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70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换气层和缓冲层,衬垫层可拆卸设置于换气层的上方,换气层设置于缓冲层的上方,换气层位于鞋底主体后跟部位的上端面凹设有若干第一置容腔,第一置容腔的腔底凹设有用于放置除臭剂的第二置容腔,第一置容腔内设有若干第一弹性件,且第一弹性件围绕第二置容腔的腔口设置,衬垫层对应于换气层设有用于遮盖第一置容腔的半球形囊腔,第一弹性件伸出第一置容腔腔口的一端抵接于半球形囊腔的内腔壁上,换气层内设有与第一置容腔连通的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鞋底通过将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换气层和缓冲层结合了缓冲减震、换气除臭和防尘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除臭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底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除臭鞋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护脚工具应运而生,如休闲鞋、运动鞋、皮鞋等鞋子,鞋子穿着是否舒适是人们挑选鞋子必要考虑因素,而鞋底的好坏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鞋子的舒适度。目前市场上具有透气功能较常见的鞋底是在鞋底设置气囊,但效果均不是很理想,且现有技术中的气囊内部是中空的,由于气囊中空的原因,气囊呼吸排气效果比较差,无法在运动时真正起到呼吸排气的功能,又因受橡胶或塑料材质的限制,在运动时反复按压后气囊往往会弹性变差甚至失去弹性,在被压缩后无法及时复原,失去呼吸排气的功能。另外鞋子的缓冲减震和换气除臭也是一项重要的性能,现有鞋底后跟处底部的震机构减震有限,人在行走时,脚后跟处需要承受较大部分的压力,走路时间过长后会使脚由于承受压力而难受,而且由于鞋内密封无法换气会产生出汗脚臭、瘙痒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除臭鞋底,该鞋底通过将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换气层和缓冲层结合了缓冲减震、换气除臭和防尘等多种功能;设置的半球形囊腔和第一弹性件配合缓冲层可以在人在行走时很好的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同时可以与换气层形成“呼吸系统”呼吸排气形成循环气流,气流循环时带着放置于第二置容腔的除臭剂时时给鞋子内进行换气除臭,减轻了长久运动产生出汗脚臭、瘙痒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换气层和缓冲层,所述衬垫层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换气层的上方,所述换气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的上方,所述换气层位于鞋底主体后跟部位的上端面凹设有若干第一置容腔,所述第一置容腔的腔底凹设有用于放置除臭剂的第二置容腔,所述第一置容腔内设有若干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围绕所述第二置容腔的腔口设置,所述衬垫层对应于换气层设有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置容腔的半球形囊腔,所述第一弹性件伸出第一置容腔腔口的一端抵接于半球形囊腔的内腔壁上,所述换气层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置容腔连通的管道。进一步的,所述换气层对应于人体脚心部位设有若干第三置容腔,且所述第三置容腔与所述第一置容腔通过管道连通,每个所述第三置容腔的上端部位增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有贯穿其中轴线方向的透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内部镂空设置为腔体,所述腔体内的上侧面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凸柱,所述腔体内的下侧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柱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之间套设有第二弹性件。进一步的,该鞋底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的下方,所述防滑层的下端面设置为锯齿状防滑齿,且防滑层上位于人体脚掌部位的防滑齿的方向倾斜先后设置,位于人体脚后跟部位的防滑齿倾斜向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衬垫层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每个所述固定孔内设有螺接件,所述换气层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固定孔设有螺接孔,所述螺接件螺接于所述螺接孔内将衬垫层和换气层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衬垫层上对应于所述弹性复位件设有贯穿衬垫层的置容孔,所述弹性复位件穿过所述置容孔突伸出衬垫层的上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鞋底通过将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换气层、缓冲层和防滑层结合了缓冲减震、换气除臭和防尘等多种功能;设置的半球形囊腔和第一弹性件配合缓冲层可以在人在行走时很好的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同时可以与换气层形成“呼吸系统”呼吸排气形成循环气流,气流循环时带着放置于第二置容腔的除臭剂时时给鞋子内进行换气除臭,减轻了长久运动产生出汗脚臭、瘙痒等问题,而增设可拆卸的衬垫层可以在“呼吸系统”堵塞时进行拆卸除尘保证了换气除臭作用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衬垫层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衬垫层、11-半球形囊腔、12-固定孔、13-置容孔、121-螺接件、2-换气层、21-第一置容腔、211-第二置容腔、212-第一弹性件、22-管道、23-第三置容腔、231-弹性复位件、2311-透气孔、24-螺接孔、3-缓冲层、31-腔体、311-第一凸柱、312-第二凸柱、313-第二弹性件、4-防滑层和41-防滑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3,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1、换气层2和缓冲层3,所述衬垫层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换气层2的上方,所述换气层2设置于所述缓冲层3的上方,所述换气层2位于鞋底主体后跟部位的上端面凹设有若干第一置容腔21,所述第一置容腔21的腔底凹设有用于放置除臭剂的第二置容腔211,所述第一置容腔21内设有若干第一弹性件212,且所述第一弹性件212围绕所述第二置容腔211的腔口设置,所述衬垫层1对应于换气层2设有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置容腔21的半球形囊腔11,所述第一弹性件212伸出第一置容腔21腔口的一端抵接于半球形囊腔11的内腔壁上,所述换气层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置容腔21连通的管道22。进一步的,该鞋底还包括防滑层4,所述防滑层4设置于所述缓冲层3的下方,所述防滑层4的下端面设置为锯齿状防滑齿41,且防滑层4上位于人体脚掌部位的防滑齿41的方向倾斜先后设置,位于人体脚后跟部位的防滑齿41倾斜向前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鞋底通过将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1、换气层2、缓冲层3和防滑层4结合了缓冲减震、换气除臭和、防尘和防滑等多种功能;人在行走时设置的半球形囊腔11和第一弹性件212起到第一级缓冲作用,经过第一级缓冲作用后的余力传送至缓冲层3进行第二级缓冲,可以在人在行走时很好的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同时踩压半球形囊腔11可以与换气层2形成“呼吸系统”在踩踏半球形囊腔11时可以压缩第一置容腔21内的气体通过管道22排到换气层2内形成循环气流,气流循环时带着放置于第二置容腔211的除臭剂时时给鞋子内进行换气除臭,减轻了长久运动产生出汗脚臭、瘙痒等问题,而增设可拆卸的衬垫层1可以在“呼吸系统”堵塞时进行拆卸除尘保证了换气除臭作用正常进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气层2对应于人体脚心部位设有若干第三置容腔23,且所述第三置容腔23与所述第一置容腔21通过管道22连通,每个所述第三置容腔23的上端部位增设有弹性复位件231,所述弹性复位件231设有贯穿其中轴线方向的透气孔2311。所述缓冲层3内部镂空设置为腔体31,所述腔体31内的上侧面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凸柱311,所述腔体31内的下侧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柱311设有第二凸柱312,所述第一凸柱311和第二凸柱312之间套设有第二弹性件313。本实施例中在换气层2设置的第三置容腔23可以将踩压半球形囊腔11时压缩于第一置容腔21内的气体夹杂置于第二置容腔211内的除臭剂排出,对人体脚心部位进行通风除臭,而设置于第三置容腔23的上端部的弹性复位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包括鞋底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换气层和缓冲层,所述衬垫层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换气层的上方,所述换气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的上方,所述换气层位于鞋底主体后跟部位的上端面凹设有若干第一置容腔,所述第一置容腔的腔底凹设有用于放置除臭剂的第二置容腔,所述第一置容腔内设有若干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围绕所述第二置容腔的腔口设置,所述衬垫层对应于换气层设有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置容腔的半球形囊腔,所述第一弹性件伸出第一置容腔腔口的一端抵接于半球形囊腔的内腔壁上,所述换气层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置容腔连通的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包括鞋底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包括衬垫层、换气层和缓冲层,所述衬垫层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换气层的上方,所述换气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的上方,所述换气层位于鞋底主体后跟部位的上端面凹设有若干第一置容腔,所述第一置容腔的腔底凹设有用于放置除臭剂的第二置容腔,所述第一置容腔内设有若干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围绕所述第二置容腔的腔口设置,所述衬垫层对应于换气层设有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置容腔的半球形囊腔,所述第一弹性件伸出第一置容腔腔口的一端抵接于半球形囊腔的内腔壁上,所述换气层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置容腔连通的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层对应于人体脚心部位设有若干第三置容腔,且所述第三置容腔与所述第一置容腔通过管道连通,每个所述第三置容腔的上端部位增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有贯穿其中轴线方向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除臭鞋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