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90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9
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功能单一,将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麻烦,还需要将取出的标本进行沥干操作繁琐,并且浸泡标本的装置不易清洗的问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铰接有两个可翻转的盖板,两个盖板前后对称排布,箱体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架,每个盖板的内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下方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支撑架的上端,同时翻转盖板形成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标本处理
,尤其是涉及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病理科是大型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病理诊断工作,包括通过活体组织检查、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尸体剖检,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查明死亡原因。目前病理科在进行病理分析时,需要将患病组织制成标本,而进行标本制作时,需要进行预处理,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现有的固定液渗透入组织的方式大多通过静置浸泡,且将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麻烦,取出后还需将手持镊子将组织上携带多余的固定液进行沥干,导致整个过程耗时较长,效率低,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并且浸泡标本的装置不易清洗,这样的装置明显不符合现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功能单一,将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麻烦,还需要将取出的标本进行沥干操作繁琐,并且浸泡标本的装置不易清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铰接有两个可翻转的盖板,两个盖板前后对称排布,箱体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架,每个盖板的内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下方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支撑架的上端,同时翻转盖板形成支撑架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前方啮合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二转轴,第三齿轮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滤网板,第二齿轮转动形成两个滤网板同时反向开合的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前方设有齿条,齿条固定连接于箱体内部前侧面;所述支撑架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齿条的左侧且与其啮合,第一齿轮的后侧同轴固接有蜗杆,蜗杆下方啮合有蜗轮,蜗轮和左侧的第二齿轮同轴固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条。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球阀,球阀内转动连接有换向开关。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下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滤网盒。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功能单一,将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麻烦,还需要将取出的标本进行沥干操作繁琐,并且浸泡标本的装置不易清洗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盖板打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盖板和支撑架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架和滤网盒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齿条和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配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3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滤网板示意图。图中标号:1-箱体、2-刻度条、3-盖板、4-把手、5-换向开关、6-球阀、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支撑架、10-滤网盒、11-第一齿轮、12-蜗杆、13-蜗轮、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齿条、17-滤网板、18-第一转轴、19-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端铰接有两个可翻转的盖板3,两个盖板3前后对称排布,箱体1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架9,每个盖板3的内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下方铰接有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下端铰接于支撑架9的上端,同时翻转盖板3形成支撑架9上下移动的结构。在日常状态下支撑架9在箱体1的下部,当两个盖板3同时反向翻转的时候,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7翻转,进而实现第二连杆8带动下方铰接的支撑架9向上滑动,并且支撑架9前后两侧都有凸起,与箱体1内侧的凹槽相配合,保证支撑架9只能垂直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9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的前方啮合有第三齿轮15,第二齿轮14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二转轴19,第三齿轮15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滤网板17,第二齿轮14转动形成两个滤网板17同时反向开合的结构。第二齿轮14转动带动左侧啮合第三齿轮15转动,第三齿轮15带动第一转轴18转动,第二齿轮14带动第二转轴19转动,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可在支撑架9上的凸起转动,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进而可以实现两个滤网板17同时反向翻转,实现同时反向开合的结构。所述支撑架9前方设有齿条16,齿条16固定连接于箱体1内部前侧面;所述支撑架9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位于齿条16的左侧且与其啮合,第一齿轮11的后侧同轴固接有蜗杆12,蜗杆12下方啮合有蜗轮13,蜗轮13和左侧的第二齿轮14同轴固接。当支撑架9上下滑动的时候,滑动到箱体1上部的时候,第一齿轮11会与齿条16开始啮合,进而实现第一齿轮11的转动,进而带动蜗杆12转动,蜗杆12带动下方的蜗轮13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左侧同轴固接的第二齿轮14转动。所述箱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条2。刻度条2为透明材质,且上设有刻度,可以通过刻度来观察箱体1内固定液的多少,十分方便。所述箱体1的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球阀6,球阀6内转动连接有换向开关5。换向开关5的下部为一个带有通孔的球体,球体可在球阀6内转动,当需要从箱体1内排出固定液拧动换向开关590度即可,如多需要清洗的时候,同样转动换向开关5,用水冲洗箱体1即可,废液就会通过球阀6排出。所述支撑架9下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滤网盒10。四个滤网盒10会随着支撑架9的上下移动而移动,当滤网盒10内有标本的时候,下降支撑架9,从而将四个滤网盒10浸泡在固定液中,从而将标本浸泡在固定液中,并且支撑架9和固定液不会发生反应。所述盖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拉动把手4可以实现两个盖板3的翻转。本技术使用时,先拉动两个把手4,带动两个盖板3反向翻转,通过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将支撑架9从箱体1的底部移动上来,同时带动支撑架9上的四个滤网盒10上升,当支撑架9上下滑动的时候,滑动到箱体1上部的时候,第一齿轮11会与齿条16开始啮合,进而实现第一齿轮11的转动,进而带动蜗杆12转动,蜗杆12带动下方的蜗轮13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左侧同轴固接的第二齿轮14转动,第二齿轮14转动带动左侧啮合第三齿轮15转动,第三齿轮15带动第一转轴18转动,第二齿轮14带动第二转轴19转动,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可在支撑架9上的凸起转动,第一转轴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端铰接有两个可翻转的盖板(3),两个盖板(3)前后对称排布,箱体(1)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架(9),每个盖板(3)的内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下方铰接有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下端铰接于支撑架(9)的上端,同时翻转盖板(3)形成支撑架(9)上下移动的结构;/n所述支撑架(9)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的前方啮合有第三齿轮(15),第二齿轮(14)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二转轴(19),第三齿轮(15)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滤网板(17),第二齿轮(14)转动形成两个滤网板(17)同时反向开合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端铰接有两个可翻转的盖板(3),两个盖板(3)前后对称排布,箱体(1)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架(9),每个盖板(3)的内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下方铰接有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下端铰接于支撑架(9)的上端,同时翻转盖板(3)形成支撑架(9)上下移动的结构;
所述支撑架(9)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的前方啮合有第三齿轮(15),第二齿轮(14)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二转轴(19),第三齿轮(15)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滤网板(17),第二齿轮(14)转动形成两个滤网板(17)同时反向开合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理科标本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9)前方设有齿条(16),齿条(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定西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