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的清洗除杂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清洗除杂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作为我国产量居第6位的农业产品,其产量仅低于粮、棉、油、果、菜。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效的食材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而社会上生产食用菌的厂商也越来越多,但是食用菌不像一般食材,因为其自身长在泥土里,所有在挖掘时其身上会带有大量的泥土,所以食用菌在加工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传统的食用菌清洗除杂装置,对食用菌清洗除杂的效率较低,在食用菌完成清洗除杂后,食用菌表面仍然残留着部分的污泥,进而影响食用菌的进一步加工或储藏,且清洗完的食用菌表面残留大量水分,使得食用菌在完成清洗除杂后还需要进行烘干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的清洗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2),仓体(2)的一侧顶端设有进料口(21),仓体(2)的底端设有出料口(22),仓体(2)的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仓体(2)的内部顶端设有清洗仓(3),进料口(21)和第一出水口(23)与清洗仓(3)内部连通,清洗仓(3)的端设有底板(31),底板(31)上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料孔(311),下料孔(311)内部设有阀门,清洗仓(3)的外部顶端设有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转轴(321),第一转轴(321)穿过清洗仓(3)的顶壁,第一转轴(321)与清洗仓(3)的顶壁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的清洗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2),仓体(2)的一侧顶端设有进料口(21),仓体(2)的底端设有出料口(22),仓体(2)的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仓体(2)的内部顶端设有清洗仓(3),进料口(21)和第一出水口(23)与清洗仓(3)内部连通,清洗仓(3)的端设有底板(31),底板(31)上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料孔(311),下料孔(311)内部设有阀门,清洗仓(3)的外部顶端设有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转轴(321),第一转轴(321)穿过清洗仓(3)的顶壁,第一转轴(321)与清洗仓(3)的顶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21)上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322),第一转轴(321)上设有压物孔板(323),压物孔板(323)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对立设置的压杆(324),第一转轴(321)固定有第一齿轮(325),第一齿轮(325)位于清洗仓(3)的外部,第一齿轮(325)的两侧设有凸杆(33),凸杆(33)靠近第一齿轮(325)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齿轮(331),第二齿轮(331)与第一齿轮(325)相啮合,凸杆(33)与压杆(324)之间安装有连接杆(332),凸杆(33)远离第一齿轮(325)的一端设有固定轴(34),仓体(2)的内部设有清洗篮(4),清洗篮(4)的底端设有下料阀门(41),清洗篮(4)的底端固定有伸缩管(42),伸缩管(42)的底端与出料口(22)固定连接,清洗篮(4)的顶端固定有两个对立设置的连接块(43),连接块(43)的一侧固定有振动杆(431),振动杆(431)穿过仓体(2)的侧壁,振动杆(431)端头固定有第一压板(44),第一压板(44)的两侧固定有第一横杆(45),第一横杆(45)远离第一压板(44)的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二横杆(46),第二横杆(46)的端头固定有第二压板(461),仓体(2)的侧壁设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轴(51),第二转轴(51)穿过仓体(2),第二转轴(51)上固定有两个凸轮(52),凸轮(52)位于仓体(2)的外部,凸轮(52)位于两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徐,程建华,何伟德,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每日六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