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还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44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盘,所述粉碎盘的上表面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贯穿箱体的顶部延伸至其内部并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粉碎盘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远离限位杆的一端与工作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将秸秆粉碎到一定程度,从而满足还田的要求,保留其较好的肥料效果,可以较为均匀的将粉碎后的肥料撒入土地,使其能够较为充分的被土地吸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还田设备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秸秆还田设备。
技术介绍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现在大多数农业工作者在进行秸秆还田时会用到秸秆还田设备。现有的大多数秸秆还田设备在使用时,通常是将秸秆进行一定程度的粉碎,之后将秸秆撒入地里,并不能保证能将秸秆粉碎到需要的大小就撒入土地,会影响其肥料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秸秆还田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还田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盘,所述粉碎盘的上表面偏心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还田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板(4),所述工作板(4)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盘(17),所述粉碎盘(17)的上表面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16),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驱动端贯穿箱体(1)的顶部延伸至其内部并与第一转轴(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6)远离粉碎盘(1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杆(18),所述限位杆(18)远离第二转轴(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9),所述第三转轴(19)远离限位杆(18)的一端与工作板(4)转动连接,所述工作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还田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板(4),所述工作板(4)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盘(17),所述粉碎盘(17)的上表面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16),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驱动端贯穿箱体(1)的顶部延伸至其内部并与第一转轴(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6)远离粉碎盘(1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杆(18),所述限位杆(18)远离第二转轴(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9),所述第三转轴(19)远离限位杆(18)的一端与工作板(4)转动连接,所述工作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2),所述第一导流板(2)的下方设置有两个转盘(20),两个所述转盘(20)的外表面套设有传送带(9),两个所述转盘(20)通过传送带(9)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盘(20)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21),所述第四转轴(21)远离转盘(20)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驱动盘(22),所述驱动盘(22)与转盘(20)之间设置有主动盘(23),所述主动盘(23)的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轴(24),所述驱动盘(22)的内部开设有与驱动轴(24)相对应的滑槽,所述箱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宏孔融赵泽龙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泽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