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和驾驶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727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和驾驶设备,双电源冗余系统包括超级电容器和铅酸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超级电容器的负极端接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第二连接线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双蓄电池电源网络算法复杂、维护麻烦、整车增重较多的技术问题,使得整车的双电源冗余系统更安全可靠、操作更加便捷、响应更加及时且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和驾驶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和驾驶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功能被应用到汽车上,智能车辆、智慧交通是未来移动出行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而自动驾驶则是车辆智能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技术手段。实现由人类控制车辆到自动驾驶汽车的转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此期间保障驾驶安全是自动驾驶的应用前提,其技术安全可靠与否直接关乎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当实现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功能,驾驶者可以分心、车辆自主完成驾驶动作时,一旦出现智能车辆应对不了的工况,确保驾驶员可以立刻接管车辆,避免车辆失控显得尤为重要。若采用传统单蓄电池电源网络,一旦车辆在高速自动行驶中电源网络出现故障(如电源短路),超出控制器可工作电压,车辆将直接失控,后果严重。因此双电源冗余系统是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必要条件与需求。当前的双电源系统大多为在发电机(传统车)或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新能源车)后端原单蓄电池电源网络旁通过保险丝并联一个相同型号的低压铅酸蓄电池,将需要冗余供电的自动驾驶以及行车安全相关的负载接到备用电池上,以双电池形成双电源冗余系统。同时,考虑到铅酸蓄电池易老化尤其是老化后双蓄电池的匹配问题、使用寿命短难以涵盖整车生命周期等问题,为保证冗余备份电池时刻处于高效状态,需为两蓄电池匹配安装蓄电池传感器,实时监控电池的各项参数,分析蓄电池健康状态,提醒用户进行电池的维护与更换。一旦任一电池出现短路故障时,回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切断故障电源与整车电源网络的联系,使用另一块电池为整车供电,确保整车电路系统稳定。但此方案整车电源系统的稳定性与保险丝的动作时间和机制强相关,存有较大的延时性与不可控性,此外还具有以下缺点:铅酸蓄电池易老化、使用寿命短,需定期维护更换;为满足高级自动驾驶系统安全的要求,需对电池状态实时监控,铅酸电池健康状态监控算法复杂、准确度有限,开发量大且易引发用户抱怨;比单蓄电池电源网络额外增加一块蓄电池,整车增重近20kg,不利于整车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和驾驶设备,使得整车的双电源冗余系统更安全可靠、操作更加便捷、响应更加及时且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级电容器和铅酸蓄电池;所述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器的负极端接地;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发电机或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所述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端接地。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端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用于控制所述发电机或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的通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保险盒,第一负载通过所述第一保险盒同所述第一连接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包括:行车安全负载和自动驾驶负载。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保险盒,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均通过所述第二保险盒同所述第二连接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负载包括普通负载。进一步地,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所述第二保险盒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蓄电池传感器,所述蓄电池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端处。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一种驾驶设备,所述驾驶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电源冗余系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和驾驶设备,双电源冗余系统包括超级电容器和铅酸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超级电容器的负极端接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第二连接线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端接地。本技术解决了双蓄电池电源网络算法复杂、维护麻烦、整车增重较多的技术问题,使得整车的双电源冗余系统更安全可靠、操作更加便捷、响应更加及时且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本技术下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执行,各个实施例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执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双电源冗余系统包括超级电容器11和铅酸蓄电池12;超级电容器11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连接线21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DC-DC)13电连接;超级电容器11的负极端接地。铅酸蓄电池12的正极端通过第二连接线22与所述发电机或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13电连接;铅酸蓄电池12的负极端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超级电容器11内部集成有控制器。超级电容器11与相关的负载的冗余电源接口形成一个电源网络,铅酸蓄电池12与相关负载的另一路电源形成另一个电源网络,利用超级电容器11超长使用寿命、生命周期内免维护、高安全性、高功率等特点,结合传统的单蓄电池电源网络,从而开发出了一种更安全可靠、更便捷环保的整车双电源冗余系统。本技术解决了双蓄电池电源网络算法复杂、维护麻烦、整车增重较多的技术问题,使得整车的双电源冗余系统更安全可靠、操作更加便捷、响应更加及时且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的结构图。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双电源冗余系统还包括第一继电器S1,超级电容器11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继电器S1与第一连接线21相连接。具体地,超级电容器11可以通过第一继电器S1实现与超级电容器11所在的电源网络之间的连通或隔离断开。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双电源冗余系统还包括第二继电器S2,铅酸蓄电池12的正极端通过第二继电器S2与第二连接线22相连接。具体地,铅酸蓄电池12可以通过第二继电器S2实现与铅酸蓄电池12所在的电源网络之间的连通或隔离断开。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双电源冗余系统还包括第三继电器S3,第三继电器S3设置于第二连接线22上,用于控制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13与第二连接线22之间的通断。具体地,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13能够为整车提供耗电输入,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级电容器和铅酸蓄电池;/n所述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器的负极端接地;/n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发电机或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所述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端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冗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级电容器和铅酸蓄电池;
所述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发电机或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器的负极端接地;
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发电机或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电连接;所述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冗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端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冗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冗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用于控制所述发电机或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贵阳邓鹏荣常如刘晔韩雷倪子善孙昊尹光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