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746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包括顶板、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所述顶板上设有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种植机构包括种植模块,顶板上设有若干个条形的筋条,该筋条的横截面呈T字形,筋条与顶板之间构成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相邻的筋条之间设有间隙,筋条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种植模块,种植模块包括槽体,槽体的下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固定边,固定边设于筋条的顶部,槽体的底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滑块,滑块与滑槽间隙配合,嵌入滑槽内,与滑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种植模块与顶板之间设置排水通道,能够排出过量的雨水,避免水流冲刷导致土壤流失,通过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
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尤其是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全民环保意思的逐渐普及,绿色节能环保建筑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有很多朋友对于绿色建筑并不是特别了解,以为只是单纯的绿化建筑,其实绿色体现的不仅仅是绿化,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绿色节能环保建筑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产业中的具体体现。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到节约资源,包括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做到人、建筑以及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现代化的绿色建筑不仅仅单纯指建筑本身,也包括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方式等。现有技术中的绿色建筑多在建筑顶部采用坡面屋顶,并且通过设置种植槽种植绿植来利用雨水和美化环境,由于屋顶承重能力有限,因此种植槽内土壤有限,在降水量较大时容易产生沿种植槽流动的水流对土壤进行冲刷,导致土壤流失,受制于屋顶安装环境的限制,土壤也不容易补充,导致种植系统崩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避免土壤流失的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包括顶板、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所述顶板上设有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种植机构包括种植模块,顶板上设有若干个条形的筋条,该筋条的横截面呈T字形,筋条与顶板之间构成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相邻的筋条之间设有间隙,筋条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种植模块,种植模块包括槽体,槽体的下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固定边,固定边设于筋条的顶部,槽体的底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滑块,滑块与滑槽间隙配合,嵌入滑槽内,与滑槽滑动连接。安装时将槽体的滑块从筋条上端的滑槽插入,然后向下滑动到位,依次完成各个种植模块的安装。筋条之间的顶板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与种植模块之间构成排水通道,种植模块的槽体的底部设有与该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孔。当降水量较大时,雨水从槽体底部的排水孔流入排水通道,从排水通道中排出,避免雨水从槽体溢出导致水土流失(从底部排出会通过根系和土壤的阻碍,流速较低,不会导致土壤流失)。雨水机构包括集水箱和供水管道,顶板的底部设有集水槽,各个排水槽的下端连通集水槽,集水槽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集水箱的进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连接供水管道的进口,供水管道整体呈蛇形,设于顶板顶部的排水通道内,供水管道的顶部设有喷嘴,该喷嘴插入槽体的内部,喷嘴的顶部设有出水口。雨水从排水通道进入集水槽,然后从集水槽进入集水箱,通过集水箱进行收集,当需要进行灌溉时,打开水泵,将集水箱内收集的水泵入供水管道,然后通过喷嘴喷入种植模块进行灌溉,使得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而且供水管道受到种植模块的遮挡,避免太阳照射导致的管道老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筋条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若干个直线分布的种植模块,拼接构成完整的种植结构,减小长度,便于加工和装配,此时上端的种植模块上端封口下端开口,下端的种植模块的上端开口,下端封口,其余种植模块两端开口,形成一个完整的槽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边与滑块之间构成凹槽,筋条的一边嵌入该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筋条的底部设有挡块,该挡块封堵滑槽的下端,避免种植模块安装时滑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边与筋条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槽体的底部设有砂石层或滤网。进一步降低土壤流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供水管道的一端设有进口,另一端封口或设置出口,设置出口时可连接集水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供水管道通过管卡固定在顶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集水箱连接自来水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种植模块与顶板之间设置排水通道,能够排出过量的雨水,避免水流冲刷导致土壤流失;本技术能够收集过量的雨水,并通过供水管道对种植模块进行灌溉,通过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本技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加工和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顶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种植模块和顶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种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包括顶板1、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所述顶板1上设有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种植机构包括种植模块5,顶板1上设有若干个条形的筋条2,该筋条2的横截面呈T字形,筋条2与顶板1之间构成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3,相邻的筋条2之间设有间隙,筋条2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种植模块5,种植模块5包括槽体6,槽体6的下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固定边7,固定边7设于筋条2的顶部,槽体6的底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滑块8,滑块8与滑槽3间隙配合,嵌入滑槽3内,与滑槽3滑动连接。安装时将槽体6的滑块8从筋条2上端的滑槽3插入,然后向下滑动到位,依次完成各个种植模块5的安装。筋条2之间的顶板1上设有排水槽4,排水槽4与种植模块5之间构成排水通道9,种植模块5的槽体6的底部设有与该排水通道9连通的排水孔。当降水量较大时,雨水从槽体6底部的排水孔流入排水通道9,从排水通道9中排出,避免雨水从槽体6溢出导致水土流失(从底部排出会通过根系和土壤的阻碍,流速较低,不会导致土壤流失)。雨水机构包括集水箱和供水管道11,顶板1的底部设有集水槽10,各个排水槽4的下端连通集水槽10,集水槽10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集水箱的进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连接供水管道11的进口,供水管道11整体呈蛇形,设于顶板1顶部的排水通道9内,供水管道11的顶部设有喷嘴12,该喷嘴12插入槽体6的内部,喷嘴12的顶部设有出水口。雨水从排水通道9进入集水槽10,然后从集水槽10进入集水箱,通过集水箱进行收集,当需要进行灌溉时,打开水泵,将集水箱内收集的水泵入供水管道11,然后通过喷嘴12喷入种植模块5进行灌溉,使得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而且供水管道11受到种植模块5的遮挡,避免太阳照射导致的管道老化。上述,顶板1可以是两个对称倾斜设置的结构,设置于坡屋顶的两面。上述,筋条2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若干个直线分布的种植模块5,拼接构成完整的种植结构,减小长度,便于加工和装配,此时上端的种植模块5上端封口下端开口,下端的种植模块5的上端开口,下端封口,其余种植模块5两端开口,形成一个完整的槽体6。上述,固定边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所述顶板上设有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种植机构包括种植模块,顶板上设有若干个条形的筋条,该筋条的横截面呈T字形,筋条与顶板之间构成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相邻的筋条之间设有间隙,筋条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种植模块,种植模块包括槽体,槽体的下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固定边,固定边设于筋条的顶部,槽体的底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滑块,滑块与滑槽间隙配合,嵌入滑槽内,与滑槽滑动连接;/n筋条之间的顶板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与种植模块之间构成排水通道,种植模块的槽体的底部设有与该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孔;/n雨水机构包括集水箱和供水管道,顶板的底部设有集水槽,各个排水槽的下端连通集水槽,集水槽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集水箱的进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连接供水管道的进口,供水管道整体呈蛇形,设于顶板顶部的排水通道内,供水管道的顶部设有喷嘴,该喷嘴插入槽体的内部,喷嘴的顶部设有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所述顶板上设有种植机构和雨水机构,种植机构包括种植模块,顶板上设有若干个条形的筋条,该筋条的横截面呈T字形,筋条与顶板之间构成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相邻的筋条之间设有间隙,筋条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种植模块,种植模块包括槽体,槽体的下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固定边,固定边设于筋条的顶部,槽体的底部两侧向外延伸构成滑块,滑块与滑槽间隙配合,嵌入滑槽内,与滑槽滑动连接;
筋条之间的顶板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与种植模块之间构成排水通道,种植模块的槽体的底部设有与该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孔;
雨水机构包括集水箱和供水管道,顶板的底部设有集水槽,各个排水槽的下端连通集水槽,集水槽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集水箱的进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连接供水管道的进口,供水管道整体呈蛇形,设于顶板顶部的排水通道内,供水管道的顶部设有喷嘴,该喷嘴插入槽体的内部,喷嘴的顶部设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敏周莉萍刘彬彬周成光刘瑞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