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15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及其使用方法,该电沉积液包括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中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分子;该电沉积液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电沉积液;(S2)将混凝土试件中的钢筋用导线连接在电源负极上,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网上;(S3)将金属网放置在电解槽底部,混凝土试件放置在金属网上部,并利用绝缘垫块将混凝土试件和金属网隔开;(S4)将电沉积液倒入电解槽;(S5)开启电源施加电流;(S6)每隔4~6天更换电沉积液保持电沉积液的浓度,18~24天后,取出混凝土试件。该电沉积液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效果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渗透性能;提高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沉积液及其使用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作为运用最广泛的现代土木工程建筑材料之一,它本身有着经济、可塑性好、性能可设计、耐久性较强等优点,在房屋、桥梁、道路、水利、水运等一系列工程中被大量使用,并发挥着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裂缝、腐蚀、局部损伤等病害,从而对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甚至会产生灾难性事件,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电沉积法可以修复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且特别适用在传统技术难以奏效的水环境工程中,但已有的电沉积修复混凝土裂缝方法中使用的电沉积液为纯锌盐或者镁盐水溶液,沉积物团聚现象严重且密实性差,使得沉积物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过低、试件的抗渗性提升不明显,裂缝修复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积速度快、无沉积物团聚现象、沉积密度高、裂缝修复效果好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电沉积液的使用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包括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中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分子。其中,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浓度为0.05~0.20mol/L;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分别为ZnSO4水溶液和MgSO4水溶液;表面活性剂包括1.0~1.5%体积分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0.5~1.5%体积分数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包括1.0~1.5%体积分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1.0%~1.5%体积分数的十二烷基苯硫酸钠;还包括有机分子,有机分子为0.1~0.15%体积分数的邻苯二甲酸,有机分子能够改变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堆积性能,使新生成的沉积物更加致密并与混凝土结合的更紧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电沉积液;(S2)将混凝土试件中的钢筋用导线连接在电源负极上,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网上;(S3)将金属网放置在电解槽底部,然后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金属网上部,并利用绝缘垫块将混凝土试件和金属网隔开;(S4)将电沉积液倒入电解槽直至其没过混凝土试件上表面;(S5)开启电源施加电流;(S6)每隔4~6天更换电沉积液保持电沉积液的浓度,18~24天后,取出混凝土试件。其中,金属网为纯度为98%~99.9%的片状钛网,步骤S5中,电源(6)的电流密度为1.0~2.0A/m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无沉积物团聚现象,提高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效果,裂缝填充深度可提高30mm;2、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低了75.3%,非裂缝处降低了87.3%;3、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102.7%;3、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试件修复后裂缝中沉积物扫描电镜图;图3是对比例试件修复后裂缝中沉积物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1700mL浓度为0.12mol/L的MgSO4水溶液,加入17.34g十二烷基苯硫酸钠、19.45g聚乙烯吡咯烷酮、3.25g邻苯二甲酸,混合均匀后得到电沉积液1;取40mm×40mm×160mm的带有裂缝的棱柱体混凝土试件2,裂缝宽度为0.5mm,将混凝土试件2上除裂缝面的其余面涂上环氧树脂,混凝土试件2上的钢筋4为Φ6mm×120mm的HPB235型钢筋,将绝缘垫块3放入电解槽内,绝缘垫块3为40mm×15mm×20mm的长方体垫块,电解槽为180mm×180mm×190m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将混凝土试件2置于绝缘垫块3上,并将片状钛网5置于绝缘垫块3下,片状钛网5为纯度98%的140mm×140mm钛网板,用导线将电源6负极连接在钢筋4上,电源6正极连接在片状钛网5上,电极距离为40mm,将电沉积液1加入电解槽中,并没过混凝土试件2,打开电源6,电流密度为2.0A/m2开始沉积,每5天更换一次溶液以保持溶液浓度。到20天,取出试件,其裂缝中沉积物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经检测,无沉积物团聚现象,裂缝填充深度达39mm,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低至4.562×10-7cm/s,非裂缝处降低至6.03×10-9cm/s,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至1.48MPa。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1700mL浓度为0.12mol/L的ZnSO4水溶液,加入22.4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3.34g聚乙烯吡咯烷酮、1.90g邻苯二甲酸,混合均匀后得到电沉积液1,沉积20天后,裂缝填充深度提高了30mm,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低了72.9%,非裂缝处降低了86.1%,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99.6%。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1700mL浓度为0.05mol/L的MgSO4水溶液,加入33.71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9.17g聚乙烯吡咯烷酮、2.71g邻苯二甲酸,混合均匀后得到电沉积液1,沉积20天后,裂缝填充深度提高了24mm,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低了68.0%,非裂缝处降低了78.8%,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91.7%。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1700mL浓度为0.05mol/L的ZnSO4水溶液,加入11.24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9.45g聚乙烯吡咯烷酮、1.35g邻苯二甲酸,混合均匀后得到电沉积液1,沉积20天后,裂缝填充深度提高了26mm,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低了71.4%,非裂缝处降低了84.5%,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94.2%。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1700mL浓度为0.20mol/L的MgSO4水溶液,加入20.81g十二烷基苯硫酸钠、23.34g聚乙烯吡咯烷酮、2.71g邻苯二甲酸,混合均匀后得到电沉积液1,沉积20天后,裂缝填充深度提高了25mm,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低了69.6%,非裂缝处降低了83.7%,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100.5%。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1700mL浓度为0.20mol/L的ZnSO4水溶液,加入26.01g十二烷基苯硫酸钠、29.17g聚乙烯吡咯烷酮、3.90g邻苯二甲酸,混合均匀后得到电沉积液1,沉积20天后,裂缝填充深度提高了28mm,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低了68.7%,非裂缝处降低了85.5%,沉积物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97.3%。对比例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1700mL浓度为0.12mol/L的MgSO4水溶液作为电沉积液,沉积20天后,裂缝填充深度达11mm,渗透系数在裂缝处降为1.84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征在于,包括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中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分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征在于,包括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中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浓度为0.05~0.20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水溶液和镁盐水溶液分别为ZnSO4水溶液和MgSO4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1.0~1.5%体积分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0.5~1.5%体积分数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1.0~1.5%体积分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1.0%~1.5%体积分数的十二烷基苯硫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分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用电沉积液,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洪强左清媛张迎忠郭明志朱正宇蒋林华赵素晶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