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包括鼻罩主体以及设置在鼻罩主体两侧的耳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鼻罩主体中央设置用于吸收渗血、渗液的替换芯,替换芯与鼻罩主体组合连接;在所述鼻罩主体外侧面设置用于使鼻罩主体以及替换芯与鼻部贴合的压紧结构,压紧结构与鼻罩主体一体连接;所述耳部固定带与鼻罩主体一体连接。通过设置替换芯,可以根据患者需要在替换芯吸收渗血、渗液饱和后随时更换替换芯,而不必更换整个鼻罩主体,可以节约资源,节省患者的开销,另外压紧结构可以使替换芯和鼻罩主体有效的与鼻部贴合,从而有效吸收渗血、渗液,避免渗血、渗液流到患者衣服上或病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
本技术属于护理用品
,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
技术介绍
鼻腔是人头部上的一个器官,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同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在高等脊椎动物为拱状的腔,位于颅底与口腔顶之间,由骨和软骨围成的腔,内面覆有黏膜和皮肤。鼻腔被一纵行的鼻中隔(nasalseptum)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因位置常偏向一侧,所以左、右鼻腔的大小和形态多不对称。鼻腔向前下借鼻孔与外界相通,向后通鼻咽称鼻后孔。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当鼻部出现一些病变,例如:鼻腔囊肿、鼻部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癌等疾病或鼻部整形时,需要进行鼻部手术治疗,而鼻部术后护理对于鼻部疾病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对于鼻部术后的患者,通常在鼻腔内填塞加压止血条进行鼻内止血,但当止血材料吸收饱和后鼻腔仍会出现渗血、渗液情况,术后当日及次日更为明显。因此,患者需要不断用纸巾擦拭,甚至影响睡眠。此时,医生多会采用覆盖纱布、胶布粘贴的方式处理渗血、渗液的情况。然而,持续反复胶布粘贴以及纱布材质较粗糙都会增加患者面部皮肤过敏的几率,另外,患者睡眠中,分泌物流到床单、枕套上,护士需要频繁更换纱布及床单,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持续反复胶布粘贴以及纱布材质较粗糙都会增加患者面部皮肤过敏的几率,另外,患者睡眠中,分泌物流到床单、枕套上,护士需要频繁更换纱布及床单,增加了护士工作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持续反复胶布粘贴以及纱布材质较粗糙都会增加患者面部皮肤过敏的几率,另外,患者睡眠中,分泌物流到床单、枕套上,护士需要频繁更换纱布及床单,增加了护士工作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包括鼻罩主体以及设置在鼻罩主体两侧固定在耳部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鼻罩主体中央设置用于吸收渗血、渗液的替换芯,替换芯与鼻罩主体组合连接;在所述鼻罩主体外侧面设置用于使鼻罩主体以及替换芯与鼻部贴合的压紧结构,压紧结构与鼻罩主体一体连接;所述固定带与鼻罩主体一体连接。通过设置替换芯,可以根据患者需要在替换芯吸收渗血、渗液饱和后随时更换替换芯,而不必更换整个鼻罩主体,可以节约资源,节省患者的开销,另外压紧结构可以使替换芯和鼻罩主体有效的与鼻部贴合,从而有效吸收渗血、渗液,避免渗血、渗液流到患者衣服上或病床上。进一步,所述鼻罩主体设置为与人体鼻部吻合的形状。进一步,所述鼻罩主体内面采用柔软材料制作,鼻罩主体外面采用透气防水材料制作;此种设置可以使鼻罩主体具有舒适性和防水性。进一步,所述替换芯设置为与人体鼻部吻合的形状。进一步,在所述替换芯的外侧面设置胶贴层,胶贴层外侧设置覆盖膜,胶贴层与替换芯一体连接,覆盖膜与胶贴层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覆盖膜移除,通过胶贴层将替换芯粘贴在鼻罩主体内面。进一步,所述胶贴层设置在所述替换芯外侧面的边缘;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替换芯除边缘以外其他部位的透气性。进一步,所述胶贴层设置为由环保型热熔胶构成的胶贴层;此种设置的胶贴层容易与鼻罩主体分离,不会在鼻罩主体上有残留,有利于保证鼻罩主体的多次使用。进一步,在所述替换芯内面设置抗菌消炎层;此种设置的替换芯可以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预防鼻部术后感染。进一步,所述抗菌消炎层设置为由抗菌消炎药物构成的抗菌消炎层。进一步,所述替换芯采用柔软透气的吸水棉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替换芯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以高效的吸收渗血、渗液。进一步,在所述鼻罩主体中央设置一用于观察替换芯吸收情况的窗口,窗口的尺寸小于替换芯的尺寸;此种设置可以通过窗口观察替换芯,当替换芯处于饱和状态时及时进行更换。进一步,所述压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鼻罩主体上边缘的鼻罩压条和设置在所述窗口边缘的窗口压条;所述鼻罩压条与鼻罩主体一体连接,窗口压条与窗口一体连接;此种设置的压紧结构可以双重保证鼻罩主体结构和替换芯与鼻部吻合,从而有效吸收鼻部的渗血、渗液。进一步,所述鼻罩压条和窗口压条均采用可变形材料制作;此种设置方便调整鼻罩压条和窗口压条与鼻部的贴合程度。进一步,在所述鼻罩压条外围包裹一层采用柔软材料制作的包裹层;此种设置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压迫鼻部。进一步,所述固定带设置为弹性带;此种设置方便使用。或者,所述固定带设置为可调节带,可调节带包括固定带及调节扣,调节扣与固定带组合连接,固定带与所述鼻罩主体结构一体连接;此种设置的可调节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长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进一步,设置两条所述固定带,两条固定带上下对称设置。进一步,所述调节扣设置为实心圆柱体形状的调节扣,在调节扣内设置两条允许所述固定带通过的贯穿通道;使用时,将固定带从贯穿通道穿过,穿过后将固定带两端打结,防止调节扣滑脱,通过移动调节扣的位置可以来调节固定带挂带耳部的长度,通过此种方式的调节,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至最舒适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的鼻罩主体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吸收鼻部术后的渗血、渗血,且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替换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鼻罩主体,可以节约资源,节省患者的开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的内侧面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的外侧面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替换芯内侧面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替换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替换芯设置胶贴层一侧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的鼻罩压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的鼻罩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设置有可调节带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固定带与调节扣连接处的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的固定带与调节扣连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的鼻罩调节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鼻罩主体;11、窗口;111、窗口压条;12、鼻罩压条;121、包裹层;2、替换芯;21、胶贴层;22、覆盖膜;3、弹性带;4、固定带;41、调节扣;411、贯穿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包括鼻罩主体(1)以及设置在鼻罩主体(1)两侧固定在耳部的固定带(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鼻罩主体(1)中央设置用于吸收渗血、渗液的替换芯(2),替换芯(2)与鼻罩主体(1)组合连接;在所述鼻罩主体(1)外侧面设置用于使鼻罩主体(1)以及替换芯(2)与鼻部贴合的压紧结构,压紧结构与鼻罩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固定带(4)与鼻罩主体(1)一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包括鼻罩主体(1)以及设置在鼻罩主体(1)两侧固定在耳部的固定带(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鼻罩主体(1)中央设置用于吸收渗血、渗液的替换芯(2),替换芯(2)与鼻罩主体(1)组合连接;在所述鼻罩主体(1)外侧面设置用于使鼻罩主体(1)以及替换芯(2)与鼻部贴合的压紧结构,压紧结构与鼻罩主体(1)一体连接;所述固定带(4)与鼻罩主体(1)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罩主体(1)设置为与人体鼻部吻合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替换芯(2)的外侧面设置胶贴层(21),胶贴层(21)外侧设置覆盖膜(22),胶贴层(21)与替换芯(2)一体连接,覆盖膜(22)与胶贴层(21)组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贴层(21)设置在所述替换芯(2)外侧面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鼻部手术后的鼻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替换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王静,杨文,陈颖,王廉,
申请(专利权)人:张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