铰接处设有垂直的伸缩式支脚,每对相邻伸缩式支脚上连接有交叉设置的两根辐条,辐条的一端固定于伸缩式横杆之间的铰接处,另一端固定于伸缩式支脚上。进一步的,所述辐条的另一端通过滑动锁扣固定于伸缩式支脚上。进一步的,每条伸缩式支脚的底部设有一个底座。进一步的,所述膜体的侧端面竖直设有多条拉链。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该装置用于牙科椅位的防护,使得口腔诊疗操作在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进行,从而隔绝口腔诊疗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在环境中的传播,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该装置设置为可收缩型结构,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不同方位的调整,同时便于对其进行收纳,避免占用空间。本技术所述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医护操作方便,通过持续负压,可净化膜体内的空气。因此,本技术所述装置对口腔诊疗操作的防护起到重要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伸缩式支脚;3、辐条;4、伸缩式横杆;5、铰接处;6、滑动锁扣;7、膜体;8、袖套操作口;9、透明观察窗;10、换气口;11、拉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收缩框架和套设于可收缩框架外围的膜体7,所述膜体7相间隔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对袖套操作口8,袖套操作口8设有伸入膜体内的袖套,每对袖套操作口8的上方设有透明观察窗9,从而实现医护四手操作的需求;所述膜体7的端面还设有换气口10,所述换气口10与负压装置进行连接。膜体7为一次性医用材料,符合控制感染要求。所述可收缩框架包括多条伸缩式横杆4,多条伸缩式横杆4之间首尾铰接连接形成顶面框架,于伸缩式横杆4的铰接处5设有垂直的伸缩式支脚2,每对相邻伸缩式支脚2上连接有交叉设置的两根辐条3,辐条3的一端固定于伸缩式横杆之间的铰接处5,所述辐条的另一端通过滑动锁扣6固定于伸缩式支脚2上。每条伸缩式支脚2的底部设有一个底座1,该底座用于保持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膜体7的侧端面竖直设有多条拉链11,用于患者出入。该装置张开后的最大尺寸为:200cm×150cm×180cm(长×宽×高),袖套操作口8的中心与地面的最大距离为70cm,袖套的最大直径为30cm,透明观察窗的最大尺寸为40cm×30cm。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装置罩设于椅位上,袖套操作口端对准患者的头部位置,调整伸缩式支脚和伸缩式横杆的长度,接通负压装置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可收缩框架和套设于可收缩框架外围的膜体,所述膜体两个间隔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对袖套操作口,袖套操作口上设有伸入膜体内的袖套,每对袖套操作口的上方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膜体的端面还设有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与负压装置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可收缩框架和套设于可收缩框架外围的膜体,所述膜体两个间隔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对袖套操作口,袖套操作口上设有伸入膜体内的袖套,每对袖套操作口的上方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膜体的端面还设有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与负压装置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口腔诊疗的可收缩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缩框架包括多条伸缩式横杆,多条伸缩式横杆之间首尾铰接连接形成顶面框架,于伸缩式横杆的铰接处设有垂直的伸缩式支脚,每对相邻伸缩式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东刘凯蔡鸣刘婷余丽雅袁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