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压疮气垫颈托,包括:前部颈托、后部颈托、气垫,前部颈托与所述后部颈托配合;气垫与所述后部颈托配合;其中,所述气垫包括背部固定板、中间部分充气垫和表面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设置在所述背部固定板上,所述表面部分与所述背部固定板连接,所述表面部分后部颈托包覆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通过对一组膨胀管A或膨胀管B充气,对另一组膨胀管A或膨胀管B放气,并根据一定时间改变两组膨胀管A和膨胀管B的充放气,从而可以改变颈部皮肤受压的部分,来实现压疮的预防。当不同的病人使用本装置或者一个病人使用本装置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更换气垫表面部分及消毒其余部分来重复使用,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疮气垫颈托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压疮气垫颈托。
技术介绍
颈托是围在颈部周围的,主要用于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起到支撑颈部的作用,缓解颈椎的压力,现有的技术颈托从对早期卧床颈部损伤患者皮肤保护情况来看,没有经济、可重复使用有效的保护器具,对于后颈部皮肤的保护大部分使用皮肤保护敷料,而对于不稳定性颈部损伤患者禁止翻身或颈部术后不宜翻身患者,后颈部使用保护敷料或皮肤保护剂则存在一定风险,为此提出一种防压疮气垫颈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没有经济、可重复使用且能够有效保护后颈部的气垫颈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压疮气垫颈托,包括:后部颈托;前部颈托,与所述后部颈托配合;气垫,与所述后部颈托配合;其中,所述气垫包括背部固定板、中间部分充气垫和表面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设置在所述背部固定板上,所述表面部分与所述背部固定板连接,所述表面部分包覆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进一步地,所述气垫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后部颈托粘合。进一步地,所述气垫的背部固定板背部设有魔术贴,所述后部颈托内侧设有与背部固定板背部魔术贴对应的魔术贴。进一步地,所述后部颈托上设置有尼龙粘扣A,所述前部颈托上设置有连接带A,所述连接带A上设置有与尼龙粘扣A配合的尼龙粘扣。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上安装有供气管A和供气管B,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背部安装有充气接头,所述供气管A和供气管B分别与所述充气接头连接,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上安装有膨胀管A和膨胀管B,所述膨胀管A和膨胀管B分别与所述供气管A和供气管B连通,所述膨胀管B交叉分布在所述膨胀管A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A和供气管B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内部,所述膨胀管A和膨胀管B突出于背部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后部颈托上开设有槽A,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的充气接头能够折叠于所述槽A内。进一步地,所述表面部分通过拉链与所述背部固定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表面部分材质为表面含有绒布的无纺布。进一步地,所述背部固定板材质为医用软质硅胶。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对一组膨胀管A或膨胀管B充气,对另一组膨胀管A或膨胀管B放气,并根据一定时间改变两组膨胀管A和膨胀管B的充放气,从而可以改变颈部皮肤受压的部分,来实现预防压疮的产生。2、当患者需要移动时,可断开充气接头,使膨胀管A和膨胀管B放气,达到后颈部受到的压力均匀,避免再次损伤。3、当不同的病人使用本装置或者一个病人使用本装置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更换气垫表面部分及消毒其余部分来重复使用,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部颈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前部颈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气垫结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中间部分充气垫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中间部分充气垫背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背部固定板背部示意图。附图标号:1-后部颈托;10-尼龙粘扣A;11-槽A;2-前部颈托;21-连接带A;3-气垫;30-背部固定板;301-槽B;31-中间部分充气垫;311-膨胀管A;312-充气接头;313-供气管A;314-膨胀管B;315-供气管B;32-表面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为一实施例中防压疮气垫颈托,包括:后部颈托1;前部颈托2,与所述后部颈托1配合;气垫3,与所述后部颈托1配合;其中,所述气垫3包括背部固定板30、中间部分充气垫31和表面部分32,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设置在所述背部固定板30上,所述表面部分32与所述背部固定板30连接,所述表面部分32包覆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本实施例中通过魔术贴将气垫3固定在后部颈托1上,可以防止气垫3移动,中间部分充气垫31内设置有膨胀管A311和膨胀管B314,通过对一组膨胀管A311或膨胀管B314充气,对另一组膨胀管A311或膨胀管B314放气,并根据一定时间改变两组膨胀管A311和膨胀管B314的充放气,从而可以改变颈部皮肤受压的部分,来实现压疮的预防。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垫3通过魔术贴与后部颈托1粘合,具体地,气垫3的背部固定板30背部设有魔术贴,后部颈托1内侧设有与背部固定板30背部魔术贴对应的魔术贴,通过背部固定板30背部的魔术贴粘和到后部颈托1内侧的魔术贴上从而实现气垫3与后部颈托1的粘合,从而使气垫3固定到后部颈托1上。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后部颈托1上设置有尼龙粘扣A10,所述前部颈托2上设置有连接带A21,所述连接带A21上设置有与尼龙粘扣A10配合的尼龙粘扣,通过连接带A21上的尼龙粘扣与前部颈托1上的尼龙粘扣A10配合,可以对前部颈托1和后部颈托2进行连接,连接带A21可以是弹性带子,这样当患者的颈部有一定的移动量时前部颈托2和后部颈托1也会产生一定的移动量,这样不会对患者的颈部强行的支撑造成患者颈部的再次受伤。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上安装有供气管A313和供气管B315,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背部安装有充气接头312,所述供气管A313和供气管B315分别与所述充气接头312连接,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上安装有膨胀管A311和膨胀管B314,所述膨胀管A311和膨胀管B314分别与所述供气管A313和供气管B315连通,所述膨胀管B314交叉分布在所述膨胀管A311之间。所述供气管A313和供气管B315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内部,所述膨胀管A311和膨胀管B314突出于背部固定板30。充气接头312为可折叠充气接头,在背部固定板30背面开设有槽B301,可折叠充气接头通过槽B301与充气管B311连接,后部颈托1上开设有槽A11,可折叠充气接头能够折叠放置在槽A11内,当需要充放气时把槽A11内的可折叠充气接头伸出槽A11外部从而进行充放气操作,当充放气完成时将可折叠充气接头折叠放置到槽A11内,这样患者在正常使用的时候充气接头312不会对患者的颈部造成伤害。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部分32通过拉链与所述背部固定板30连接,具体地,通过拉链将表面部分32与背部固定板30连接,在正常使用的时候表面部分32不会脱落,同时也有利于表面部分32的更换,当不同的病人使用本装置或者一个病人使用本装置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更换表面部分32及消毒其余部分来重复使用,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部分32材质为表面含有绒布的无纺布,该无纺布为一次性使用,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该无纺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压疮气垫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n后部颈托(1);/n前部颈托(2),与所述后部颈托(1)配合;/n气垫(3),与所述后部颈托(1)配合;/n其中,所述气垫(3)包括背部固定板(30)、中间部分充气垫(31)和表面部分(32),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设置在所述背部固定板(30)上,所述表面部分(32)与所述背部固定板(30)连接,所述表面部分(32)包覆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疮气垫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部颈托(1);
前部颈托(2),与所述后部颈托(1)配合;
气垫(3),与所述后部颈托(1)配合;
其中,所述气垫(3)包括背部固定板(30)、中间部分充气垫(31)和表面部分(32),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设置在所述背部固定板(30)上,所述表面部分(32)与所述背部固定板(30)连接,所述表面部分(32)包覆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气垫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3)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后部颈托(1)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疮气垫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3)的背部固定板(30)背部设有魔术贴,所述后部颈托(1)内侧设有与背部固定板(30)背部魔术贴对应的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气垫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颈托(1)上设置有尼龙粘扣A(10),所述前部颈托(2)上设置有连接带A(21),所述连接带A(21)上设置有与尼龙粘扣A(10)配合的尼龙粘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气垫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31)上安装有供气管A(313)和供气管B(315),所述中间部分充气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洪源,
申请(专利权)人:胡洪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