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头螺栓对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795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薄膜挤出机领域,提供了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薄膜原料投入薄膜挤出机中熔解,从模头螺栓下方挤出熔融状的薄膜;步骤二,用锐器在至少一个所述模头螺栓下方分割所述熔融状的薄膜,使之分裂成两边,所述熔融状的薄膜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重新汇合一起,汇集处形成一条划痕;步骤三,所述划痕随所述熔融状的薄膜流至测量处,在测厚仪上将所述划痕的位置标记为对应的所述模头螺栓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锐器撕裂薄膜的方式,对模头螺栓下方的熔融状的薄膜进行标识,从而在薄膜移动至测量处的时候能通过该标识而将其与模头螺栓对应,从而实现模头螺栓的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头螺栓对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挤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
技术介绍
在薄膜生产中,薄膜原料经薄膜挤出机熔融后从底板和模头之间的空隙挤出,形成薄膜成品。对薄膜的厚度控制是通过调节螺栓的高度从而调节模头与底板之间的距离,模头和螺栓固定连接,同步移动,模头位于螺栓的下方,为方便描述,将模头和螺栓合称模头螺栓。模头螺栓有多个,如30个。测厚仪通过测量薄膜的横截面获得薄膜厚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对各模头螺栓进行调节,具体说来,薄膜原料经熔融后冷却、从模头螺栓下方挤出固化成铸片,通过控制各模头螺栓和底板的距离控制铸片的厚度,以调整薄膜最终的成型厚度。在测厚仪的测量过程需要对测量的数据与模头螺栓进行对应,即本申请所说的对位。该工作为人工操作。现有的对位方法是:薄膜原料经熔融后冷却、从模头螺栓下方挤出固化成铸片,用蜡笔在铸片上对应模头螺栓的位置划线,铸片经过一段距离到达测厚仪扫描架的位置,测厚仪对成形的薄膜的检测时,蜡笔划线的位置与模头螺栓相对应。即划线处的厚度为对应模头螺栓和底板的距离。但上述的对位方法不适用于采用堆积法的薄膜挤出机,因为堆积法中,从模头螺栓挤出的是熔融状态的薄膜,不是固体状的铸片,因此,无法用蜡笔在其上画出痕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其旨在解决采用堆积法的薄膜挤出机中的模头螺栓的对位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适用于薄膜挤出机,所述薄膜挤出机包括底板和多个模头螺栓,薄膜原料在所述薄膜挤出机内部熔融后从所述底板和所述模头螺栓之间的空隙挤出成型,包括:步骤一,将所述薄膜原料投入所述薄膜挤出机中熔解,而后从所述模头螺栓下方挤出熔融状的薄膜;步骤二,用锐器在至少一个所述模头螺栓下方分割所述熔融状的薄膜,使之分裂成两边,所述熔融状的薄膜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重新汇合一起,汇集处形成一条划痕;步骤三,所述划痕随所述熔融状的薄膜流至测量处,在测厚仪上将所述划痕的位置标记为对应的所述模头螺栓的位置。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锐器为油性笔。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对位于所述挤出机首尾的两个所述模头螺栓下方的所述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在所述步骤三中,对位于所述薄膜挤出机首尾的两个所述模头螺栓进行对位后,根据首尾两个所述模头螺栓的距离按照所述模头螺栓的总数量进行等距离均分,得到中间的所述模头螺栓的位置。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对所有所述挤出螺栓进行顺序标号,按照一定的排位分批次分别对所述模头螺栓下方的所述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先对所有奇数或偶数标号的所述模头螺栓下方的所述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再对所有偶数或奇数标号的所述模头螺栓下方的所述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进一步的,所述模头螺栓对位方法还包括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的操作,并将前后两次所述划痕的位置进行比对,如不一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前后两次的所述划痕的位置相一致。本专利技术通过锐器撕裂薄膜的方式,对模头螺栓下方的熔融状的薄膜进行标识,从而在薄膜移动至测量处的时候能通过该标识而将其与模头螺栓对应,从而实现模头螺栓的对位。经实验表明,该方式能快速实现采用堆积法的薄膜挤出机中模头螺栓的对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头螺栓对位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适用于采用堆积法生产薄膜的薄膜挤出机。薄膜挤出机包括底板和多个模头螺栓,薄膜原料在薄膜挤出机内部熔融后从底板和模头螺栓之间的空隙挤出成型。模头螺栓对位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薄膜原料投入挤出机中熔解,而后从模头螺栓下方挤出熔融状的薄膜;步骤二,用锐器在至少一个模头螺栓下方分割熔融状的薄膜,使之分裂成两边,熔融状的薄膜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重新汇合一起,汇集处形成一条划痕;步骤三,划痕随熔融状的薄膜流至测量处,在测厚仪上将划痕的位置标记为对应的模头螺栓的位置。在模头螺栓下方用锐器分割熔融状的薄膜,形成划痕,熔融状的薄膜在继续往前移动到测量处时凝固成固态的薄膜,但划痕还在。划痕的位置与模头螺栓相对应,即划痕处的薄膜厚度是由对应的模头螺栓挤出的结果。本实施例通过锐器撕裂熔融状的薄膜的方式,对模头螺栓下方熔融状的薄膜进行标识,从而在薄膜移动至测量处的时候能通过该标识而将其与模头螺栓对应,从而实现模头螺栓的对位。经实验表明,该方式能快速实现模头螺栓的对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头螺栓对位方法还包括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的操作,并将前后两次的划痕的位置进行比对,如不一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前后两次的划痕的位置相一致。熔融状的薄膜从模头螺栓下方移动到测量处过程中,熔融状的薄膜逐渐固化,薄膜自身的温度变化或行进速度变化等均可能对划痕位置产生影响,多次的重复操作,在过程中查找划痕不一致的原因并在相应的调整和试验,从而提高模头螺栓对位的精确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步骤二中,锐器为油性笔。锐器撕裂熔融状的薄膜造成空气进入熔融状的薄膜从而产生划痕。该划痕较浅,采用油性笔,其油性的墨水能被熔融状的薄膜所吸纳,从而使划痕更加明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步骤二中,对位于薄膜挤出机首尾的两个模头螺栓下方的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步骤三中,对位于挤出机首尾的两个模头螺栓进行对位后,根据首尾两个模头螺栓的距离按照模头螺栓的总数量进行等距离均分,得到中间的模头螺栓的位置。挤出机有多个模头螺栓,且均匀布置。只对首尾两个模头螺栓进行对位,而后根据首尾两个模头螺栓的位置对中间螺栓进行均分处理,有利于提高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步骤二中,对挤出机所有模头螺栓进行顺序标号,先对所有奇数或偶数标号的模头螺栓下方的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再对所有偶数或奇数标号的模头螺栓下方的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对挤出机的所有模头螺栓进行对位,以监控到每一个模头螺栓的准确位置。分成两个批次分别进行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在兼顾效率的同时,减少薄膜被割裂变形对模头螺栓对位的影响。可以理解,对薄膜挤出机所有模头螺栓进行对位,按照一定的排位分成多批次对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比如分成三批,每一批中每两个模头螺栓之间间隔两个模头螺栓。或交替使用多种排位方法对模头螺栓进行对位,以提高对位的准确性。比如先分两批次对所有的模头螺栓进行对位而后再分三批次对所有模头螺栓进行对位。比对两者的对位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适用于薄膜挤出机,所述薄膜挤出机包括底板和多个模头螺栓,薄膜原料在所述薄膜挤出机内部熔融后从所述底板和所述模头螺栓之间的空隙挤出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将所述薄膜原料投入所述薄膜挤出机中熔解,而后从所述模头螺栓下方挤出熔融状的薄膜;/n步骤二,用锐器在至少一个所述模头螺栓下方分割所述熔融状的薄膜,使之分裂成两边,所述熔融状的薄膜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重新汇合一起,汇集处形成一条划痕;/n步骤三,所述划痕随所述熔融状的薄膜流至测量处,在测厚仪上将所述划痕的位置标记为对应的所述模头螺栓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适用于薄膜挤出机,所述薄膜挤出机包括底板和多个模头螺栓,薄膜原料在所述薄膜挤出机内部熔融后从所述底板和所述模头螺栓之间的空隙挤出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所述薄膜原料投入所述薄膜挤出机中熔解,而后从所述模头螺栓下方挤出熔融状的薄膜;
步骤二,用锐器在至少一个所述模头螺栓下方分割所述熔融状的薄膜,使之分裂成两边,所述熔融状的薄膜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重新汇合一起,汇集处形成一条划痕;
步骤三,所述划痕随所述熔融状的薄膜流至测量处,在测厚仪上将所述划痕的位置标记为对应的所述模头螺栓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螺栓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锐器为油性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头螺栓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对位于所述挤出机首尾的两个所述模头螺栓下方的所述熔融状的薄膜进行分割;
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升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