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继红专利>正文

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319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中斜桩纠偏领域中的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主要将由背板(2)与面板(3)组成的楔形块置入斜桩(1)倾斜方向一侧附近土体,利用土体被动土压力做反力,通过面板(3)推动斜桩(1)背离倾斜方向移动,将斜桩(1)纠偏、复位,在楔形块置入土体时,携带密封袋(4)置入土体,向密封袋(4)内注入流体,通过流体的注入控制斜桩(1)纠偏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快速完成斜桩纠偏,并可确保斜桩在纠偏过程中避免承受水平集中力,可避免斜桩纠偏过程中出现断裂等二次损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斜桩纠偏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过大基坑变形或邻近堆载、施工控制不当等因素有时会导致已经施工的桩出现倾斜、断裂、脱节等问题,倾斜或断裂桩的承载力极小,需纠偏后方可使用。基桩的偏斜往往是开挖到基坑底部时才能发现,施工场地限制大,施工工期要求高,斜桩的倾斜段埋深深,加之,基桩是竖向承载结构,水平承载力低。因此,基桩纠偏施工难度大,目前实用的技术手段少。特别是斜桩在基坑底以下较深位置出现错位断裂时,现有的技术手段均无法将错口纠偏对齐。工程实践需要操作可行、速度快,能适应各种斜桩纠偏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该方法可潜入倾斜桩的断裂位置,将斜桩进行复位、纠偏,施工速度快、适应性强、造价低。该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斜桩的状态,包括倾斜方向、桩顶偏移量、桩身完整性情况等;b)将由背板与面板组成的楔形块置入斜桩倾斜方向一侧附近土体,并使面板靠近斜桩的倾侧方向一侧;c)利用土体被动土压力做反力,通过面板推动斜桩背离倾斜方向移动,将斜桩纠偏、复位。d)将斜桩纠偏、复位后留下的孔洞用固体充填。在上述的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中,可在上述的步骤b)中,在楔形块置入土体时,携带密封袋置入土体,并在上述步骤c)中,向密封袋内注入流体,通过流体的注入控制斜桩纠偏量。在上述的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中,可在上述的步骤b)中,在斜桩背离倾斜方向一侧取土,以减小斜桩纠偏阻力。本专利技术的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可以在多种复杂施工条件下,快速完成斜桩纠偏,并可确保斜桩在纠偏过程中避免承受水平集中力,可避免斜桩纠偏过程中出现断裂等二次损伤,施工速度快,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用的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工况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用的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平面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介绍本专利技术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与纠偏原理。本专利技术的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插入楔形块,利用楔形块插入时产生对斜桩的水平推力实现斜桩的纠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斜桩(1)的状态,包括倾斜方向、桩顶偏移量、桩身完整性情况等。斜桩(1)为插入土体的杆状构件,因此,斜桩(1)的倾斜方向具有单向性。完成第一步,进入第二步。本步骤中,将如图1所示的楔形块插入土体。在图1中,楔形块由背板(2)与面板(3)组成,背板(2)与面板(3)可以是平板,面板(3)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曲面板。将面板(3)做成曲面板的好处是,在楔形块插入土体的过程中,可以使面板(3)靠近斜桩(1),以有利于避免楔形块偏离斜桩(1)。背板(2)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槽形板,做成槽形板的好处是便于将面板(3)在相对于背板(2)移动时控制方向。在本步骤中,在楔形块置入土体时,可携带密封袋(4)置入土体,可将密封袋(4)放置在背板(2)与面板(3)之间,如图2所示。可沿着竖直方向,放置多个密封袋(4),并将密封袋(4)连通至楔形块顶部,以便于楔形块插入土体后,在地表控制密封袋(4)。在本步骤中,为了减小斜桩(1)纠偏过程中的土体阻力,可在斜桩(1)背离倾斜方向一侧取土,形成如图1与图2所示取土孔(5)。完成第二步,进入第三步。在本步骤中,利用土体被动土压力做反力,在楔形块插入土体过程中,因楔形块下部小,上部大,会产生水平推力,通过面板(3)推动斜桩(1)背离倾斜方向移动,将斜桩(1)纠偏、复位。在本步骤中,也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带有密封袋(4)的楔形块,在楔形块插入土体后,向密封袋(4)内注入流体,使得楔形块的体积增加,推动斜桩(1)背离倾斜方向移动,达到纠偏复位目的。考虑到斜桩(1)的倾斜往往是上部倾斜量大,下部倾斜量小,因此,在纠偏过程中,楔形块呈下小上大的形状。可通过安装多个密封袋(4)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面板(3)与背板(2)的相对位置实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袋装流体的好处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可缩小楔形块在插入土体的过程中体积,便于插入施工;第二,可通过控制充入密封袋(4)内流体体积,控制纠偏量,适应不同倾斜量及断桩或错位位移的斜桩(1)纠偏、复位要求;第三,可以进一步避免固态楔形块插入土体中对斜桩(1)产生的水平向应力集中问题,实现可控的分布力纠偏。完成第三步,进入第四步。本步骤中,将斜桩(1)纠偏、复位后留下的孔洞用固体充填,将取土孔(5)及楔形块拔出时留下的空隙用砂石料填充即可。本步骤中,可在楔形块中设置砂石料通道至楔形块底部,以实现边拔楔形块边填充的目的,减小纠偏回弹量。本专利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内专业人士可替代使用的其他施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确定斜桩(1)的状态,包括倾斜方向、桩顶偏移量、桩身完整性情况等;/nb)将由背板(2)与面板(3)组成的楔形块置入斜桩(1)倾斜方向一侧附近土体,并使面板(3)靠近斜桩(1)的倾侧方向一侧;/nc)利用土体被动土压力做反力,通过面板(3)推动斜桩(1)背离倾斜方向移动,将斜桩(1)纠偏、复位。/nd)将斜桩(1)纠偏、复位后留下的孔洞用固体充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桩楔形块纠偏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斜桩(1)的状态,包括倾斜方向、桩顶偏移量、桩身完整性情况等;
b)将由背板(2)与面板(3)组成的楔形块置入斜桩(1)倾斜方向一侧附近土体,并使面板(3)靠近斜桩(1)的倾侧方向一侧;
c)利用土体被动土压力做反力,通过面板(3)推动斜桩(1)背离倾斜方向移动,将斜桩(1)纠偏、复位。
d)将斜桩(1)纠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继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