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425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底板、底座、箱体、砂石过滤板、开关、加液管、活动门和把手;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安装于主体组件内腔的顶部;使用者通过加液管对箱体内腔的底部添加培养液,然后通过水泵吸取培养液,通过连管输送至水箱的内腔,通过喷头对植物进行喷淋,再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喷头转动,对植物进行均匀的喷淋,在培养液喷淋后,培养液通过传动组件与过滤板的设置落入箱体内腔的底部,便于水泵再次吸取使用,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输配装置不能对培养液进行循环使用,培养液在使用完后大多直接排出,造成了极大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养
,具体位置一种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培养液又称:植物培养液,常用户水培植物的营养供给,培养液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培养液又称:植物培养液,常用户水培植物的营养供给,Parker等根据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物质的生理含量制备出一种基本培养液,后来Eagle等对来源于人的细胞株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后发现胞质内的氨基酸及维生素的含量比基本培养液中大1-5倍,而且其中谷氨酰胺等13种氨基酸和8种维生素是必需的,于是将这些物质的浓度调整到接近细胞质内含量的水平,制成了最低必需培养液,是常用的培养液;在培养液输配时,需要用到输配装置,但现有技术中的输配装置不能对培养液进行循环使用,培养液在使用完后大多直接排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底板(11)、底座(12)、箱体(13)、砂石过滤板(14)、开关(15)、加液管(16)、活动门(17)和把手(18);/n循环组件(20),所述循环组件(20)包括水泵(21)、连管(22)、水箱(23)、第一电机(24)、第一皮带盘(25)、喷头(26)、第二皮带盘(27)、皮带(28)和密封垫圈(29),所述底板(1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的进水管与箱体(13)右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21)的出水管连通有连管(22),所述箱体(1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底板(11)、底座(12)、箱体(13)、砂石过滤板(14)、开关(15)、加液管(16)、活动门(17)和把手(18);
循环组件(20),所述循环组件(20)包括水泵(21)、连管(22)、水箱(23)、第一电机(24)、第一皮带盘(25)、喷头(26)、第二皮带盘(27)、皮带(28)和密封垫圈(29),所述底板(1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的进水管与箱体(13)右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21)的出水管连通有连管(22),所述箱体(1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3),所述连管(22)远离水泵(21)出水管的一端贯穿箱体(13)并与水箱(23)的右侧连通,所述箱体(13)内腔的顶部且位于水箱(2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4),所述第一电机(24)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皮带盘(25),所述水箱(23)的底部连通有喷头(26),所述喷头(26)位于水箱(23)外部的表面套设有第二皮带盘(27),所述第一皮带盘(25)与第二皮带盘(27)通过皮带(28)传动连接;
传动组件(30),所述传动组件(30)安装于主体组件(10)的内腔,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第二电机(31)、通孔放置板(32)和过滤板(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养液循环输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2),所述底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13),所述箱体(1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砂石过滤板(14),所述箱体(13)左侧的底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