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正渗透膜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分离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正渗透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淡水安全是全球目前面对的一项巨大挑战,作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有前景的方法:通过膜法分离使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产生淡水的方法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正渗透过程作为水传输过程的一种天然的现象在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压力驱动膜过程如反渗透、纳滤相比,正渗透过程具有几大优势:(1)在正渗透过程中不需要或仅仅需要很低的外加水力压力,这样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和设备的成本;(2)正渗透过程中潜在的水回收率较高;(3)正渗透过程应用面较广,如可以应用在减压发电、食品加工以及蛋白质和药物的富集等其他方面;(4)正渗透过程具有较低的膜污染倾向。正渗透膜是正渗透过程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决定着正渗透过程能否得到大规模应用。目前应用在正渗透过程中的正渗透膜的研究较少,商品正渗透膜只有美国HydrationTechnologyInc.公司通过相转化法生产,相关专利为WO2006110497A2,该方法的材料选用的是醋酸纤维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正渗透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正渗透膜包括依次层叠的无纺布底层、多孔支撑层和活性分离层,所述活性分离层由含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胺类化合物的水相溶液与含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的有机相溶液通过界面聚合形成于所述多孔支撑层上,其中,所述水相溶液还含有极性非质子溶剂,所述有机相溶液还含有磷酸酯类添加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正渗透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正渗透膜包括依次层叠的无纺布底层、多孔支撑层和活性分离层,所述活性分离层由含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胺类化合物的水相溶液与含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的有机相溶液通过界面聚合形成于所述多孔支撑层上,其中,所述水相溶液还含有极性非质子溶剂,所述有机相溶液还含有磷酸酯类添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六甲基磷酰三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酸酯类添加剂为磷酸三苯酯和/或磷酸三丁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所述复合正渗透膜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多孔支撑基膜与水相溶液接触,然后去除多孔支撑基膜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所述多孔支撑基膜包括无纺布底层和多孔支撑层,所述水相溶液含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胺类化合物、极性非质子溶剂和水;
(2)将步骤(1)经过水相溶液浸润后的多孔支撑基膜与有机相溶液接触;所述有机相溶液含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磷酸酯类添加剂和有机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去除多余的有机相溶液,然后进行干燥、热处理、水洗,制得所述复合正渗透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所述多孔支撑基膜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聚合物于溶剂中加热溶解,得到铸膜液,将所述铸膜液与无纺布底层接触,在凝胶浴中经相转化得到所述多孔支撑基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和氯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为聚砜、聚醚砜、磺化聚砜、聚砜酰胺、聚芳醚砜酮、聚芳醚腈酮、共聚聚醚砜、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和AS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所述铸膜液还含有制孔添加剂,所述制孔添加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氯化锂、氯化锌、甲醇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步骤(1)中所述多孔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轶群,李煜,潘国元,张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