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178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化合物A、化合物B及化合物C组成的混合物作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合成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低聚物;(2)以自催化聚醚多元醇低聚物作为基础聚醚,以碱金属水溶液作为催化剂,先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然后再用环氧乙烷进行封端,制得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粗聚物;(3)将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粗聚物进行精制处理,得到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采用该聚醚多元醇用于聚氨酯泡沫制品生产时,可显著减少下游制品加工过程中胺类催化剂的用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制品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同时还可以为生产企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聚氨酯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聚氨酯泡沫制品的要求逐渐从单一的物理性能指标,逐渐转向对产品环保性能、功能化等综合性能的要求。大多数聚氨酯泡沫制品在发泡过程中都会用到催化剂,其中,胺类催化剂是聚氨酯制品中常用的一类催化剂。胺类催化剂在聚氨酯泡沫制备过程中只是催化发泡,并不参与发泡反应,泡沫制备完成后,此类小分子胺类催化剂会逐渐渗透、迁移到泡沫制品的表面,而后逐渐扩散到环境中。汽车内饰材料大多数为聚氨酯制品,释放出的胺类小分子催化剂会导致汽车挡风玻璃雾化以及严重的新车异味现象,家具行业也存在此类问题。因此,聚氨酯泡沫制品中胺类小分子催化剂引发的安全环保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聚醚具有较好的自催化作用,采用其制备聚氨酯泡沫制品,发泡过程中能够减少或者不用胺类催化剂,降低VOC排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采用化合物A、化合物B及化合物C组成的混合物作为起始剂,在0~0.4MPa压力,80~140℃下,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合成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低聚物;/n(2)以自催化聚醚多元醇低聚物作为基础聚醚,以碱金属水溶液作为催化剂,在0~0.5MPa压力,80~130℃下,先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再用环氧乙烷进行封端,制得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粗聚物;/n(3)将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粗聚物进行精制处理,得到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产品;/n其中,所述的化合物A为多元胺类化合物;/n所述的化合物B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二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化合物A、化合物B及化合物C组成的混合物作为起始剂,在0~0.4MPa压力,80~140℃下,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合成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低聚物;
(2)以自催化聚醚多元醇低聚物作为基础聚醚,以碱金属水溶液作为催化剂,在0~0.5MPa压力,80~130℃下,先与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再用环氧乙烷进行封端,制得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粗聚物;
(3)将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粗聚物进行精制处理,得到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产品;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A为多元胺类化合物;
所述的化合物B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
所述的化合物C为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蔗糖或葡萄糖甙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类自催化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A为N,N-二甲基-1,3-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N-乙酰基乙二胺、3-氨基吡唑、5-氨基-2-苯并噻唑-2-基-苯酚、4-甲氧基-3-甲基苯胺、苯胺、3,4-二氟苄胺、己二胺、N-[1-(氨基甲基)丙基]-N,N-二甲胺、甲乙胺、正丁胺、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4-氨基苯并噻吩、4-氟-3-甲基苄胺、N,N-二乙基对苯二胺、4-硝基邻苯二胺、1,4-丁二胺二盐酸盐、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段燕芳秦好辉徐韦郭辉贾世谦王嵬穆潇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