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包括床体、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转移装置,所述床体包括床边、床头和床尾、及固定在床体下方的定位组合件,所述床体设有半封闭的床边,定位组合件一端与床头或床尾的护栏支脚固定,另一端有与转移装置配合定位的定位凹槽;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均与移动装置构成一个整体,转移装置与床体组装后,上边板位于床头,下边板位于床尾,上边板和下边板之间依次布置侧翻板和中间板,侧翻板和中间板的两侧均对称布置有两个边板;两个上、下固定板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上、下边板的左右两侧的床体上。该组合床既能实现翻身功能,又能实现床到转移装置转变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机械等领域,为满足当前医用设备技术的匮乏,合乎当前的人们需求,并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感和方便等,为此设计一款新型护理活动组合床。
技术介绍
护理床是现代的医疗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并且随着当今老龄化的,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且对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对病人的转换设备需求较高,在家庭使用或者是在医院都需要对病人的转移或者调整姿势等。并且现有医用床设备只能整体移动,体积较大,不能出门活动或者去卫生间给病人清洗等操作。为此对目前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护理组合床,以适应医用护理等需求。申请号201810356313.9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医用床,其结构是在所述床面的两侧设有滑道,滑道上设有行走装置,在行走装置上设有升降装置,主要可以通过在原有医用床的基础上增加可自由行走及自由升降的支撑装置,并且可以反转到床下方隐藏起来。但是该床仅仅提供一种在床体上的移动装置,对医用或者家庭使用中是仅仅不够的,该床体没有翻身的基本功能,这样对卧床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来说是非常不实用的;并且床体不能移动,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这样在医院需要转移病人是非常困难且不方便的,病人的舒适程度也会降低,给病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申请号201810613912.4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护理床,其主要是在床板上面设置了一个排泄孔,可以实现自动换尿布,不需要挪动病人,但是该护理床仅仅解决了简单的换尿布问题,但是由于病人的特殊性,不一定可以准确地排泄到尿布上面,会导致更加不必要的麻烦。其该护理床没有给病人翻身的装置,会给瘫痪的病人带来一些不便,并且不能带病人出去外面,该结构比较简单实用性较差。目前,已有的护理床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一般病人的需求,并且在家庭使用中的护理床很少,不能给病人带来一个比较舒适的休养环境,因此提供一种新型活动护理组合床,为病人患者尽可能的提供一个较为舒适护理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护理床的功能性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活动护理组合床。1.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可活动护理组合床,包括床体、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转移装置,所述床体包括床边、床头和床尾、及固定在床体下方的定位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设有半封闭的床边,定位组合件一端与床头或床尾的护栏支脚固定,另一端有与转移装置配合定位的定位凹槽;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转移把手、移动架、伸缩杆、侧支撑板、定位装置、万向轮、支撑杆、接触部件,所述侧翻板包括背板和两块结构相同的板结构,两块板结构嵌在背板中,两块半结构能相对背板向中间转动;侧翻板两侧设有两个与侧翻板的背板铰接的边板,所述中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背板和下边板铰接,位于中间板两侧的边板与中间板铰接,上边板的后端与背板的前端铰接;所述下边板和上边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轨道;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均与移动装置构成一个整体,转移装置通过定位装置与床体固定在一起,组装后,上边板位于床头,下边板位于床尾,上边板和下边板之间依次布置侧翻板和中间板,侧翻板和中间板的两侧均对称布置有两个边板;两个上固定板对称固定设置在上边板的左右两侧的床体上,两个下固定板对称固定设置下边板左右两侧的床体上,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四个边板、两个上固定板、两个下固定板组合在一起构成整个床板;两个伸缩杆的伸出端分别与上边板和下边板上的轨道配合安装,伸缩杆固定在上下边板下方的对应移动架上的侧支撑板上;上述的边板、板结构、中间板分别通过接触部件与固定在移动架上的侧支撑板上的对应支撑杆支撑。所述移动架包括底板、两根高立柱和两根低立柱,四根立柱固定在底板上,位于高立柱外侧的底板上固定转移把手,底板上靠近床体的定位组合件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与相应定位组合件上的定位凹槽相配合组装固定,底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多个万向轮,两根高立柱位于床体开口一侧;在高立柱和低立柱之间且位于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侧支撑板,两根低立柱之间和两根高立柱之间均有连接板件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件之间也设置有两个侧支撑板,位于两个连接板件之间的两个侧支撑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所有支撑杆与相应床板之间均设置接触部件;在高立柱和低立柱之间的侧支撑板上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转移把手的高度高于床体的高度,所有侧支撑板等高。两块板结构的对称轴线为床体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每个边板用一个支撑杆支撑,中间板用两个支撑杆支撑,侧翻板的两块板结构分别用一个支撑杆支撑。所述底板呈U字形,转移把手设置在U字形封闭端。所述接触部件为球面副。在转移装置的转移把手上面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有控制各个支撑杆和伸缩杆动作的按钮。所述定位装置为在底板左右两侧设置的凸起结构,与定位组合件的定位凹槽配合,在靠近高立柱方向的凸起结构末端设有挡块,对组合状态进行限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组合床按照人体工程学,把头、背、臀、腿的位置对床板整体进行合理划分,构成拼接床结构,既能实现翻身功能,又能实现床到转移装置转变的功能。本技术实现了床和轮椅一体化,使用方便,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家庭护理使用。2)本申请中对中间板和侧翻板采用多个支撑杆的形式来对相应的床板进行支撑,可以保证足够的支撑力;同时在支撑杆和床板之间使用球面副(接触部件)连接,结构稳定,角度变化灵活,安全性能高;3)本技术在头部板块下面设置了一个伸缩杆和滑动轨道,可以调节不同的高度,满足病人躺卧状态的不同舒适度需求;4)本技术在背部板块下面有两个活动板(侧翻板的两块板结构),可以调节高度,对病人进行翻身动作;5)本技术在腿板块下面设置伸缩杆和滑动轨道,可以上下调节板块高度,对腿部的肌肉放松、活动下肢对病人康复起到一定的帮助;6)本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每个伸缩杆及支撑杆的长度,使床改变成轮椅,转移装置可以脱离床体,带病人去卫生间或者外出散步等活动,移动搬运更加方便;同时转移扶手设置在侧面,更加直接的观察到病人的状态,与病人进行直接的互动,减轻病人的恐惧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的床体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的部分结构轴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的整体结构仰视示意图;图中:1、床体,2、侧翻板,3、边板,4、中间板,5、下边板,6、下固定板,7、上固定板,8、上边板,9、转移装置;9.1、转移把手,9.2、移动架,9.3、伸缩杆,9.4、侧支撑板,9.5、定位装置,9.6、万向轮,9.7、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包括床体、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转移装置,所述床体包括床边、床头和床尾、及固定在床体下方的定位组合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床体设有半封闭的床边,定位组合件一端与床头或床尾的护栏支脚固定,另一端有与转移装置配合定位的定位凹槽;/n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转移把手、移动架、伸缩杆、侧支撑板、定位装置、万向轮、支撑杆、接触部件,/n所述侧翻板包括背板和两块结构相同的板结构,两块板结构嵌在背板中,两块半结构能相对背板向中间转动;侧翻板两侧设有两个与侧翻板的背板铰接的边板,所述中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背板和下边板铰接,位于中间板两侧的边板与中间板铰接,上边板的后端与背板的前端铰接;所述下边板和上边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轨道;/n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均与移动装置构成一个整体,转移装置通过定位装置与床体固定在一起,组装后,上边板位于床头,下边板位于床尾,上边板和下边板之间依次布置侧翻板和中间板,侧翻板和中间板的两侧均对称布置有两个边板;两个上固定板对称固定设置在上边板的左右两侧的床体上,两个下固定板对称固定设置下边板左右两侧的床体上,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四个边板、两个上固定板、两个下固定板组合在一起构成整个床板;/n两个伸缩杆的伸出端分别与上边板和下边板上的轨道配合安装,伸缩杆固定在上下边板下方的对应移动架上的侧支撑板上;/n上述的边板、板结构、中间板分别通过接触部件与固定在移动架上的侧支撑板上的对应支撑杆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活动护理组合床,包括床体、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转移装置,所述床体包括床边、床头和床尾、及固定在床体下方的定位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设有半封闭的床边,定位组合件一端与床头或床尾的护栏支脚固定,另一端有与转移装置配合定位的定位凹槽;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转移把手、移动架、伸缩杆、侧支撑板、定位装置、万向轮、支撑杆、接触部件,
所述侧翻板包括背板和两块结构相同的板结构,两块板结构嵌在背板中,两块半结构能相对背板向中间转动;侧翻板两侧设有两个与侧翻板的背板铰接的边板,所述中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背板和下边板铰接,位于中间板两侧的边板与中间板铰接,上边板的后端与背板的前端铰接;所述下边板和上边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轨道;
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边板均与移动装置构成一个整体,转移装置通过定位装置与床体固定在一起,组装后,上边板位于床头,下边板位于床尾,上边板和下边板之间依次布置侧翻板和中间板,侧翻板和中间板的两侧均对称布置有两个边板;两个上固定板对称固定设置在上边板的左右两侧的床体上,两个下固定板对称固定设置下边板左右两侧的床体上,侧翻板、中间板、下边板、上边板、四个边板、两个上固定板、两个下固定板组合在一起构成整个床板;
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芳华,魏志超,关玉明,刘义,李苑漠,杨培,裴卉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