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血装置及防回血输液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70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一种防回血装置,所公开的防回血装置包括止回腔、进液管、出液管、阻液板、通液孔、弹性瓣膜,其中止回腔的中部向外凸出为柱状,中部设置阻液板,阻液板上设有通液孔和瓣膜固定支架,弹性瓣膜固定于瓣膜固定支架覆盖所述通液孔,将所述止回腔分隔成为两个空气不流通的腔体,并随药液流出发生弹性形变而单向打开保证药液的正常流出,当压差消失时,弹性瓣膜可以及时恢复遮挡通液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防回血装置和防回血输液器,有效规避现有技术中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和风险,一方面减轻了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患者健康,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同时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有较大的应用推广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回血装置及防回血输液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回血装置及防回血输液器。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普遍使用输液方式是重力式输液,由于药液本身的重力作用,药液的液压高于人体静脉,保证药液输入进患者的血液中。然而,在输液过程中或药液输完或自停时,当液压小于静脉压时,若未及时关闭流速调节器或拔出针头,则将导致病人的静脉血回流到输液软管中,发生回血现象。一旦出现回血,轻则会惊吓到病人,造成病人的担忧和不安,重则会造成倒流到输液器内的血液凝固成块,若血块进入人体,则可能会出现血栓堵塞血管的情况,甚至发生严重医疗事故,危害人体健康。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致力于开发具有防回血功能的装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其中一种方案为:在滴斗中设置浮球或浮标等结构,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药液灌满滴斗,浮球浮起,药液顺着浮球或浮标与输液管的缝隙流下;停止输液时,浮球下沉,将其与输液管之间的缝隙堵住,使输液管中的药液处于失重状态,以此来达到防回血功能。如申请号为“200720186093.7”、“201120565710.0”等中国专利。但是,当药液处于失重后,由于人体静脉压的作用及药液具有相互扩散的作用,导致血液会倒流回来,所以这一方案并不能实现防回血的功能,不可取。另一种方案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510344281.7公开了一种防回血输液接头,包括外接头、内接座和弹性阻隔片,其中外接头与内接座密封连接,弹性阻隔片设置在外接头的进液口与所述内接座的出液口之间,且其周缘与进液口的内壁连接,所述弹性阻隔片具有封闭部和通液口,所述封闭部覆盖所述内接座的出液口。该专利技术的防回血输液接头主要依靠弹性阻隔片的自身形变来实现药液的单向流通,并阻止血液回流。在该方案中,弹性阻隔片的周缘与所述进液口的内壁连接,很显然为了保证药液流通,阻隔片的周缘是部分而非全部固定在进液口的内壁上,药液流到此处时,需要通过压力使阻隔片发生形变使得阻隔片未固定的边缘离开通液口形成缝隙才能保证药液通过,很明显,在该方案中,由于阻隔片的部分边缘固定在进液口内壁上,因此未固定边缘的弹性形变需要更大的压力,这样的更大的压力同时会导致阻隔片中部较大面积的形变,由于在输液过程中,药液是缓慢流入人体,水柱压力与静脉压的压差较小时,产生的力难以引起阻隔片有效的弹性形变,为了阻隔片会有比较明显的形变,必然需要加大流速,这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风险;另外,在压差消失时,因为阻隔片中央存在的较大面积的形变的恢复会导致一定量药液的回填,也存在少量回血的风险。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防回血方案在临床应用中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风险,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防回血输液接头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是本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防回血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结构简单的防回血的技术方案,同时规避现有防回血方案设计上存在的少量回血的风险和缺陷,保证输液的安全有效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以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止回腔(1)的中部(12)向外凸出为柱状,所述阻液板(14)设置在所述止回腔(1)的中部(12),其周缘与所述止回腔(1)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阻液板(14)上设有通液孔(15)和瓣膜固定支架(16);瓣膜固定支架(16)上设有伸向通液孔方向的凸出固定位,所述弹性瓣膜(17)中心通过瓣膜固定支架(16)的凸出固定位固定于通液孔(15)的出液测;所述弹性瓣膜(17)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成,面积大于通液孔面积,所述弹性瓣膜(17)完全遮挡所述通液孔(15)并将所述止回腔(1)分隔成为两个空气不流通的腔体,并随药液流出发生弹性形变而单向打开;所述弹性瓣膜(17)中心厚边缘薄。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瓣膜的表面中心为球形弧面,边缘曲率逐渐增大,厚度逐渐减少。进一步的,所述阻液板横切面为契形,边缘厚中部薄。进一步的,所述通液孔上方阻液板内壁为漏斗形状。进一步的,所述阻液板横切面为三角形。进一步的,所述的通液孔设计为2个或2个以上,通液孔总面积为3~10平方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瓣膜采用医用硅胶、医用弹性材料、纤维膜、离子膜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瓣膜设有2个或2个以上。进一步的,所述止回腔壳体、进液管、出液管、阻液板及瓣膜固定支架皆由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增塑剂、稳定剂混合加热至融化,再注塑制成。具体的,聚氯乙烯树脂为改性聚氯乙烯树脂,该材料不仅保留聚氯乙烯树脂的所有物理特性,同时还可以完全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回血装置,利用弹性瓣膜反向阻隔药液的流动,有效避免回血现象。正常情况下时,当内部药液的液压高于人体静脉,药液向人体方向流动,由于弹性瓣膜固定位置在中部,并且弹性瓣膜中部厚边缘薄,边缘对外力敏感度更高,沿流动方向较小的压差就可以引起边缘的较大的形变,从而打开间隙保证药液的正常流动,因此其形变不会对药液正常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阻抗力。而当沿流动方向的压差消失时,弹性瓣膜很容易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紧密覆盖在通液孔上,形成密封腔,反向阻隔药液的倒流,可以有效避免回血现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中的防回血装置,其进液管2和出液管3符合国家标准的6:100圆锥接头或螺旋接头,支持可拆卸方式连接到各种标准的输液器中,例如精密过滤输液器、袋式输液器、滴定管式输液器、自停输液器、自动排气输液器等。具体以连接到滴定管式输液器为例,其连接的步骤包括:(1)将防回血装置的进液管连接到输液器的药液过滤器的出液管并旋紧;(2)将防回血装置的出液管连入到皮肤针的针座并旋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还公开一种防回血输液器,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包括前述任一一种所述的防回血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防回血的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回血装置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弹性瓣膜采用中心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使得弹性瓣膜的面积和通液孔的面积相差不大,重叠面积小,少量压差就可以引起弹性瓣膜的形变,同时在压差消失时,弹性瓣膜弹性形变恢复不会导致药液回流的风险。(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弹性瓣膜中间厚边缘薄,其边缘更容易形变或恢复,对内部药液和人体静脉的压差敏感度更高,防回血效果更理想。(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弹性瓣膜首次采用球形弧面,这样的设计使得弹性瓣膜与通液孔的接触面积更小,加上球形弧面的中心和边缘的厚薄不同,使得弹性瓣膜边缘更容易因压差发生形变。当药液流向人体时,较小的压差可以使得弹性瓣膜边缘打开确保药液的流出,当压差消失时,弹性瓣膜可以及时恢复堵住通液孔,防止药液的回流,同时由于轻微的形变恢复没有药液回填的风险,因此不会引起回血的风险,有效防止了回血。(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阻液板内壁设计为漏斗状,当药液流经防回血装置时此处增加了流速,可增大药液正向流动的压力,保障药液畅通地流过防回血装置。(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液孔首次设计为多个,能对药液的顺畅流出以及防回血进行精密准确的控制。综上所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回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回血装置包括止回腔(1)、进液管(2)、出液管(3)、阻液板(14)、通液孔(15)、弹性瓣膜(17),其中:/n所述止回腔(1)的中部(12)向外凸出为柱状,所述阻液板(14)设置在所述止回腔(1)的中部(12),其周缘与所述止回腔(1)内壁密封连接;/n所述阻液板(14)上设有通液孔(15)和瓣膜固定支架(16);/n瓣膜固定支架(16)上设有伸向通液孔方向的凸出固定位,所述弹性瓣膜(17)中心通过瓣膜固定支架(16)的凸出固定位固定于通液孔(15)的出液测;/n所述弹性瓣膜(17)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成,面积大于通液孔面积,所述弹性瓣膜(17)完全遮挡所述通液孔(15)并将所述止回腔(1)分隔成为两个空气不流通的腔体,并随药液流出发生弹性形变而单向打开;/n所述弹性瓣膜(17)中心厚边缘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回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回血装置包括止回腔(1)、进液管(2)、出液管(3)、阻液板(14)、通液孔(15)、弹性瓣膜(17),其中:
所述止回腔(1)的中部(12)向外凸出为柱状,所述阻液板(14)设置在所述止回腔(1)的中部(12),其周缘与所述止回腔(1)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阻液板(14)上设有通液孔(15)和瓣膜固定支架(16);
瓣膜固定支架(16)上设有伸向通液孔方向的凸出固定位,所述弹性瓣膜(17)中心通过瓣膜固定支架(16)的凸出固定位固定于通液孔(15)的出液测;
所述弹性瓣膜(17)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成,面积大于通液孔面积,所述弹性瓣膜(17)完全遮挡所述通液孔(15)并将所述止回腔(1)分隔成为两个空气不流通的腔体,并随药液流出发生弹性形变而单向打开;
所述弹性瓣膜(17)中心厚边缘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瓣膜(17)的表面中心为球形弧面,边缘曲率逐渐增大,厚度逐渐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回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阻液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