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芩25‑35份、黄连25‑35份、黄柏15‑25份、苦参15‑25份、大黄15‑25份、荆芥10‑30份、防风10‑30份、牛蒡子10‑30份、桑白皮10‑30份、白芷10‑30份、甘草5‑7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痤疮中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临床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达到清热祛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祛风止痉目的,处方灵活,组合自由。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外用清热毒,解肿块。黄芩、黄连、苦参,性苦,寒,共入胃、大肠经,同黄柏共入大肠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痤疮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好发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年龄早于男性。局部反复感染容易留下疤痕和红印,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西医治疗以抗菌药物和维A酸药物为主,然而口服药物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抗菌药物临床耐药性增加,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临床上口服维A酸类药物之后,可发生抑郁等精神类的疾病和发生骨异常的情况,更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中药面膜有利于减少抗菌药物和维A酸类药物的副作用,缩短痤疮治疗病程。痤疮中医又名“粉刺”“肺风粉刺”。《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肺胃湿热证主要相关脏腑属于肺和胃,面部恰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任脉、督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所经过,最能反映经络气血运行和脏腑联络;肺又与大肠相表里,大肠郁热上蒸肺胃,致使面部丘疹、脓疱,面生粉刺。自拟方清热凉血,清热除湿,泻火解毒,疏风养血,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引诸药归阳明胃经和阳明大肠经,共疏肺胃湿热。现有的痤疮治疗多采用常规的西药或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很一般,治疗耗时长,易反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芩25-35份、黄连25-35份、黄柏15-25份、苦参15-25份、大黄15-25份、荆芥10-30份、防风10-30份、牛蒡子10-30份、桑白皮10-30份、白芷10-30份、甘草5-7份。优选地,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芩27-32份、黄连27-32份、黄柏18-22份、苦参18-22份、大黄18-22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牛蒡子15-25份、桑白皮15-25份、白芷15-25份、甘草5.2-6.8份。优选地,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芩30份、黄连30份、黄柏20份、苦参20份、大黄20份、荆芥20份、防风20份、牛蒡子20份、桑白皮20份、白芷20份、甘草6份。优选地,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的配制方法为:将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大黄、荆芥、防风、牛蒡子、桑白皮、白芷、甘草混合,然后先搅拌20-30min至原料全部混合均匀,得到中药粉,然后将中药粉与洋槐蜜按照重量比1:2进行调配形成面膜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使用方法:将面膜泥先敷20-30min,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痤疮中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临床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达到清热祛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祛风止痉目的,处方灵活,组合自由。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外用清热毒,解肿块。黄芩、黄连、苦参,性苦,寒,共入胃、大肠经,同黄柏共入大肠经。荆芥、防风、牛蒡子疏风散邪,桑白皮甘,寒,寒入肺经,泻肺火。白芷归肺、胃经,解表散风,并引诸药归阳明胃经,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调和诸药,缓解方中药物寒凉之性,并能清热解毒。诸药共凑泻火解毒,疏风养血之攻。针对肺胃热盛型痤疮体表给药,因中药经皮吸收,通过头面十二经脉气血渗贯作用,作用精准,疗效确切,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芩25g、黄连25g、黄柏15g、苦参15g、大黄15g、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桑白皮10g、白芷10g、甘草5g。本实施例的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的配制方法为:将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大黄、荆芥、防风、牛蒡子、桑白皮、白芷、甘草混合,然后先搅拌20min至原料全部混合均匀,得到中药粉,然后将中药粉与洋槐蜜按照重量比1:2进行调配形成面膜泥。本实施例将面膜泥先敷20min,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芩35g、黄连35g、黄柏25g、苦参25g、大黄25g、荆芥30g、防风30g、牛蒡子30g、桑白皮30g、白芷30g、甘草7g。本实施例的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的配制方法为:将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大黄、荆芥、防风、牛蒡子、桑白皮、白芷、甘草混合,然后先搅拌30min至原料全部混合均匀,得到中药粉,然后将中药粉与洋槐蜜按照重量比1:2进行调配形成面膜泥。本实施例面膜泥先敷30min,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即可。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黄芩30g、黄连30g、黄柏20g、苦参20g、大黄20g、荆芥20g、防风20g、牛蒡子20g、桑白皮20g、白芷20g、甘草6g。本实施例的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的配制方法为:将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大黄、荆芥、防风、牛蒡子、桑白皮、白芷、甘草混合,然后先搅拌20-30min至原料全部混合均匀,得到中药粉,然后将中药粉与洋槐蜜按照重量比1:2进行调配形成面膜泥。本实施例的面膜泥先敷25min,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即可。取门诊2018年11月-2019年4月共120例肺胃湿热型痤疮;男59例,女61例;年龄14-30岁,平均约25岁;病程2月-12月,平均约6月。诊断标准:患者面部油华光亮,散在丘疹、脓疱、囊肿,伴口臭、腹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主观微痒和疼痛。治疗方法:对照组:仅外涂夫西地酸乳膏和克痤隐酮凝胶,日2次,联合红蓝光治疗10分钟,一周2次。治疗组:红蓝光照射10分钟后涂一层中药面膜,面膜纸用蒸馏水浸湿,上再涂一层中药面膜,保持涂抹面膜均匀和厚度,一周2次。疗效判定标椎:痊愈:原有皮疹90%以上均消退,色素沉着基本消退;显效:原有皮疹75%~90%消退有效:原有皮疹30%~75%消退;无效:原有皮疹消退30%以下。患者疗效对比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75%,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n黄芩25-35份、黄连25-35份、黄柏15-25份、苦参15-25份、大黄15-25份、荆芥10-30份、防风10-30份、牛蒡子10-30份、桑白皮10-30份、白芷10-30份、甘草5-7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黄芩25-35份、黄连25-35份、黄柏15-25份、苦参15-25份、大黄15-25份、荆芥10-30份、防风10-30份、牛蒡子10-30份、桑白皮10-30份、白芷10-30份、甘草5-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黄芩27-32份、黄连27-32份、黄柏18-22份、苦参18-22份、大黄18-22份、荆芥15-25份、防风15-25份、牛蒡子15-25份、桑白皮15-25份、白芷15-25份、甘草5.2-6.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痤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王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