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本公开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盒的内腔安装有端子板,在具体放置端子板时,现有保证端子板上的金属部件与接线盒的腔壁具有一定的预留间隙,以此保证二者具有足够的绝缘间隙。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带电部件与金属周围部件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取决于电压水平,即在电压较高时需要增加预留间隙,从而会导致接线盒的体积增大。现阶段,在接线盒中有一个隔离板,此隔离板可在带电部件和接线盒之间,以此达到绝缘效果。但在实际使用时,此隔离板在安装过程中被会被遗忘,从而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接线盒及端子支架。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盒,包括端子模块单元、接线盒本体以及端子支架,端子支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接线盒本体内,端子模块单元设置在支撑板上;电绝缘隔离板,电绝缘隔离板与支撑板相连接,用于隔离端子模块单元和接线盒本体。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盒,包括端子模块单元(1)、接线盒本体(20)以及端子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支架(2)包括:/n支撑板(30),所述支撑板(30)设置在所述接线盒本体(20)内,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0)上;/n电绝缘隔离板(40),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与所述支撑板(30)相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和所述接线盒本体(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盒,包括端子模块单元(1)、接线盒本体(20)以及端子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支架(2)包括:
支撑板(30),所述支撑板(30)设置在所述接线盒本体(20)内,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0)上;
电绝缘隔离板(40),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与所述支撑板(30)相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和所述接线盒本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20)包括:
本体部(21),所述本体部(21)具有周向侧壁(211);
其中,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设置在所述周向侧壁(211)与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上设置有引导部(35),所述本体部(21)上设置有引导配合部(214),所述引导部(35)插设在所述引导配合部(2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上设置有卡接部(32),所述本体部(21)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213),所述卡接部(32)与所述卡接配合部(213)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侧壁(2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212),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朝向所述本体部(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44),所述第一定位件(212)与所述第二定位件(4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20)还包括:
盖体部(22),所述盖体部(22)盖设在所述本体部(21)上,且与所述周向侧壁(211)相连接;
其中,所述盖体部(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支撑板(30)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22)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2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1),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45),所述第一限位件(221)压设在所述第二限位件(4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至少位于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43),所述接线盒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走线通道(24),所述第一走线通道(43)与所述第二走线通道(24)相对设置,以供线缆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斯洛·桑塔,伊恩·史密斯,
申请(专利权)人: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丹麦;DK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