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纤维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代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合成纤维以其良好的定型效果,高强度、弹性好等特点,大量被应用于纺织和服装行业。近年来,人们为了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超消光弹性复合丝进行了各种研究,但基本都集中在普通超消光弹性复合丝方面,对于以再生切片为原材料制备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研究少之又少。在复合丝的生产过程中,纺丝组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纺丝产品生产的正常进行,其过程是将纺丝熔体精细过滤,充分混合,均匀分布,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通过喷丝板喷丝孔形成初生复合丝,但现有的纺丝组件对两种纺丝熔体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致使集成出来的复合丝容易出现断丝、飘丝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工艺可靠易行,生产效率高,制得的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具有优异的卷曲性能、断裂强度、弹性、弹性回复率及染色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将再生全消光PET高粘切片和再生全消光PET低粘切片分别加入两组结晶干燥系统中进行预结晶干燥,再生全消光PET高粘切片的结晶温度为162℃,干燥温度为155℃,再生全消光PET低粘切片的结晶温度为135℃,干燥温度为130℃;/n(b)将预结晶干燥后的再生全消光PET高粘切片送入第一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压,再经第一螺杆挤出机的过滤器过滤后得到第一纺丝熔体;将预结晶干燥后的再生全消光PET低粘切片送入第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压,再经第二螺杆挤出机的过滤器过滤后得到第二纺丝熔体;/n(c)采用复合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再生全消光PET高粘切片和再生全消光PET低粘切片分别加入两组结晶干燥系统中进行预结晶干燥,再生全消光PET高粘切片的结晶温度为162℃,干燥温度为155℃,再生全消光PET低粘切片的结晶温度为135℃,干燥温度为130℃;
(b)将预结晶干燥后的再生全消光PET高粘切片送入第一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压,再经第一螺杆挤出机的过滤器过滤后得到第一纺丝熔体;将预结晶干燥后的再生全消光PET低粘切片送入第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压,再经第二螺杆挤出机的过滤器过滤后得到第二纺丝熔体;
(c)采用复合纺丝箱进行复合纺丝:复合纺丝箱包括复合箱体、并排安装在复合箱体上部内的第一纺丝箱体和第二纺丝箱体、安装在复合箱体下部内的复合纺丝组件,复合纺丝组件包括砂杯导流盖(6)、组件砂杯(7)、复合分配板(8)和复合喷丝板(9),所述砂杯导流盖(6)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61)和第二导流通道(62),所述组件砂杯(7)内设有第一过滤通道和第二过滤通道,所述复合分配板(8)内设有第一分配流道和第二分配流道,所述复合喷丝板(9)包括两圈圆周均布的第一喷丝孔(93)和两圈圆周均布的第二喷丝孔(94),所述第一喷丝孔(93)与第二喷丝孔(94)内外交替间隔设置且第一喷丝孔(93)与第二喷丝孔(94)一一对应配合形成V形喷丝结构,第一纺丝熔体输送至第一纺丝箱体,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第一导流通道(61)、第一过滤通道、第一分配流道后自第一喷丝孔(93)喷出,第二纺丝熔体输送至第二纺丝箱体,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第二导流通道(62)、第二过滤通道、第二分配流道后自第二喷丝孔(94)喷出,经V形喷丝结构喷出的第一纺丝熔体和第二纺丝熔体在喷出的同时复合形成初生复合丝;
(d)将初生复合丝进行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处理,再通过牵伸卷绕装置进行预网络、牵伸定型、主网络、卷绕成型处理,得到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再生全消光PET高粘切片的特性粘度为0.87dl/g,二氧化钛含量为2.5%;再生全消光PET低粘切片的特性粘度为0.46dl/g,二氧化钛含量为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第一螺杆挤出机设有五个加热区,各区加热温度分别为:一区290℃、二区292℃、三区298℃、四区300℃、五区302℃,所述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压力为15MPa,滤后压力为11.5MPa;所述第二螺杆挤出机设有五个加热区,各区加热温度分别为:一区262℃、二区265℃、三区268℃、四区270℃、五区275℃,所述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压力为15MPa,滤后压力为10M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第一纺丝箱体的温度为298℃,第二纺丝箱体的温度为27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再生超消光弹性复合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复合分配板(8)包括上下依次紧密叠合固定的第一分配板(81)、第二分配板(82)、第三分配板(83)和第四分配板(84),所述第一分配板(81)上表面设有一号进料口(811)、横截面呈锐角的一号流道(813)、二号进料口(812)和横截面呈钝角的二号流道(814),所述一号流道(813)的开口与二号流道(814)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一号进料口(811)设置在一号流道(813)的转角处,所述二号进料口(812)设置在二号流道(814)的转角处,所述一号流道(813)的两端底部分别凹陷形成一号下料孔(815),所述二号流道(814)的两端底部分别凹陷形成二号下料孔(816),所述一号下料孔(815)和二号下料孔(816)分布在第一分配板(81)的同一中心线上且一号下料孔(815)位于二号下料孔(816)的内侧;
所述第二分配板(82)上表面凹陷形成一对对称设置的半圆分配槽(821)和位于一对半圆分配槽(821)外围的圆环形分配槽(822),一对所述一号下料孔(815)与一对半圆分配槽(821)一一上下对应,一对所述二号下料孔(816)与圆环形分配槽(822)两侧一一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刚,顾日强,楼宝良,冯建新,熊飞,吴祯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