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转运床面积有限,导致患者所需的医疗设备无处放置的问题。该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包括床体和底板,床体和底板通过伸缩杆连接,伸缩杆设置在底板的四个顶点处,床体端部设置有设备架,床体的一侧设置有输液杆,床体下部设有隔层,隔层端部设有推手,隔层两侧设置有护栏,底板上设有设备框,底板下设有万向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急诊是指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目前急诊危重症患者较多,转运或护送患者时常常会携带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转运抢救箱等,但转运床单元的面积有限,患者躺在转运床后,必要的转运仪器或抢救箱存放已几乎无处放置,放在床尾床头会存在仪器掉落或撞击到患者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转运床面积有限,导致患者所需的医疗设备无处放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床体和底板,床体和底板通过伸缩杆连接,伸缩杆设置在底板的四个顶点处,床体端部设置有设备架,床体的一侧设置有输液杆,床体下部设有隔层,隔层端部设有推手,隔层两侧设置有护栏,底板上设有设备框,底板下设有万向轮。优选的,设备架包括翻转杆和架体,翻转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架体和床体端部的左右两侧,翻转杆的杆体上设有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分别铰接在翻转杆的上下两侧,架体下表面和床体上表面的两侧设有凸块,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的端头与凸块上凹槽相适配。优选的,输液杆通过转轴固定在床体一侧,输液杆两端设有通孔,通孔旁均设有插销,输液杆水平放置时,插销穿过通孔与床体上的固定孔,输液杆5垂直放置时,插销穿过通孔与隔层上的连接孔。优选的,推手包括推杆和扶手,扶手铰接在推杆的一端,推杆设置在固定管内,固定管固定在隔层左右两侧的端部,固定管沿径向设有固定管孔,固定管孔穿过隔层外侧,隔层外侧设有插销,推杆上设有与固定管孔相适配的推杆孔。优选的,护栏包括横杆和竖杆,竖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横杆和隔层上,竖杆的数量为四个,竖杆为伸缩结构。优选的,万向轮数量为四个,万向轮的固定座与伸缩杆同轴。优选的,两个扶手的端部通过直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通过设置设备架与设备框,合理地利用了转运床的空间,使得转运床有较多的空间去放置携带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转运抢救箱等医疗设备,且设备架与设备框均设有护栏,可避免转运床在移动的过程中设备出现跌落的问题。2.该装置还设置有伸缩杆、输液杆、护栏、推手,使得转运床的功能齐全,且输液杆、护栏、推手均为可收纳设置,不会占用多余空间,该转运床集成度高,能够满足急诊护理的日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床体,2-底板,3-伸缩杆,4-设备架,5-输液杆,6-隔层,7-推手,8-护栏,9-设备框,10-翻转杆,11-架体,12-转轴,13-固定孔,14-推杆,15-固定管,16-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该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底板2、伸缩杆3、设备架4、输液杆5、隔层6、推手7、护栏8、设备框9和万向轮16。床体1和底板2通过伸缩杆3连接,伸缩杆3设置在底板2与床体1之间的四个顶点处,伸缩杆3可便于调整床体1的高度。床体1下部设有隔层6。隔层6两侧设置有护栏8,护栏8包括横杆和竖杆,竖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横杆和隔层6上,竖杆的数量为四个,竖杆为伸缩结构。使用时,将横杆斜向上移动,并通过竖杆调整其高度,使得护栏8处于直立状态,并保持所需的高度。床体1端部设置有设备架4,设备架4为可折叠结构。设备架4包括翻转杆10和架体11,翻转杆10两端分别铰接在架体11和床体1端部的左右两侧,翻转杆10、架体11、床体1三者侧面呈Z形结构。翻转杆10的杆体上设有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分别铰接在翻转杆10的上下两侧,架体11下表面和床体1上表面的两侧设有凸块,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的端头与凸块上凹槽相适配。设备架4打开时,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的端头分别卡接在凸块上凹槽内,通过翻转杆10、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可将架体11撑起,并保持水平,使得架体11上可放置所需的设备。设备架4收起时,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收起,架体11翻转并与翻转杆10接触,设备架4通过翻转杆10和床体1上的绞点翻转后,倒挂在床体1与底板2之间。床体1的一侧设置有输液杆5,输液杆5通过转轴12固定在床体1上,输液杆5两端设有通孔,通孔旁均设有插销。输液杆5未使用时,插销穿过通孔与床体1上的固定孔13,进而将输液杆5水平固定在床体1的一侧。输液杆5在使用时,插销穿过通孔与隔层6上的连接孔,进而将输液杆5垂直固定在床体1的一侧。推手7包括推杆14和扶手,扶手铰接在推杆14的一端,两个扶手的端部通过直杆连接。推杆14设置在固定管15内,固定管15固定在隔层6左右两侧的端部,并位于隔层6的内部。固定管15沿径向设有固定管孔,固定管孔穿过隔层6外侧,隔层6外侧设有插销,推杆14上设有与固定管孔相适配的推杆孔。使用推手7时,将推杆14从固定管15内抽出,插销插入固定管孔和推杆孔内,进而将固定管15的一端固定在隔层6端部,通过扶手与推杆14的绞点可调整扶手的角度,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较为舒适地推拉该装置。底板2上设有设备框9,设备框9可放置护理设备或其他物品。底板2下设有万向轮16,万向轮16数量为四个,万向轮16的固定座与伸缩杆3同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和底板(2),床体(1)和底板(2)通过伸缩杆(3)连接,伸缩杆(3)设置在底板(2)的四个顶点处,床体(1)端部设置有设备架(4),床体(1)的一侧设置有输液杆(5),床体(1)下部设有隔层(6),隔层(6)端部设有推手(7),隔层(6)两侧设置有护栏(8),底板(2)上设有设备框(9),底板(2)下设有万向轮(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和底板(2),床体(1)和底板(2)通过伸缩杆(3)连接,伸缩杆(3)设置在底板(2)的四个顶点处,床体(1)端部设置有设备架(4),床体(1)的一侧设置有输液杆(5),床体(1)下部设有隔层(6),隔层(6)端部设有推手(7),隔层(6)两侧设置有护栏(8),底板(2)上设有设备框(9),底板(2)下设有万向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架(4)包括翻转杆(10)和架体(11),翻转杆(10)两端分别铰接在架体(11)和床体(1)端部的左右两侧,翻转杆(10)的杆体上设有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分别铰接在翻转杆(10)的上下两侧,架体(11)下表面和床体(1)上表面的两侧设有凸块,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的端头与凸块上凹槽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急诊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液杆(5)通过转轴(12)固定在床体(1)一侧,输液杆(5)两端设有通孔,通孔旁均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鑫,
申请(专利权)人:马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