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芩素在制备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芩素的新用途,具体涉及黄芩素在制备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仍然是开放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主动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脊髓缺血会导致截瘫,这对患者的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治疗措施来治疗脊髓缺血患者,如远端缺血和高压氧的预处理,高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等,但由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这些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研究后,诱导自噬的产生,减少焦亡和内质网介导的凋亡等是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靶点。黄芩素是黄芩、黄芩苷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根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黄芩素可诱导自噬,抑制焦亡,防止肝细胞损伤。另有报道,黄芩素可抑制内质网介导的凋亡,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然而,黄芩素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其潜在机制的报道至今仍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黄芩素在制备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的药物中的应用。黄芩素的具体应用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即将30mg黄芩素溶解于1ml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再稀释于5ml生理盐水中,使用方法为每日腹腔注射剂量100mg/kg,术前7天开始至术后1天。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黄芩素能有效地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r>附图说明图1为术后24小时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BMS柱状图对比图;图2为术后7天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BMS柱状图对比图;图3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LC3阳性神经元表达量对比图;图4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LC3阳性神经元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5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P62阳性神经元表达量对比图;图6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P62阳性神经元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7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C-CASP1阳性神经元表达量对比图;图8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C-CASP1阳性神经元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9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IL1β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10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IL18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11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GRP78、PDI、ATF4、CHOP、CASP12表达量对比图;图12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GRP78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13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PDI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14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ATF4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15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CHOP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图16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及黄芩素实验组CASP12表达量柱状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黄芩素能有效地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在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每30毫克黄芩素溶于1毫升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再稀释于5毫升生理盐水中,配置成6mg/ml溶液,使用方法为每千克小鼠每日腹腔注射100mg黄芩素,术前7天开始至术后1天。以下为黄芩素在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评价:1、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选用健康的雄性C57BL/6小鼠45只,由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SCXK[ZJ]2005-0019,体重20-30g。将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15只,假手术对照组15只,黄芩素实验组15只。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将动物仰卧位固定,碘伏消毒,铺巾,用颈胸入路暴露主动脉,在左侧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远端主动脉弓上放置夹子10分钟,然后取出夹子,用手术海绵吸收覆盖在手术部位的液体,用4-0医用慕丝缝线间断缝合胸腔、肌肉和覆盖皮肤。假手术组暴露主动脉弓,无阻断,其它处理方式相同;黄芩素组:腹腔注射100mg/kg黄芩素;脊髓损伤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术前7天开始至术后1天。为减少手术操作带来的误差,所有手术均由1人完成。2、观察指标2.1BMS评分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在术前1天和术后24小时、7天分别统计各组BMS评分。BMS评分范围从完全截瘫0分到正常功能9分,它使用操作定义来量化脊髓损伤小鼠后肢运动、前肢-后肢协调和躯干稳定性恢复的幅度和速率。术前1天各组无异,术后24h,7天各组出现了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黄芩素组的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而低于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4h,黄芩素组、脊髓损伤组、假手术对照组平均BMS评分分别为(5.2±0.8),(3.2±1.3),(9);术后7天,黄芩素组、脊髓损伤组、假手术对照组平均BMS评分分别为(6.6±1.1),(4.6±0.89),(9)。比较黄芩素组、脊髓损伤组、假手术对照组的BMS评分如图1、2所示。2.2免疫荧光观察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通常都是有利的,焦亡是一种特殊的促炎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分析自噬和焦亡标记蛋白在神经元中的分布情况,我们探索黄芩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促运动恢复是否与诱导自噬和抑制焦亡有关。脊髓术后24h取脊髓标本,将腰2-3的脊髓组织浸泡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将标本横切,制成4微米厚的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Olympus,Tokyo,Japan)下从每个样本的3个随机切片中随机选取6个视野,利用DP2-TWAN图像采集系统对脊髓组织进行了200倍放大成像,利用Image-ProPlus评价LC3,P62的表达指标。在黄芩素组中,C-CASP1,P62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显著低于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而在黄芩素组中,LC3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比较3组LC3,P62,C-CASP1表达量,如图3-8所示。2.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脊髓组织溶解在冷却的PBS中,在液氮中反复冷冻和解冻。在4℃,10000转速下离心15分钟后,收集上清液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波长为550nm,校正波长为450nm的微板阅读器定量检测IL1β和IL18的表达。与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相比,黄芩素组IL1β和IL18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如图9、10所示。2.4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鉴于内质网介导的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主要作用,我们还研究了黄芩素是否调节内质网介导的凋亡。术后24小时,收集脊髓组织样品,称质量,稀释,冰水浴中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黄芩素在制备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的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黄芩素在制备促进脊髓缺血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宇,周凯亮,倪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