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方专利>正文

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83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通过设置压头装置和模具装置使得板材可进行冲压成型;且通过设置压料装置使得在板材的成型过程中,压料装置并不对板材进行固定,而当冲压成型结束后,压头抬起使,通过操作压料装置使得压料装置对成型后的板材进行固定;防止板材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和压头一起向上;且在压头抬出型腔后通过操作压料装置使得板材略微抬起,同时由于气流负压的作用使得压板打开可使板材顺利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
,具体为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根据工艺分类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也称为冲裁,其目的是使冲压件沿一定轮廓线从板料上分离,同时保证分离断面的质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板料在不破坯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多种工序综合应用于一个工件,在实际冲压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冲压成型的工件进料和出料的问题,公开号为CN110142327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能自动出料的冲压生产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之间依次设有用于移动冲压原料的液压抓斗机构和用于对原料冲压成型的冲压模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尾端设有对冲压工件进行清洗的自动清洁机构。本专利技术集上料、转送、冲压、出料和清洗等功能为一体,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可以节约劳动力,冲压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上料效率,保证了冲压上模座和下模座精准定位,完成自动出料的过程,能控制原料前进的方向,公开号为CN20803337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汽车五金件的冲压模具,包括壳体,壳体为中空设置,壳体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壳体中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贯穿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固定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上固定套设有滚轮,固定板两端的滚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壳体的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连接有冲压头,通过异形齿轮和齿轮相配合带动传送带进行间歇性运动,使工件冲压形成一个流水线;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成型件的出料需要设置额外的出料机构,且在压头冲压完成后返回时会由于摩擦力将成型后的板材带走,一是结构复杂,需要额外设置出料装置;二是可能会使成型后的板材被压头带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包括压头装置、模具装置、固定台、压料装置、出料装置;压头装置设置在模具装置的上方,压头装置包括液压缸、伸缩杆、压台、压头;伸缩杆的一端和液压缸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和压台连接,压台的下端设置有压头。进一步地,模具装置包括左模具台和右模具台,左右模具台固定在固定台上,左右模具台之间形成了型腔,型腔和压头相匹配,左右模具台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板材通过进料装置运输至左右模具台之间。进一步地,左右模具台均为空腔结构,空腔内设置有压料装置,压料装置包括气缸、压杆、连接块Ⅰ-Ⅱ、连杆机构Ⅰ、连杆机构Ⅱ、连接轴Ⅰ、连接轴Ⅱ,气缸设置在空腔结构的顶部,压杆的一端和气缸连接,压杆可进行伸缩,连接块为两个,设置在空腔内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块为半圆弧形。进一步地,连杆机构Ⅰ包括连杆Ⅰ和连杆Ⅱ,连杆Ⅰ的一端和连接块Ⅰ通过铰接点铰接,连杆Ⅰ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上。进一步地,空腔靠近型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每个孔均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进一步地,初始时,连杆Ⅱ的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上,连杆Ⅱ的另一端搭在侧壁上孔靠近空腔的一侧。进一步地,连接轴Ⅰ和连接轴Ⅱ和设置有孔的侧壁平行,连接轴Ⅰ和连接轴Ⅱ和压杆固定连接,压杆对连接轴Ⅰ和连接轴Ⅱ起到固定作用,压杆可带动连接轴Ⅰ-Ⅱ向下移动。进一步地,空腔内于连接轴Ⅱ的下端设置有气囊,连接轴Ⅱ的向下运动可压到气囊,随着压杆的的向下运动,带动连接轴Ⅰ-Ⅱ向下移动,从而改变连杆Ⅰ与其铰接端以及连杆Ⅱ与其铰接端以及自由端的位置。进一步地,气囊的底端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设置有阀门,出气口通过出气管连通至固定台内。进一步地,固定台内为空腔,固定台在型腔一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缺口,在初始时和冲压过程中,缺口被压板封闭,缺口的一端和固定台的上表面铰接,压板的另一端为弧形,固定台上表面与压板的弧形面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压板的弧形端卡在弧形槽中,压板的下端通过弹簧与固定台的下表面连接,弹簧初始为压缩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压头装置和模具装置使得板材可进行冲压成型;且通过设置压料装置使得在板材的成型过程中,压料装置并不对板材进行固定,而当冲压成型结束后,压头抬起使,通过操作压料装置使得压料装置对成型后的板材进行固定;防止板材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和压头一起向上;且在压头抬出型腔后通过操作压料装置使得板材略微抬起,同时由于气流负压的作用使得压板打开可使板材顺利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冲压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头撤回时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出料时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轴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缺口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压板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冲压状态下连杆Ⅱ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压头撤回时连杆Ⅱ示意图。图中:1-压台、2-压头、3-左模具台、4-右模具台、5-固定台、6-连接块Ⅰ、7-连接块Ⅱ、8-连杆Ⅰ、9-连杆Ⅱ、10-气缸、11-压杆、12-连接轴Ⅰ、13-连接轴Ⅱ、14-气囊、15-孔、16-缺口、17-压板、18-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9: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包括压头装置、模具装置、固定台、压料装置、出料装置;压头装置设置在模具装置的上方,压头装置包括液压缸(图未示出)、伸缩杆(图未示出)、压台1、压头2;伸缩杆的一端和液压缸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和压台1连接,压台1的下端设置有压头2,模具装置包括左模具台3和右模具台4,左右模具台固定在固定台5上,左右模具台之间形成了型腔,型腔和压头2相匹配,左右模具台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板材通过进料装置运输至左右模具台之间,左右模具台均为空腔结构,空腔内设置有压料装置,压料装置包括气缸10、压杆11、连接块Ⅰ-Ⅱ、连杆机构Ⅰ、连杆机构Ⅱ、连接轴Ⅰ(12)、连接轴Ⅱ(13),气10设置在空腔结构的顶部,压杆11的一端和气缸10连接,压杆11可进行伸缩,连接块为两个,设置在空腔内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块为半圆弧形,连杆机构Ⅰ包括连杆Ⅰ(8)和连杆Ⅱ(9),连杆Ⅰ(8)的一端和连接块Ⅰ(6)通过铰接点铰接,连杆Ⅰ(8)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12)上,空腔靠近型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15,每个孔15均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初始时,连杆Ⅱ(9)的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12)上,连杆Ⅱ(9)的另一端搭在侧壁上孔靠近空腔的一侧,连接轴Ⅰ(12)和连接轴Ⅱ(13)和设置有孔的侧壁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包括压头装置、模具装置、固定台、压料装置、出料装置;压头装置设置在模具装置的上方,压头装置包括液压缸、伸缩杆、压台、压头;伸缩杆的一端和液压缸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和压台连接,压台的下端设置有压头,模具装置包括左模具台和右模具台,左右模具台固定在固定台上,左右模具台之间形成了型腔,型腔和压头相匹配,左右模具台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板材通过进料装置运输至左右模具台之间,左右模具台均为空腔结构,空腔内设置有压料装置,压料装置包括气缸、压杆、连接块Ⅰ-Ⅱ、连杆机构Ⅰ、连杆机构Ⅱ、连接轴Ⅰ、连接轴Ⅱ,气缸设置在空腔结构的顶部,压杆的一端和气缸连接,压杆可进行伸缩,连接块为两个,设置在空腔内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块为半圆弧形,连杆机构Ⅰ包括连杆Ⅰ和连杆Ⅱ,连杆Ⅰ的一端和连接块Ⅰ通过铰接点铰接,连杆Ⅰ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上,空腔靠近型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每个孔均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初始时,连杆Ⅱ的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上,连杆Ⅱ的另一端搭在侧壁上孔靠近空腔的一侧,连接轴Ⅰ和连接轴Ⅱ和设置有孔的侧壁平行,连接轴Ⅰ和连接轴Ⅱ和压杆固定连接,压杆对连接轴Ⅰ和连接轴Ⅱ起到固定作用,压杆可带动连接轴Ⅰ-Ⅱ向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的出料装置,包括压头装置、模具装置、固定台、压料装置、出料装置;压头装置设置在模具装置的上方,压头装置包括液压缸、伸缩杆、压台、压头;伸缩杆的一端和液压缸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和压台连接,压台的下端设置有压头,模具装置包括左模具台和右模具台,左右模具台固定在固定台上,左右模具台之间形成了型腔,型腔和压头相匹配,左右模具台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板材通过进料装置运输至左右模具台之间,左右模具台均为空腔结构,空腔内设置有压料装置,压料装置包括气缸、压杆、连接块Ⅰ-Ⅱ、连杆机构Ⅰ、连杆机构Ⅱ、连接轴Ⅰ、连接轴Ⅱ,气缸设置在空腔结构的顶部,压杆的一端和气缸连接,压杆可进行伸缩,连接块为两个,设置在空腔内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块为半圆弧形,连杆机构Ⅰ包括连杆Ⅰ和连杆Ⅱ,连杆Ⅰ的一端和连接块Ⅰ通过铰接点铰接,连杆Ⅰ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上,空腔靠近型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每个孔均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初始时,连杆Ⅱ的一端铰接在连接轴Ⅰ上,连杆Ⅱ的另一端搭在侧壁上孔靠近空腔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孙琦
申请(专利权)人:李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