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属于火箭动力系统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在积极探讨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等星际载人飞行计划,为实现相应空间任务,要求航天推进动力系统具有更高的推进性能。核热火箭发动机将核裂变反应堆取代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加热推进剂至高温后通过超声速喷管膨胀产生推力,以分子量最小的氢作为核热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时,其比冲可达900s及以上,约为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2倍,是实现深空探测任务的理想动力。核热火箭发动机具有单一推进剂、无燃烧过程的特点,适宜的系统方案为闭式膨胀循环、开式膨胀循环和抽气循环,其中闭式膨胀循环方案是比冲最高的方案,为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方案的最佳选择。现有的核热发动机闭式膨胀循环系统方案中,工质在进入涡轮前分为两路,分流位置在泵后或推力室再生冷却夹套出口处。上述系统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两路工质在进入反应堆入口处的集合腔时压力相差达2-6MPa,需要在进入集合腔前对高压路采用节流元件降压,降至与低压路相同的压力,造成了明显的压力浪费,增大了涡轮泵分系统的轴功负担,也限制了核热火箭发动机的室压和比冲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解决了现有核热火箭发动机闭式膨胀循环方案中涡轮泵轴功浪费的问题,实现了涡轮泵分系统轴功的降低,提高了核热火箭发动机的室压和比冲,并填补了国内低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贮箱(1)、多级泵(2)、涡轮(3)、轴系(4)、主阀(5)、副控阀(6)、反应堆(7)和推力室(8);反应堆(7)为圆柱形结构,最内层为燃料元件(7a)、燃料元件(7a)外侧包覆有辅助加热元件(7b),辅助加热元件(7b)外侧包覆有侧反射层(7c),燃料元件(7a)和辅助加热元件(7b)上方设置有集合腔(7d);燃料元件(7a)和辅助加热元件(7b)内部设置有多个孔;推力室(8)包括喷管(8a)和再生冷却夹套(8b),其中再生冷却夹套(8b)位于喷管(8a)外侧;再生冷却夹套(8b)和侧反射层(7c)中加工有相连通的工质通道,辅助加热元件(7b)中加工有相连通的工质进入通道和工质流出通道;/n多级泵(2)由多级叶轮串联形成;多级泵(2)通过轴系(4)与涡轮(3)连接,三者共同组成了涡轮泵分系统;贮箱(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多级泵(2)的首级叶轮输入端连接,多级泵(2)中一个非最末级叶轮(2a)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主阀(5)连接,主阀(5)通过管路与再生冷却夹套(8b)中的工质通道连接;侧反射层(7c)中的工质通道出口通过管路与集合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贮箱(1)、多级泵(2)、涡轮(3)、轴系(4)、主阀(5)、副控阀(6)、反应堆(7)和推力室(8);反应堆(7)为圆柱形结构,最内层为燃料元件(7a)、燃料元件(7a)外侧包覆有辅助加热元件(7b),辅助加热元件(7b)外侧包覆有侧反射层(7c),燃料元件(7a)和辅助加热元件(7b)上方设置有集合腔(7d);燃料元件(7a)和辅助加热元件(7b)内部设置有多个孔;推力室(8)包括喷管(8a)和再生冷却夹套(8b),其中再生冷却夹套(8b)位于喷管(8a)外侧;再生冷却夹套(8b)和侧反射层(7c)中加工有相连通的工质通道,辅助加热元件(7b)中加工有相连通的工质进入通道和工质流出通道;
多级泵(2)由多级叶轮串联形成;多级泵(2)通过轴系(4)与涡轮(3)连接,三者共同组成了涡轮泵分系统;贮箱(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多级泵(2)的首级叶轮输入端连接,多级泵(2)中一个非最末级叶轮(2a)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主阀(5)连接,主阀(5)通过管路与再生冷却夹套(8b)中的工质通道连接;侧反射层(7c)中的工质通道出口通过管路与集合腔(7d)连接;多级泵(2)的最末级叶轮(2b)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副控阀(6)连接,副控阀(6)通过管路与辅助加热元件(7b)中的工质进入通道连接,辅助加热元件(7b)中的工质流出通道出口通过管路与涡轮(3)入口连接,涡轮(3)出口通过管路与集合腔(7d)连接;主阀(5)、副控阀(6)和反应堆(7)均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经侧反射层(7c)工质通道进入集合腔(7d)入口处的气体工质与由涡轮(3)出口进入集合腔(7d)入口处的气体工质的压差绝对值≤0.8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非最末级叶轮(2a)的输出端和最末级叶轮(2b)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调节元件,用于调节流出的工质质量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级泵级间分流的核热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从非最末级叶轮(2a)输出端流出的工质质量流量与从最末级叶轮(2b)输出端流出的工质质量流量之和等于贮箱(1)流出的工质总质量流量,且从最末级叶轮(2b)输出端流出的工质质量流量占贮箱(1)流出的工质总质量流量的20%-5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泽,徐凯,何雪晴,赵海龙,胡长喜,于槟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