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包括:础板、铰接器、第一安装架、桁架片、连接片、塔帽及第二安装架;础板上设有承臼;铰接器的下表面设有球头;础板固定在砼基础上;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架分别安装在础板的两个相对侧,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二安装架分别安装在础板的另两个相对侧;铰接器的四个角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架连接,铰接器的球头与础板的承臼的球窝配合;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布置的桁架片的底部分别安装在铰接器的两相对侧;两个以上连接片沿竖直方向布置,固定在平行相对的两个桁架片之间;塔帽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位于最高的两个桁架片的顶部;该塔架可灵活安装和拆卸、且高度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
,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
技术介绍
当遇到高流速和河床条件不利于用投锚固定的情况时(例如雅鲁藏布江及黄河中上游等河段),进行浮桥的水平横向固定需要采用横张纲固定方式。传统的方式需在固定地点架设整体式不可拆卸塔架,采用工程车辆牵引完成主缆张拉。这种横张纲塔架存在以下不足:1、传统的整体式塔架作为浮桥横张纲装置的一部分,直接固定在浇筑地基上,不可拆卸和易地重复使用。因此浮桥只能架设在构筑有整体式塔架的固定渡口,所以浮桥的使用范围被大大限制。同时,整体式塔架缺乏机动性、隐蔽性差,在战时易暴露而受到敌方火力打击。2、架设整体式塔架时需要借助工程机械牵引,成本较高。3、由于整体式塔架不可拆卸,当塔架架设完成后其高度便就此固定。不能适应水位变化对塔架高度的调整需求,因而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该塔架可灵活安装和拆卸、且高度可调,能够适应河流的流速、河幅、荷载的变化,以及不同地点架设浮桥的需要,从而确保横张纲上的浮桥能够得到良好的水平横向固定。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包括:础板、铰接器、第一安装架、桁架片、连接片、塔帽及第二安装架;所述础板包括:矩形平面框架、安装板及承臼;安装板安装在矩形平面框架上,承臼固定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位于矩形平面框架的中心,承臼的球窝开口向上;所述铰接器为田字形平面框架,田字形平面框架下表面的中心安装有向下的球头;铰接器的四个角分别加工有四个第四连接耳;所述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桁架片及连接片均为矩形平面框架;其中,第二安装架的两相对侧分别加工有沿其所在侧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塔帽为田字形平面框架,田字形平面框架上表面的中心安装有用于通过横张纲的横纲滑轮,上表面的四角分别安装有稳定索座;整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础板与砼基础上的地脚螺栓固连;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架分别安装在础板的两个相对侧,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二安装架分别安装在础板的另两个相对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架连接;所述铰接器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两个第一安装架和两个第二安装架组成的矩形空腔内,铰接器的四个角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架连接,铰接器的四个第四连接耳分别通过滑动轴与两个第二安装架的四个滑槽滑动配合;铰接器的球头与础板的承臼的球窝配合,组成球绞副;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布置的桁架片的底部分别安装在铰接器的两相对侧,桁架片与第一安装架位于同一侧;沿竖直方向增加桁架片的个数,可拼装成不同高度的塔架;两个以上连接片沿竖直方向布置,固定在平行相对的两个桁架片之间;所述塔帽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位于最高的两个桁架片的顶部,四个稳定索的一端分别与塔帽的四个稳定索座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系留在砼基础的锚座上。进一步的,所述础板还包括T型杆;两个以上T型杆组成十字型结构,安装在矩形平面框架内;且承臼的外部分别通过四根T型杆与矩形平面框架固连。进一步的,所述础板的矩形平面框架由四根槽钢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片的矩形平面框架由两个平行的槽钢及位于两个槽钢之间的两个以上平行的角钢组成,且矩形平面框架内安装有两个以上平行的斜杆。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的矩形平面框架由四根角钢组成,且矩形平面框架内安装有呈X型布置的两根角钢。进一步的,所述塔帽的稳定索座包括两个侧板及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杆。进一步的,所述础板与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架之间的连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的连接、铰接器与第一安装架之间的连接、铰接器与桁架片之间的连接、两个相邻桁架片之间的连接及桁架片与塔帽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单耳和双耳销接的连接方式。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拼装式结构的塔架,可快捷架设和撤收、储存,可以易地重新拼装使用;同时通过增减桁架片和连接片的数量,来实现塔架的高度调节,以适应水位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且组成塔架的各零部件满足运输尺寸、重量要求,实现了制式化且具备人工架设撤收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础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铰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桁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塔帽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塔架待拼装的状态图;图11为塔架待翻转起竖的状态图;其中,1—础板,2—铰接器,3—第一安装架,4—桁架片,5—连接片,6—塔帽,7—第二安装架,8—承臼,9—球头,10—阴头,11—阳头,12—稳定索座,13—横纲滑轮,14-第一连接耳A,15-第二连接耳A,16-第三连接耳,17-第四连接耳,18-第五连接耳A,19-第五连接耳B,20-第一连接耳B,21-第六连接耳A,22-第二连接耳B,23-第六连接耳B,24-滑槽,25-第七连接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参见附图1-2,包括:础板1、铰接器2、第一安装架3、桁架片4、连接片5、塔帽6及第二安装架7;参见附图3,所述础板1为塔架的基础,包括:矩形平面框架、T型杆、安装板及承臼8;所述矩形平面框架由四根槽钢组成,组装塔架时,矩形平面框架沿水平方向布置;两个以上T型杆组成十字型结构,安装在矩形平面框架内,形成田字形结构,以加强矩形平面框架的强度;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田字形结构上,进一步加强矩形平面框架的稳固性;所述承臼8加工有球窝;承臼8固定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位于矩形平面框架的中心,承臼8的球窝开口向上,承臼8的外部分别通过四根T型杆与矩形平面框架固连,以增强承臼8的稳定性;所述矩形平面框架的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有用于与第一安装架3连接的第一连接耳A14及与第二安装架7连接的第二连接耳A15;所述第一连接耳A14和第二连接耳A15均为竖直向上设置;参见附图4,所述铰接器2为田字形平面框架,组装塔架时,田字形平面框架沿水平方向布置,田字形平面框架下表面的中心安装有向下的球头9,田字形平面框架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有用于与桁架片4连接的第三连接耳16、与第二安装架7滑动配合的第四连接耳17及与第一安装架3连接的第五连接耳A18;所述第三连接耳A16和第五连接耳A18均为竖直向上设置,第四连接耳A17为水平向外设置;参见附图5,所述第一安装架3为由上下平行布置的两根安装梁及将两个安装梁连接为一体的连接块组成的平面安装架,组装塔架时,平面安装架沿竖直方向布置,位于上方的安装梁的上侧面设有用于与铰接器2连接的第五连接耳B19;位于下方的安装梁的下侧面设有用于与础板1连接的第一连接耳B20;两个连接块外侧面分别设有用于与第二安装架7连接第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础板(1)、铰接器(2)、第一安装架(3)、桁架片(4)、连接片(5)、塔帽(6)及第二安装架(7);/n所述础板(1)包括:矩形平面框架、安装板及承臼(8);安装板安装在矩形平面框架上,承臼(8)固定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位于矩形平面框架的中心,承臼(8)的球窝开口向上;/n所述铰接器(2)为田字形平面框架,田字形平面框架下表面的中心安装有向下的球头(9);铰接器(2)的四个角分别加工有四个第四连接耳(17);/n所述第一安装架(3)、第二安装架(7)、桁架片(4)及连接片(5)均为矩形平面框架;其中,第二安装架(7)的两相对侧分别加工有沿其所在侧长度方向的滑槽(24);/n所述塔帽(6)为田字形平面框架,田字形平面框架上表面的中心安装有用于通过横张纲的横纲滑轮(13),上表面的四角分别安装有稳定索座(12);/n整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础板(1)与砼基础上的地脚螺栓固连;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架(3)分别安装在础板(1)的两个相对侧,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二安装架(7)分别安装在础板(1)的另两个相对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架(3)连接;/n所述铰接器(2)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两个第一安装架(3)和两个第二安装架(7)组成的矩形空腔内,铰接器(2)的四个角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架(3)连接,铰接器(2)的四个第四连接耳(17)分别通过滑动轴与两个第二安装架(7)的四个滑槽(24)滑动配合;铰接器(2)的球头(9)与础板(1)的承臼(8)的球窝配合,组成球绞副;/n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布置的桁架片(4)的底部分别安装在铰接器(2)的两相对侧,桁架片(4)与第一安装架(3)位于同一侧;沿竖直方向增加桁架片(4)的个数,可拼装成不同高度的塔架;两个以上连接片(5)沿竖直方向布置,固定在平行相对的两个桁架片(4)之间;/n所述塔帽(6)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位于最高的两个桁架片(4)的顶部,四个稳定索的一端分别与塔帽(6)的四个稳定索座(12)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系留在砼基础的锚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拼装式浮桥横张纲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础板(1)、铰接器(2)、第一安装架(3)、桁架片(4)、连接片(5)、塔帽(6)及第二安装架(7);
所述础板(1)包括:矩形平面框架、安装板及承臼(8);安装板安装在矩形平面框架上,承臼(8)固定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位于矩形平面框架的中心,承臼(8)的球窝开口向上;
所述铰接器(2)为田字形平面框架,田字形平面框架下表面的中心安装有向下的球头(9);铰接器(2)的四个角分别加工有四个第四连接耳(17);
所述第一安装架(3)、第二安装架(7)、桁架片(4)及连接片(5)均为矩形平面框架;其中,第二安装架(7)的两相对侧分别加工有沿其所在侧长度方向的滑槽(24);
所述塔帽(6)为田字形平面框架,田字形平面框架上表面的中心安装有用于通过横张纲的横纲滑轮(13),上表面的四角分别安装有稳定索座(12);
整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础板(1)与砼基础上的地脚螺栓固连;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架(3)分别安装在础板(1)的两个相对侧,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二安装架(7)分别安装在础板(1)的另两个相对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架(3)连接;
所述铰接器(2)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两个第一安装架(3)和两个第二安装架(7)组成的矩形空腔内,铰接器(2)的四个角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架(3)连接,铰接器(2)的四个第四连接耳(17)分别通过滑动轴与两个第二安装架(7)的四个滑槽(24)滑动配合;铰接器(2)的球头(9)与础板(1)的承臼(8)的球窝配合,组成球绞副;
两个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布置的桁架片(4)的底部分别安装在铰接器(2)的两相对侧,桁架片(4)与第一安装架(3)位于同一侧;沿竖直方向增加桁架片(4)的个数,可拼装成不同高度的塔架;两个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黄新磊,万伟,付文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