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感应闹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00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感应闹钟,包括前侧设有开口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主控电路板、人体感应器和发声器,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感应范围调节装置;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发声器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发声器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感应范围调节装置对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进行直观可调,自动判定用户是否离开感应范围,从而判定用户是否起床,当用户起床后自动停止闹铃,实现了闹钟的智能关闭,有效减小了误触率,稳定性高,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强,有效解决了用户睡过头以及赖床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感应闹钟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感应闹钟。
技术介绍
自律的一天要从早起做起,一般的闹钟通过按钮控制就能关闭闹钟,手机设置闹钟也只需要滑动屏幕就能关闭闹钟,但是这些传统的闹钟,还是很容易导致睡过头,让赖床荒废美好的早晨。针对上述传统的闹钟,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内置人体感应模块的闹钟,通过人体感应来控制闹钟的开关。但是,现有的这类闹钟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人体感应器本身的感应原理以及其感应范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扇形,而无法直观判断出人体是否处于感应范围内,从而导致容易误触,稳定性不佳;同时,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是固定的,无法实现感应范围可调,灵活性和通用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体感应闹钟,能实现人体感应范围直观可调,解决了现有内置人体感应模块的闹钟中无法直观判断人体是否处于感应范围,且感应范围固定不可调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体感应闹钟,包括前侧设有开口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主控电路板、人体感应器和发声器,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感应范围调节装置;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发声器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发声器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池为主控电路板、人体感应器、发声器和感应范围调节装置供电,通过主控电路板对人体感应器、发声器和感应范围调节装置进行控制,利用感应范围调节装置对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进行直观可调,使得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总能覆盖到人体的活动范围或覆盖到预设的活动范围;当到达用户预设的闹铃响铃时间时,人体感应器检测到用户位于感应范围内,通过主控电路板控制发声器发出闹铃信号(例如蜂鸣声或响铃),当人体感应器检测到用户离开感应范围内,则通过主控电路板控制发声器停止发出闹铃信号;其中,预设闹铃响铃时间的方法,以及主控电路板控制发声器发出闹铃信号和停止发出闹铃信号均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再赘述,本技术不涉及对上述程序的改进;本技术借助感应范围调节装置对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进行直观可调,解决了现有内置人体感应模块的闹钟中无法直观判断人体是否处于感应范围,且感应范围固定不可调的技术问题,自动判定用户是否离开感应范围,从而判定用户是否起床,当用户起床后自动停止闹铃,实现了闹钟的智能关闭,有效减小了误触率,稳定性高,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强,有效解决了用户睡过头以及赖床等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有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和手动调节组件;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手动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处;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激光发射器靠近人体感应器设置,因此当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时,其激光所确定的发射范围与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相同,则将激光的发射范围作为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可以直观地掌握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再利用手动调节装置对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进行手动调节,可以实现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直观可调,有效解决了现有内置人体感应模块的闹钟中无法直观判断人体是否处于感应范围,且感应范围固定不可调的技术问题,灵活性和通用性更强。进一步:所述外壳上靠近所述开口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手动调节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可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且当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时,对所述人体感应器在水平方向上的感应范围进行调节。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外壳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在外壳上靠近开口的边缘处设置第一滑动槽,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滑动槽内的滑动,可以对人体感应器所发射红外线或微波信号在水平方向上的发射范围进行遮挡,从而可以实现人体感应器在水平方向上的感应范围的直观可调,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进一步:所述外壳上靠近所述开口的边缘处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平行的第二滑动槽,所述手动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挡板垂直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可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且当所述第三挡板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时,对所述人体感应器在竖直方向上的感应范围进行调节。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与第一挡板垂直的第三挡板在第二滑动槽内的滑动,一方面可以对人体感应器在竖直方向上的感应范围进行直观可调,另一方面通过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滑动槽的滑动相互配合,可以提高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调节精度,灵活性更强,同时还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感。进一步:所述手动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三挡板相对的第四挡板,所述第四挡板可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且当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时,对所述人体感应器在竖直方向上的感应范围进行调节。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与第三挡板相对的第四挡板在第二滑动槽内的滑动,与第三挡板的滑动相互配合,可以提高人体感应器在竖直方向上的感应范围的调节精度,从而进一步有效提高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调节精度。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的滤光镜片。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滤光镜片,一方面能够聚焦且能将探测区域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从而提高人体感应器的检测精度;另一方面能有效地让人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并最大限度地阻止阳光、灯光等干扰光中的红外线通过,以免上述干扰光影响到人体感应器对人体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人体感应器的检测精度。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进一步:所述无线收发器具体为Zigbee模块、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无线收发器,可以与外部的移动终端互联,便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对本技术中的人体感应闹钟进行远程控制,例如通过手机APP对人体感应闹钟的闹铃响铃时间进行设置,以及控制人体感应闹钟的启闭;还可以与其他的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从而便于实现智能家居组网,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所述人体感应器具体为红外传感器和多普勒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人体感应器,不但检测灵敏度高,探测范围宽,而且可靠性高,误报率低。进一步:所述发声器具体为蜂鸣器和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人体感应闹钟检测到用户位于感应范围内,且到达用户预设的闹铃响铃时间时,通过一种或多种闹铃方式,可以有效提醒用户起床,有效防止用户睡过头以及赖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人体感应闹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人体感应闹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体感应闹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设有开口(11)的外壳(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池(2)、主控电路板(3)、人体感应器(4)和发声器(5),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人体感应器(4)的感应范围的感应范围调节装置;/n所述电池(2)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板(3)、所述人体感应器(4)、所述发声器(5)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3)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器(4)、所述发声器(5)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感应闹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设有开口(11)的外壳(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池(2)、主控电路板(3)、人体感应器(4)和发声器(5),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人体感应器(4)的感应范围的感应范围调节装置;
所述电池(2)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板(3)、所述人体感应器(4)、所述发声器(5)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3)分别与所述人体感应器(4)、所述发声器(5)和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范围调节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6)和手动调节组件(7);
所述激光发射器(6)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并靠近所述人体感应器(4),所述手动调节组件(7)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开口(11)处;
所述激光发射器(6)分别与所述电池(2)和所述主控电路板(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感应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靠近所述开口(1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滑动槽(12),所述手动调节组件(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所述第一挡板(71)和所述第二挡板(72)可在所述第一滑动槽(12)内滑动,且当所述第一挡板(71)和所述第二挡板(72)在所述第一滑动槽(12)内滑动时,对所述人体感应器(4)在水平方向上的感应范围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感应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靠近所述开口(11)的边缘处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逸刘怀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