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放大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99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放大镜,其包括防护罩、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防护罩包括顶盖、底盖以及连接于顶盖与底盖之间的旋转轴和连接板;第一安装座能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上,第一安装座能旋入或者旋出防护罩,第一安装座上连接有放大镜;第二安装座能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上并位于第一安装座的下方,第二安装座能旋入或者旋出防护罩,第二安装座上连接有平视镜,平视镜能与放大镜上下相对设置,平视镜上设有测量区,测量区设有测量刻度线和粒度图版,粒度图版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圆圈,且多个圆圈的直径均相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质放大镜,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砂岩粒度确定和岩石定名,且操作简单,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质放大镜
本技术涉及地质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地质放大镜。
技术介绍
岩石粒度描述是区域地质和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岩石准确命名、沉积旋回确定和储层特征分析至关重要。对于沉积岩尤其是砂岩,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规范,1mm范围内分布有多个粒度等级,不同等级的粒径差异多小于0.25mm,利用肉眼很难准确判别。以往,在野外露头观测和井下岩心描述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通过放大镜和经验来确定岩石粒度,但对于同一块岩石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费时费力且准确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砂岩粒度的地质放大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放大镜,其包括:防护罩,其包括顶盖、底盖以及对称连接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的旋转轴和连接板;第一安装座,其能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连接有放大镜;第二安装座,其能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连接有平视镜,所述平视镜能与所述放大镜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平视镜上设有测量区,所述测量区设有测量刻度线和粒度图版,所述粒度图版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圆圈,且多个所述圆圈的直径均相异。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多个所述圆圈按直径递增的方式排列设置,所述粒度图版还包括用于标识各所述圆圈所界定的岩石名称的指示刻度线。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连接板的背向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连接有挂扣。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连接板的朝向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连接有能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相接触的防滑层。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防滑层为海绵层或者布层。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有限位销,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销能在所述放大镜与所述平视镜上下相对的状态下插入所述限位孔。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放大镜能拆装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平视镜能拆装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顶盖为不锈钢顶盖,所述底盖为不锈钢底盖。如上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中,所述顶盖、所述底盖和所述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的地质放大镜,通过设置测量区,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砂岩粒度确定和岩石定名,可广泛应用于野外岩石观察和井下岩芯描述等诸多研究工作,且操作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技术的地质放大镜,通过设置限位销,在需要测量岩石粒度时,使得放大镜与平视镜始终处于上下相对的状态,以便于工作人员利用放大镜和平视镜对进行砂岩粒度确定和岩石定名;本技术的地质放大镜,通过在连接板上连接挂扣,使得地质放大镜便于悬挂携带;本技术的地质放大镜,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防滑层,使得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在防护罩中不易自由转出,需添加外力才能转出,避免了放大镜和平视镜在不使用时,自由转出防护罩而被划损的情况发生,从而使防护罩能够对放大镜和平视镜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地质放大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地质放大镜中测量区的第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地质放大镜中测量区的第二种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防护罩;11、顶盖;12、底盖;13、旋转轴;14、连接板;2、第一安装座;21、放大镜;3、第二安装座;31、平视镜;32、测量区;321、测量刻度线;322、粒度图版;3221、圆圈;3222、指示刻度线;4、挂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形容词性或副词性修饰语“上”和“下”、“顶”和“底”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方向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放大镜21,其包括防护罩1、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3,其中:防护罩1包括顶盖11、底盖12以及对称连接于顶盖11与底盖12之间的旋转轴13和连接板14,具体的,顶盖11和底盖12均呈类似于水滴状,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且不会出现棱角划伤工作人员,顶盖11的小径端通过旋转轴13与底盖12的小径端相接,顶盖11的大径端通过连接板14与底盖12的大径端相接,通过旋转轴13和连接板14将顶盖11与底盖12分隔开,以使得顶盖11与底盖1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第一安装座2能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13上,具体的,第一安装座2的形状与顶盖11的形状相似,第一安装座2的尺寸略小于顶盖11,以使得顶盖11和底盖12能够对第一安装座2起到防护作用,第一安装座2的小径端设有第一穿孔,第一安装座2通过第一穿孔套设于旋转轴13的外部,第一安装座2通过相对旋转轴13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防护罩1,第一安装座2上连接有放大镜21,具体的,放大镜21连接于第一安装座2的第二端,放大镜21为凸透镜,且该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为8倍或者10倍,使用时,放大镜21常旋出防护罩1并与防护罩1呈直线设置,以利于手掌把持,放大镜21主要用于观察岩石表面微观特征,如矿物颗粒类型、粒度、接触方式和填隙物特征等;第二安装座3能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13上并位于第一安装座2的下方,具体的,第二安装座3的形状与顶盖11的形状相似,第二安装座3的尺寸略小于顶盖11,以使得顶盖11和底盖12能够对第二安装座3起到防护作用,第二安装座3的尺寸可与第一安装座2相同,第二安装座3的小径端设有第二穿孔,第二安装座3通过第二穿孔套设于旋转轴13的外部,第二安装座3通过相对旋转轴13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防护罩1,第二安装座3上连接有平视镜31,平视镜31能与放大镜21上下相对设置,具体的,平视镜31选用透明度好的平视镜31片,平视镜31连接于第二安装座3的第二端,需要测量岩石粒度时,将第二安装座3从防护罩1中转出,并使平视镜31与放大镜21上下相对设置,用于确定岩石粒度;不需要测量岩石粒度时,放置在防护罩1中,不会对放大镜21的使用造成干扰,减少了刻度对观察效果的干扰;如图2所示,平视镜31上设有测量区32,测量区32设有测量刻度线3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放大镜包括:/n防护罩,其包括顶盖、底盖以及对称连接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的旋转轴和连接板;/n第一安装座,其能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连接有放大镜;/n第二安装座,其能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连接有平视镜,所述平视镜能与所述放大镜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平视镜上设有测量区,所述测量区设有测量刻度线和粒度图版,所述粒度图版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圆圈,且多个所述圆圈的直径均相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放大镜包括:
防护罩,其包括顶盖、底盖以及对称连接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的旋转轴和连接板;
第一安装座,其能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连接有放大镜;
第二安装座,其能转动的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能旋入或者旋出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连接有平视镜,所述平视镜能与所述放大镜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平视镜上设有测量区,所述测量区设有测量刻度线和粒度图版,所述粒度图版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圆圈,且多个所述圆圈的直径均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圆圈按直径递增的方式排列设置,所述粒度图版还包括用于标识各所述圆圈所界定的岩石名称的指示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的背向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连接有挂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放大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鲁张荣虎赵继龙王俊鹏王力宝杨钊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