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2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柄杆和固定框,所述管体的右端由长短舌面组成且从管体的右端从侧视呈“鱼钩”型。该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设计了分级椎间孔成形套管,一级椎间孔成形套管为2/3环形“鱼钩”型套管,二级椎间孔成形套管为1/2环形“鱼钩”型套管,三级椎间孔成形套管为1/5环形“鱼钩”型套管,避免了背景技术需要四级环锯成形的繁琐步骤,减少透视次数,更加简便,实用性更强;通过设置“鱼钩”型套管,可有效保护出口神经根,并固定关节突,避免套管移位导致椎间孔成形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
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
,具体为一种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
技术介绍
1997年,Yeung等研制出了经皮脊柱内镜YESS(Yeung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不进行椎间孔成形,其适应症相对狭窄,主要用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或部分后纵韧带下型椎间盘脱出,不能处理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2002年,Hoogland等研发了TESSY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通过椎间孔成形后置入工作套管,可应用于脱出及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明显扩大了内镜手术的适应症。近年来,通过充分的椎间孔成形,改善手术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还被用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进一步扩大了内镜手术的适应症。椎间孔成形术是经皮脊柱内镜的核心技术。目前的椎间孔成形中通常使用环锯或骨钻来实现上关节突的磨削。环锯应用较早,而且可以整块切除关节突,目前应用仍然最广泛。传统的椎间孔成形采用四级环锯技术,需要逐级四次成形,为达到合适的椎间孔成形程度,术中需要反复透视,反复更换各级导棒、环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2),所述固定套环(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柄杆(3)和固定框(4),所述管体(1)的右端由长短舌面组成且从管体(1)的右端从侧视呈“鱼钩”型,所述管体(1)右端长短舌面结构中的长舌保护面(5)与短舌保护面(6)为相对面设计,所述短舌保护面(6)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延伸至管体(1)的左端侧面,且通孔(7)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8),所述螺母(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贯穿通孔(7)延伸至管体(1)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抵块(10),所述螺杆(9)贯穿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环(2),所述固定套环(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手柄杆(3)和固定框(4),所述管体(1)的右端由长短舌面组成且从管体(1)的右端从侧视呈“鱼钩”型,所述管体(1)右端长短舌面结构中的长舌保护面(5)与短舌保护面(6)为相对面设计,所述短舌保护面(6)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延伸至管体(1)的左端侧面,且通孔(7)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8),所述螺母(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贯穿通孔(7)延伸至管体(1)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抵块(10),所述螺杆(9)贯穿通孔(7)延伸至管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拧动帽(11),所述管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2),且管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杆(9)的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腰椎间孔成型工作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管体(1)上表面且覆盖固定孔(12)的受力框(13),所述固定孔(1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柱(14),所述活动柱(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磁块(15),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