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7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茶多酚含量1‑5%;所述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吸湿率11.3‑12.2%。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具有较低的色差、染色稳定性及保暖性能;由于采用抗褐变茶多酚改性剂制备前处理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可以防止制备的纤维发生褐变,同批次纤维间色差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尤其涉及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属纤维素纤维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是近年来纤维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石墨烯纤维、蛋白纤维、艾草纤维等等,采用混合或者后处理的方法,在纤维制备过程中加入功能性物质成份或者纤维制备完成后通过后处理工艺最终使制备的纤维呈现不不同的特色,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810553400.3公开了一种茶多酚修饰粘胶纤维的制备工艺,以市售茶多酚和粘胶纤维为原料,通过制备表面活性剂预处理粘胶纤维,制备纤维素酶水解粘胶纤维,制备吸附茶多酚粘胶纤维,制备接枝茶多酚粘胶纤维的步骤,就制备出茶多酚接枝率为8~10%的粘胶纤维。本专利技术在制备接枝茶多酚粘胶纤维之前,对其进行了纤维素酶水解,使得粘胶纤维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其上的活性羟基得以充分暴露,便于提高茶多酚的接枝率;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具有双环氧官能团的双缩水甘油醚作为反应交联剂,使得粘胶纤维与茶多酚通过化学共价键稳定连接,茶多酚接枝率高,稳定性增强,从而显著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茶多酚含量1-5%;所述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吸湿率11.3-1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茶多酚含量1-5%;所述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吸湿率11.3-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抗褐变茶多酚改性剂制备、茶多酚功能复合剂制备、纺丝液制备、纺丝及后处理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褐变茶多酚改性剂制备步骤包括:
将茶多酚微粉与分散剂一起导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5μm以下,制成A微粒;将制成的A微粒加入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至60-80℃搅拌后保温进行活化处理20-30min,得到B液;
待B液自然降温至室温,在B液中加入活化辅助剂,以0.5-1℃的速度升温至40-50℃,然后以600-800r/min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形成C液;
将C液采用球磨机进行研磨,研磨至出现稳定均一溶液后,将水分蒸发,得到固体颗粒,最后干燥制成粉末研磨成1μm以下的粉末制成抗褐变茶多酚改性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20-35g/L;所述活化辅助剂为聚乙烯醇、酪蛋白酸钠、聚丙烯酸钾;所述活化辅助剂的加入量为茶多酚粉末质量的3-5%;所述活化辅助剂中聚乙烯醇、酪蛋白酸钠、聚丙烯酸钾的质量比为1-3:10-15:0.5-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褐变茶多酚改性粘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多酚功能复合剂制备包括:以下原料:抗褐变茶多酚改性剂、蒙脱土、沸石粉、气凝胶、多孔纳米TiO2/SiO2微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效华郑来久郑天勇伏广伟姜义军黄效龙王丙伟刘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