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钻探工程人工造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治理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钻探工程人工造壁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矿沉陷区是指在煤矿作业过程中,将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矿石、煤炭等运送到地面,以便形成合理的运送和开采作业面,随着煤炭和其他矿石的不断运出,地下形成了这样煤炭采空区。通常采煤作业完成后会留下的煤矿采空区,如需要继续向纵深开采,一般会对沉陷区进行适度加固,采用锚杆固定、木桩支撑等防护措施,短时间内,煤矿沉陷区不会塌陷,而沉陷区如不进行加固和回填,采空后3~5年逐步形成并稳沉,将会造成塌陷,并逐步改变原来的地质环境和地形地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加剧,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日益凸显,矿山土地塌陷又加剧了这一矛盾。目前沉陷区后期加固大多采用注浆法,其注浆井口采用压力工艺注浆,在先期低密度水泥浆液对井壁冲刷破坏,脱落的泥皮和坍塌的井壁把注浆通道堵塞架桥,井队需要进行投孔,对坍塌脱落的泥皮掉块进行处理,小颗粒采用清水钻井泵循环携带方法,大颗粒采用稠钻井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钻探工程人工造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采用钻机配合钻头对沉陷区第四系覆盖层进行第一次开孔,钻探深度在274m;/nS2、更换钻头在第一次开孔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钻探,选择合理位置,完成第二次钻探;/nS3、第二次钻探完成后,下入钻杆到孔底,采用钻机液泵使用稀钻井液大泵量进行循环两周以上;/nS4、使用硅酸盐水泥对下部裸眼段进行人工造壁;/nS5、人工造壁完成后,继续钻进过程中加强简易水文观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钻探工程人工造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钻机配合钻头对沉陷区第四系覆盖层进行第一次开孔,钻探深度在274m;
S2、更换钻头在第一次开孔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钻探,选择合理位置,完成第二次钻探;
S3、第二次钻探完成后,下入钻杆到孔底,采用钻机液泵使用稀钻井液大泵量进行循环两周以上;
S4、使用硅酸盐水泥对下部裸眼段进行人工造壁;
S5、人工造壁完成后,继续钻进过程中加强简易水文观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钻探工程人工造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步骤包括:钻机采用Φ133mm无心钻头、Φ68mm钻铤*80m、Φ50mm钻杆和Φ89mm六方主动钻杆配合进行第一开孔钻探,第一次开孔钻探的孔径为133mm,钻探结束后下入127mm套管进行水泥固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钻探工程人工造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开孔过程钻机采用Φ94mm无芯钻头、Φ68mm钻铤*65m、Φ50mm钻杆和Φ89mm六方主动钻杆配合在第一次开孔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开孔,第二开孔的孔径为94mm,考虑到钻井液消耗情况、静水位、导水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启,杨胜春,郑壮壮,吴文良,郭洪良,秦福锋,李翠,童召军,崔明强,粱志远,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