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智忠专利>正文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4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解决了现有技术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的缺点,它包括筒体、套管、盘管、封板、底板、内封板、内底板。其特点是,套管两端分别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内封板、内底板与套管连接处开有与套管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筒体内壁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筒体两端分别与封板、底板连接;筒体上连接有外出水口、内出水口、内进水口、外进水口;盘管支管穿入每根套管内;盘管与制冷剂出液管和制冷剂进液管连接形成制冷剂通道;上述结构形成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和外融冰冷冻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封装冰和内融冰式空调系统热阻大,二次换热损失,取冷温度高;外融冰式空调系统体积大,稳定性差的缺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冷空调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蓄冰空调系统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
技术介绍
蓄冷空调系统,是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用电价格相对廉价的时候,制冷机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用电高峰时间,用电价格相对昂贵时候,在将蓄冷设备里的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要,从而减少电网用电高峰时间的负荷,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的空调系统。蓄冰空调系统按蓄冰形式分类,可以分成静态蓄冰和动态蓄冰。动态蓄冰因为故障率高、结构复杂、维修保养费高,在空调工程很少应用。目前在空调蓄冰系统中最广泛应用的是静态蓄冰。静态蓄冰可以分为盘管外蓄冰和封装冰,其中盘管外蓄冰按融冰方式又可以分为内融冰式和外融冰式。封装冰和内融冰式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是以低温载冷剂作为蓄冷介质的传热介质,只是工作时候封装冰的载冷剂在蓄冷介质外面,内融冰式的载冷剂在蓄冷介质里面,它们有共同的缺点它们需要热交换器和大量的载冷剂,增加了二次传热损失;冰层融化时候,载冷剂与冰层之间形成水层,故融冰换热时候热阻较大,影响取冷速率;取冷温度比外融冰式高,使空调末端系统容量增大,增加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涉及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主要包括筒体(8)、套管(9)、盘管(14)、封板(10)、底板(11)、内封板(16)、内底板(17),其特征在于:该套管(9)两端分别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内封板(16)、内底板(17)与套管(9)连接处开有与套管(9)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该筒体(8)内壁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该筒体(8)的两端分别与封板(10)、底板(11)连接;该筒体(8)上连接有外出水口(3)、内出水口(4)、内进水口(5)、外进水口(6);该盘管(14)的支管穿入每根套管(9)内;该盘管(14)与制冷剂出液管(1)和制冷剂进液管(2)连接形成制冷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忠
申请(专利权)人:林智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