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47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茶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其包括:外盆体、第一网层、泥土层和第二网层,所述外盆体底部中央位置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外盆体内腔壁设置第一网层,所述第一网层内腔壁设置泥土层,所述泥土层顶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泥土层内腔壁设置第二网层,所述第二网层内部设置有培养腔,在移栽时,泥土层栽至土壤中,同样为土壤,方便茶籽苗根系生长,同时避免污染土壤,将第一网层从外盆体内腔提出直接移栽至土壤中,第一网层容易在土壤中降解,降解后能够为茶籽苗提供营养,提高茶籽苗移栽的成活率,在移栽后外盆体能够继续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
本技术涉及茶树种植
,具体为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
技术介绍
我国茶树的良种繁育主要采用无性繁殖,而我国北方属于茶树次适宜生长地区,新建茶园仍以茶籽直接播种为主。在茶籽苗繁育过程中,由于种质混杂,繁育设备配套不合理,导致茶苗生长势不一致,最终延长了茶园成园及投产时间,阻碍了茶叶产业化的发展。目前,现有的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在使用时,均为壳体内部添加泥土直接培养,在茶籽苗移栽时,无法保证茶籽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在移栽后,育苗钵不方便循环利用,浪费资源,现有将育苗钵直接栽培,容易污染土壤。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能够提高茶籽苗成活率,便于栽培种植,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污染土壤,便于移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其包括:外盆体、第一网层、泥土层和第二网层,所述外盆体底部中央位置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外盆体内腔壁设置第一网层,所述第一网层内腔壁设置泥土层,所述泥土层顶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泥土层内腔壁设置第二网层,所述第二网层内部设置有培养腔。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漏水孔在外盆体底部均匀分布,所述外盆体采用塑料制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盆体左右两侧顶部均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盆体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外盆体一体成型制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纳腔内部填充有草木灰,所述容纳腔顶部设置有密封泥边。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网层与第二网层均采用秸秆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网层顶部高于外盆体、泥土层和第二网层。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二网层容易在土壤中降解,降解后能够为茶籽苗提供营养,提高茶籽苗栽培成活率,容纳腔用于存放茶籽苗成活所需的营养液或者杀虫剂,在移栽时,泥土层栽至土壤中,同样为土壤,方便茶籽苗根系生长,同时避免污染土壤,将第一网层从外盆体内腔提出直接移栽至土壤中,第一网层容易在土壤中降解,降解后能够为茶籽苗提供营养,提高茶籽苗移栽的成活率,在移栽后外盆体能够继续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能够提高茶籽苗成活率,便于栽培种植,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污染土壤,便于移栽,请参阅图1,包括:外盆体100、第一网层200、泥土层300和第二网层40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外盆体100包括漏水孔110,具体的,外盆体100用于容纳第一网层200、泥土层300和第二网层400,外盆体100底部开设漏水孔110,通过漏水孔110流出过多的浇灌水,避免外盆体100内部水堆积影响茶籽苗成活。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网层200放置在外盆体100的内腔壁上,第一网层200用于兜住泥土层300,避免泥土层300散裂开,在移栽时,将第一网层200从外盆体100内腔提出直接移栽至土壤中,第一网层200采用秸秆编织而成,容易在土壤中降解,降解后能够为茶籽苗提供营养,提高茶籽苗移栽的成活率。请参阅图1和图3,泥土层300包括容纳腔310,具体的,泥土层300采用泥土制成,泥土层300顶部设置有容纳腔310,容纳腔310用于存放茶籽苗成活所需的营养液或者杀虫剂,在移栽时,泥土层300栽至土壤中,同样为土壤,方便茶籽苗根系生长。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第二网层400包括培养腔410,具体的,第二网层400设置在泥土层300内腔壁上,第二网层400用于兜住泥土层300,避免泥土层300散裂开,第二网层400采用秸秆编织而成,容易在土壤中降解,降解后能够为茶籽苗提供营养,提高茶籽苗栽培成活率,培养腔410用于栽培茶籽苗。在具体的使用时,茶籽苗栽培在培养腔410内,第二网层400采用秸秆编织而成,容易在土壤中降解,降解后能够为茶籽苗提供营养,提高茶籽苗栽培成活率,容纳腔310用于存放茶籽苗成活所需的营养液或者杀虫剂,在移栽时,泥土层300栽至土壤中,同样为土壤,方便茶籽苗根系生长,将第一网层200从外盆体100内腔提出直接移栽至土壤中,第一网层200采用秸秆编织而成,容易在土壤中降解,降解后能够为茶籽苗提供营养,提高茶籽苗移栽的成活率,在移栽后外盆体100能够继续使用,避免资源浪费。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使漏水均匀,多个所述漏水孔110在外盆体100底部均匀分布,所述外盆体100采用塑料制成。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为了方便移动外盆体100,所述外盆体100左右两侧顶部均设置有把手120,所述把手120上设置有防滑纹。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为了方便使用,所述外盆体100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座130,所述底座130与外盆体100一体成型制成。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为了提高茶籽苗的成活率,所述容纳腔310内部填充有草木灰,所述容纳腔310顶部设置有密封泥边。虽然在上文中已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100)、第一网层(200)、泥土层(300)和第二网层(400),所述外盆体(100)底部中央位置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10),所述外盆体(100)内腔壁设置第一网层(200),所述第一网层(200)内腔壁设置泥土层(300),所述泥土层(300)顶部开设有容纳腔(310),所述泥土层(300)内腔壁设置第二网层(400),所述第二网层(400)内部设置有培养腔(4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100)、第一网层(200)、泥土层(300)和第二网层(400),所述外盆体(100)底部中央位置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10),所述外盆体(100)内腔壁设置第一网层(200),所述第一网层(200)内腔壁设置泥土层(300),所述泥土层(300)顶部开设有容纳腔(310),所述泥土层(300)内腔壁设置第二网层(400),所述第二网层(400)内部设置有培养腔(4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漏水孔(110)在外盆体(100)底部均匀分布,所述外盆体(100)采用塑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籽苗繁育的育苗钵,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传耀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岭脚热带作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