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57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包括钻杆、连接于钻杆头部的主钻头、连接于钻杆头部并围绕主钻头的若干个副钻头以及连接于钻杆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副钻头尾部转动配合于钻杆上以使得副钻头头部可向靠近或远离主钻头方向摆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副钻杆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所述主钻头头部超出副钻头头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钻头在钻孔初期采用主钻头定位,待副钻头到达皮质骨表面时,利用多个副钻头与皮质骨接触形成完全定位,并避免打滑现象,有效提高钻头的定位精度,大大减少了由于钻头滑动对非手术区组织或骨头的损伤,并避免由于打滑引起的皮下组织的出血问题,通过副钻头对骨屑的围抱,利于骨屑的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对于医用骨植入物的手术钻头很难解决因为出血引起的钻头打滑,钻头打滑容易损伤非手术区域的组织,同时造成钻头难以定位甚至会导致后期植入物的脱落。本专利技术亦在解决打滑现象,并利于钻头的定位,提高钻孔精度,防止钻头打滑损伤旁边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该钻头具有主钻头和副钻头,其易于定位,有效改善钻头打滑现象,防止钻头打滑损伤非手术区的组织,提高钻孔定位精度,利于植入物的可靠附着植入,提高手术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包括钻杆、连接于钻杆头部的主钻头、连接于钻杆头部并围绕主钻头的若干个副钻头以及连接于钻杆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副钻头尾部转动配合于钻杆上以使得副钻头头部可向靠近或远离主钻头方向摆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副钻杆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所述主钻头头部超出副钻头头部。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以可沿主钻头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钻杆头部的滑动件以及连接于滑动件与副钻头之间的连接件,滑动件向主钻头尾部方向滑动时通过连接件拉动副钻头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副钻头围绕于滑动件周围。进一步,所述钻杆头部上围绕主钻头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滑动件为滑动安装于环形滑槽内的滑套。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拉杆,拉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滑套和副钻头内壁上。进一步,所述副钻头呈围绕在主钻头周向的瓦状结构,所述副钻头头部设置有钻齿。进一步,所述滑套与滑槽底部通过弹性件连接。进一步,钻杆头部连接有若干个与副钻头一一对应的副钻头安装座,所述副钻头尾部转动配合安装于副钻头安装座上。进一步,所述滑套头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围绕于主钻头周围的压合部。进一步,所述副钻头以主钻头中轴线为中心近似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钻头在钻孔初期采用主钻头定位,待副钻头到达皮质骨表面时,利用多个副钻头与皮质骨接触形成完全定位,有效提高钻头的定位精度,利于植入物的可靠附着植入,提高手术质量,并避免打滑现象,大大减少了由于钻头滑动对非手术区组织或骨头的损伤,避免由于打滑引起的皮下组织的出血问题,而且通过副钻头对骨屑的围抱,利于骨屑的取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包括钻杆1、连接于钻杆头部的主钻头2、连接于钻杆头部并围绕主钻头的若干个副钻头3以及连接于钻杆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副钻头尾部转动配合于钻杆上以使得副钻头头部可向靠近或远离主钻头方向摆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副钻杆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所述主钻头头部超出副钻头头部。结合图1所示,钻杆为柱状结构,其中钻杆头部为钻杆轴向靠近主钻头一端,钻杆尾部为钻杆轴向远离主钻头一端,其余部件的头部和尾部的方向与钻杆的头尾部的方向一致;主钻头头部超出副钻头头部含义为主钻头的头部外露于各个副钻头合围的腔体内,即在钻孔时,首先主钻头与骨头接触,在主钻头钻入一定深度后,副钻头与骨头接触对钻孔进行二次扩大,主钻头超出副钻头的部分不应太长,使得主钻头在定位后副钻头可快速与骨头接触,在扩孔过程中,骨屑在各个副钻头合围的空间内堆积,此时驱动副钻头向主钻头侧摆动,副钻头完全包裹骨屑,利于将骨屑一并带出。驱动组件可以为电驱动,例如通过电机控制副钻头的摆动,或者为机械驱动方式,具体不再赘述,主钻头设计为麻花钻,使得主钻头定位准确方便攻钻,利于将骨屑顺着麻花钻的纹路排出;应保证副钻头与主钻头之间的初始距离较小,在副钻头扩孔过程中,主、副钻头之间的骨头随之破碎使得副钻头可向内摆动;该结构在钻孔初期采用主钻头定位,待副钻头到达皮质骨表面时,利用多个副钻头与皮质骨接触形成完全定位,并避免打滑现象,有效提高钻头的定位精度,大大减少了由于钻头滑动对非手术区组织或骨头的损伤,并避免由于打滑引起的皮下组织的出血问题,通过副钻头对骨屑的围抱,利于骨屑的取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以可沿主钻头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钻杆头部的滑动件以及连接于滑动件与副钻头之间的连接件,滑动件向主钻头尾部方向滑动时通过连接件拉动副钻头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副钻头围绕于滑动件周围。结合附图所示,滑动件设置于各个副钻头之间,使得副钻头在扩孔过程中,骨屑在各个副钻头之间堆积并挤压滑动件使得滑动件向钻杆尾部摆动,此时滑动件带动连接件运行并拉动副钻头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其中连接件可以为刚性连接件也可以为弹性连接件,该结构在钻孔过程中,通过骨屑的挤压使得副钻头自动闭合,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钻杆头部上围绕主钻头开设有环形滑槽4,所述滑动件为滑动安装于环形滑槽内的滑套5。结合图3所示,开设环形滑槽使得环形滑槽中部形成连接柱,主钻头螺纹可拆卸连接于该连接柱上,环形滑套围绕于主钻头,环形滑槽以及环形滑套优选与主钻头同轴布置,以改善整个钻头的受力,避免应力集中。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拉杆6,拉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滑套和副钻头内壁上。结合图4所示,在滑套的外端部连接有拉杆安装座,拉杆尾部转动配合安装于该安装座上,同理,在副钻头内壁同样可设置安装座,使得拉杆头部转动配合于该安装座上,拉杆的铰接连接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再赘述;通过拉杆利于对副钻头形成刚性支撑,以保证副钻头闭合或打开状态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钻头呈围绕在主钻头周向的瓦状结构,所述副钻头头部设置有钻齿。该结构的副钻头利于形成围抱状对骨屑形成可靠锁定,钻齿可以为三角状或者其他比较锋利齿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套与滑槽底部通过弹性件7连接。弹性件为圆柱螺栓弹簧,当然也可以为碟片弹簧或者波形弹簧,通过弹性件利于滑套的复位,在钻杆头部位置设置有限位块10,该限位块靠在副钻头的背部,以限制副钻头向外摆动,使得在副钻头向外摆动极限位置时,副钻头与主钻头平行,利于扩孔操作。本实施例中,钻杆头部连接有若干个与副钻头一一对应的副钻头安装座8,所述副钻头尾部转动配合安装于副钻头安装座上。在钻杆头部中心对称设置有三个副钻头安装座,配套的钻杆头部连接有三个副钻头,副钻头以及副钻头安装座的数量可依据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调整。该副钻头安装座上设置有转动轴,副钻头通过转动轴与副钻头安装座转动配合,副钻头安装座的设置利于副钻头的安装,同时可避免副钻头与钻杆的干涉。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套头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围绕于主钻头周围的压合部5a。结合图3所示,在不影响钻头安装的前提下,优选压合部內圆直径适配于钻杆外圆直径,以保护钻杆尾部连接处,同时利于骨屑对滑套的挤压施力,从而驱动滑套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钻头以主钻头中轴线为中心近似对称分布。近似对称分布含义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连接于钻杆头部的主钻头、连接于钻杆头部并围绕主钻头的若干个副钻头以及连接于钻杆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副钻头尾部转动配合于钻杆上以使得副钻头头部可向靠近或远离主钻头方向摆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副钻杆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所述主钻头头部超出副钻头头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连接于钻杆头部的主钻头、连接于钻杆头部并围绕主钻头的若干个副钻头以及连接于钻杆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副钻头尾部转动配合于钻杆上以使得副钻头头部可向靠近或远离主钻头方向摆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副钻杆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所述主钻头头部超出副钻头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以可沿主钻头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钻杆头部的滑动件以及连接于滑动件与副钻头之间的连接件,滑动件向主钻头尾部方向滑动时通过连接件拉动副钻头向靠近主钻头侧摆动,副钻头围绕于滑动件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骨头植入物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头部上围绕主钻头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滑动件为滑动安装于环形滑槽内的滑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倩金鹏金梦霞冯琪翔宋军马帅范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