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导电组装模块、滤波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及外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壁面向后延伸有一平板,该平板与组装在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构成导电组装模块容置的开放式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组装模块中具有中间屏蔽片,所述滤波模块分别连接设置中间屏蔽片两侧,该中间屏蔽片前侧连接固定有前屏蔽片,其中间屏蔽片后侧连接在外壳体上,以形成前中后内外全方位屏蔽效果,有效排除周围信号干扰,提升电讯讯号质量传输;上所述形成开放式的收容空间以便于导电组装模块组装在绝缘本体中便捷性,提升产品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尤指提供了提升电讯讯号传输、组装更便捷的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一个连接桥梁,其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请参见公告的第CN203800242U号公告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仅有外屏蔽壳体排除周围杂讯,而在电连接器本身内部无屏蔽结构,因此,在其信号严重干扰情况,信号传讯质量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该电连接器将上下端子模块、第一二电路板、接脚端子模块以及导光元组件组接在中间载体上,形成导电模块后再组装在绝缘本体内,由于绝缘本体两侧原有侧壁面,限制了横向宽度,另组成的导电模块本身体积较大,往往在组装需要将绝缘本体原有侧壁面向外撑开一点才方便组装,或者是组装强行推动至绝缘本体后的安装腔内,其在人为组装时需要特别小心,否则容易破坏绝缘本体,其效率低下。因此,鉴于上述电连接器存在缺限,有必要提出改良的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质量信号传输、组装更加便捷的一种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该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导电组装模块、滤波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及外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壁面向后延伸有一平板,该平板与组装在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构成导电组装模块容置的开放式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组装模块具有中间屏蔽片和前屏蔽片,所述滤波模块分别连接设置中间屏蔽片两侧,所述前屏蔽片连接在中间屏蔽片前侧,其该中间屏蔽片后侧连接在外壳体上,以形成前中后内外全方位屏蔽结构。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屏蔽片具有一薄片载体,于该载体底边缘向下延伸突出有连接的数支插脚,所述前屏蔽片连接在载体前底端边缘上,于载体上边缘后侧向上延伸设有焊接的定位脚,所述载体后侧上端边缘向后延伸设有与定位脚相垂直的卡片。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组装模块还包括有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端子模块和第二端子模块、板端端子座,所述第二电路板组装在板端端子座之上,所述中间屏蔽片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载体前底端边缘上向前延突有卡突,该卡突具有连接前屏蔽片固定的卡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屏蔽片具有横向屏蔽面及连接在屏蔽面底边与卡槽卡合的卡钩。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前端并列设有二组用于第一端子模块和第二端子模块的定位孔,于第一电路板尾部设有提供定位脚焊接的焊接孔;所述第二电路板前、后端设有固定在板端端子座的定位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端端子座具有连接外部电路板的纵长基体,所述基体表面设有与第二电路板定位孔相匹配的卡柱,于所述基体后端侧面向上延伸有侧壁,该侧壁外壁面设有与外壳体相固定的突柱。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左右侧壁面上设有供侧板便捷安装的滑槽,该滑槽与主体前壁面贯通,其滑槽末端形成卡扣;所述侧板具有滑槽配合的卡榫,该卡榫头部具有与卡扣相卡扣的倒钩,于所述侧板底面向内突设有用于板端端子座搭接的托台。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立式主体,所述平板由主体上壁面向后延伸,该平板底表面上并连接主体后壁面上设有两肋板,两肋板间形成有容置室。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体后壁面上设有与中间屏蔽片抵接的焊接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DVI转接头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于导电组装模块中设有中间屏蔽片、和前屏蔽片,将滤波模块分别连接设置中间屏蔽片两侧,而在是中间屏蔽片前侧连接有前屏蔽片,中间屏蔽片后端又连接在电连接器外壳体上,这样将形成前中后内外全方位屏蔽效果,有效排除周围信号干扰,提升电讯讯号质量传输;另外,由侧板与绝缘本体组构成开放式收容空间以便于导电组装模块组装在绝缘本体中便捷性,省时省力,提升产品组装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导电组装模块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拆导电组装模块组装时示意图;图5是图4导电组装模块组装后的立体图;图6是本本实施例的组装完成后的主体图;及图7为图6组装完成后另一角度立体图。附图标号说明:100电连接器,1绝缘本体,11立式主体,101、102收容槽,111上安装槽,121下安装槽,122托板,123沟槽,13开口槽,14滑槽,141卡扣,15平板,151肋板,152容置室,16收容空间;2导电组装模块,21第一端子模块,22第二端子模块,221塑胶块,222导电端子,223接触部,224固定部,225焊接脚,226定位柱,23第一电路板,231定位孔,232贴片,234焊接孔,24第二电路板,241定位孔,25中间屏蔽片,251载体,252插脚,253定位脚254,卡片256卡突,257卡槽,27侧面屏蔽片,271屏蔽面,272卡钩,26板端端子座,261纵长基体,262卡柱,263侧壁,264突柱;3侧板,31卡榫,311倒钩,321双列槽,322托台;5、6LED组件;7滤波模块,71盒体;8外壳体,811、8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导电组装模块、滤波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及外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壁面向后延伸有一平板,该平板与组装在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构成导电组装模块容置的开放式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装模块具有中间屏蔽片和前屏蔽片,所述滤波模块分别连接设置中间屏蔽片两侧,所述前屏蔽片连接在中间屏蔽片前侧,其该中间屏蔽片后侧连接在外壳体上,以形成前中后内外全方位屏蔽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导电组装模块、滤波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及外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壁面向后延伸有一平板,该平板与组装在绝缘本体两侧的侧板构成导电组装模块容置的开放式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装模块具有中间屏蔽片和前屏蔽片,所述滤波模块分别连接设置中间屏蔽片两侧,所述前屏蔽片连接在中间屏蔽片前侧,其该中间屏蔽片后侧连接在外壳体上,以形成前中后内外全方位屏蔽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屏蔽片具有一薄片载体,于该载体底边缘向下延伸突出有连接的数支插脚,所述前屏蔽片连接在载体前底端边缘上,于载体上边缘后侧向上延伸设有焊接的定位脚,所述载体后侧上端边缘向后延伸设有与定位脚相垂直的卡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装模块还包括有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端子模块和第二端子模块、板端端子座,所述第二电路板组装在板端端子座之上,所述中间屏蔽片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前底端边缘上向前延突有卡突,该卡突具有连接前屏蔽片固定的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