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包括基座,采用螺栓固定在基座上的天线罩,垂直固定在基座的中央、且置于所述天线罩内的绝缘安装柱,固定在绝缘安装柱上的微带板,设置在微带板的前端的天线馈点,设置在基座上、且贯穿天线罩设置的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在天线馈点与第一连接器之间的同轴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
本技术涉及无线接收器
,尤其是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
技术介绍
接收器主要是将信道中的信号接收下来,并将其变换成与发送时物理形式相同的信息,再传给信宿,即完成所谓的译码过程。接收器的基本要求是,能够从受干扰的信号中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源输出的信息,并尽可能复现信源的输出。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无线接收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为此,申请人特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异的手持式无线接收器。其包括采用同轴电缆连接的天线组件和滤波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无与之匹配的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包括基座,采用螺栓固定在基座上的天线罩,垂直固定在基座的中央、且置于所述天线罩内的绝缘安装柱,固定在绝缘安装柱上的微带板,设置在微带板的前端的天线馈点,设置在基座上、且贯穿天线罩设置的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在天线馈点与第一连接器之间的同轴线;所述微带板包括固定在绝缘安装柱上、且沿绝缘安装柱的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微带板,以及垂直固定在第一微带板上、且呈交叉布设在第一微带板的两侧的第二微带板、第三微带板、第四微带板、第五微带板、第六微带板、第七微带板、第八微带板、第九微带板、第十微带板、第十一微带板和第十二微带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带板上开设有数个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巧妙地设置绝缘安装柱作为支撑,并采用微带板,既能满足增益要求,又能简化结构。不仅如此,本技术巧妙地设置滤波装置,保证信号接收更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等优点,在无线接收器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天线支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天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天线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滤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耦合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滤波装置的S11参数仿真图。图7为本技术的方向特性测试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基座,2-绝缘安装柱,3-同轴线,4-第一连接器,5-天线罩,7-PCB板,60-第一微带板,61-安装孔,62-天线馈点,71-第二连接器,72-第三连接器,601-第二微带板,602-第三微带板,603-第四微带板,604-第五微带板,605-第六微带板,606-第七微带板,607-第八微带板,608-第九微带板,609-第十微带板,610-第十一微带板,611-第十二微带板,701-第一微带,702-第一耦合器,703-第二微带,704-第三微带,705-第四微带,706-第五微带,707-第六微带,708-第七微带,709-第八微带,710-第九微带,711-第十微带,712-第十一微带,713-第十二微带,714-第二耦合器,715-第十三微带,7020-第十四微带,7021-第十五微带,7022-第十六微带,7023-第十七微带,7024-第十八微带,7025-第十九微带,7026-第二十微带,7027-第二十一微带,7028-第二十二微带,7029-第二十三微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无线接收器,其包括采用同轴电缆连接的天线组件和滤波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包括基座1,采用螺栓固定在基座1上的天线罩5,垂直固定在基座1的中央、且置于所述天线罩5内的绝缘安装柱2,固定在绝缘安装柱2上的微带板,设置在微带板的前端的天线馈点62,设置在基座1上、且贯穿天线罩5设置的第一连接器4,以及连接在天线馈点62与第一连接器4之间的同轴线3;其中,微带板包括固定在绝缘安装柱2上、且沿绝缘安装柱2的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微带板60,以及垂直固定在第一微带板60上、且呈交叉布设在第一微带板60的两侧的第二微带板601、第三微带板602、第四微带板603、第五微带板604、第六微带板605、第七微带板606、第八微带板607、第九微带板608、第十微带板609、第十一微带板610和第十二微带板611。与此同时,在第一微带板60上开设有数个安装孔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带板60的长度为600mm,宽度为10mm;所述第二微带板601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10mm;所述第三微带板602的长度为48mm,宽度为6mm;所述第四微带板603的长度为48mm,宽度为6mm;所述第五微带板604的长度为36mm,宽度为4mm;所述第六微带板605的长度为24mm,宽度为4mm;所述第七微带板606的长度为18mm,宽度为3mm;所述第八微带板607为L形状,与第一微带板60贴合边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2mm,且与第一微带板60垂直边的长度为12mm、宽度为3mm;所述第九微带板608为L形状,与第一微带板60贴合边的长度为14mm、宽度为1.5mm,且与第一微带板60垂直边的长度为11mm、宽度为2mm;所述第十微带板609为L形状,与第一微带板60贴合边的长度为5mm、宽度为2mm,且与第一微带板60垂直边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2mm;所述第十一微带板610为L形状,与第一微带板60贴合边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2mm,且与第一微带板60垂直边的长度为8mm、宽度为2mm;所述第十二微带板611为L形状,与第一微带板60贴合边的长度为8mm、宽度为2mm,且与第一微带板60垂直边的长度为6mm、宽度为2mm。另外,本实施例的滤波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PCB板7,分别与PCB板7连接、且贯穿所述壳体设置的第二连接器71和第三连接器72,以及依次印制在PCB板7上、一端与第二连接器71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72连接的第一微带701、第一耦合器702、第二微带703、第三微带704、第四微带705、第五微带706、第六微带707、第七微带708、第八微带709、第九微带7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采用螺栓固定在基座(1)上的天线罩(5),垂直固定在基座(1)的中央、且置于所述天线罩(5)内的绝缘安装柱(2),固定在绝缘安装柱(2)上的微带板,设置在微带板的前端的天线馈点(62),设置在基座(1)上、且贯穿天线罩(5)设置的第一连接器(4),以及连接在天线馈点(62)与第一连接器(4)之间的同轴线(3);/n所述微带板包括固定在绝缘安装柱(2)上、且沿绝缘安装柱(2)的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微带板(60),以及垂直固定在第一微带板(60)上、且呈交叉布设在第一微带板(60)的两侧的第二微带板(601)、第三微带板(602)、第四微带板(603)、第五微带板(604)、第六微带板(605)、第七微带板(606)、第八微带板(607)、第九微带板(608)、第十微带板(609)、第十一微带板(610)和第十二微带板(6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采用螺栓固定在基座(1)上的天线罩(5),垂直固定在基座(1)的中央、且置于所述天线罩(5)内的绝缘安装柱(2),固定在绝缘安装柱(2)上的微带板,设置在微带板的前端的天线馈点(62),设置在基座(1)上、且贯穿天线罩(5)设置的第一连接器(4),以及连接在天线馈点(62)与第一连接器(4)之间的同轴线(3);
所述微带板包括固定在绝缘安装柱(2)上、且沿绝缘安装柱(2)的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微带板(60),以及垂直固定在第一微带板(60)上、且呈交叉布设在第一微带板(60)的两侧的第二微带板(601)、第三微带板(602)、第四微带板(603)、第五微带板(604)、第六微带板(605)、第七微带板(606)、第八微带板(607)、第九微带板(608)、第十微带板(609)、第十一微带板(610)和第十二微带板(6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板(60)上开设有数个安装孔(6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手持式无线接收仪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板(60)的长度为600mm,宽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于,王一达,
申请(专利权)人:刘忠于,王一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