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83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磁性座,包括外壳、两磁性轭铁组、恒磁磁铁、前安装板、后安装板、旋柄和锁紧部,外壳竖直方向设有两磁性轭铁组,外壳的内腔安装恒磁磁铁,外壳的一端固定前安装板,外壳的另一端固定后安装板,旋柄穿过前安装板驱动恒磁磁铁转动且控制恒磁磁铁的吸合或者放开,前安装板的前端或者侧边设有锁紧部,锁紧部限定旋柄位置在恒磁磁铁吸合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坚固、使用过程中不会放开一直保持吸力的磁性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座
本技术涉及计量仪器领域,更具体涉及磁性座。
技术介绍
磁性座应用广泛,通常是用用来连接安装检验仪表对工件、零件进行检测,磁性座里面是一个圆柱体,在其中间放置一条条形的永久磁铁或恒磁磁铁,外面底座位置是一块软磁材料.(软磁材料是指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的一种铁氧体材料),通过转动手柄,来转动里面的磁铁。当磁铁的两极(N或S)呈上下方向时,也就是磁铁的N或S极正对软磁材料底座时,就被磁化了,这个方向上具有强磁,所以能够用于吸住钢铁表面。而当磁铁的两极处于水平方向时,及NS的正中间正对软磁材料底座时(长条形磁铁的正中间只有极小的磁性,可以不记)不会被磁化,所以此时底座上几乎没有磁力,就可以很容易地从钢铁表面取下来了。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磁性座上通常都装夹这测量工具,在测量之后需要进行加工调整,因此不会测量一次就会将磁性座取下,这样由于恒磁磁铁的吸力,以及机器设备的振动,经常会将恒磁磁铁从吸合振动到放开,导致测量工具从加工设备上掉落,造成测量工具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坚固、使用过程中不会放开一直保持吸力的磁性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磁性座,包括外壳、两磁性轭铁组、恒磁磁铁、前安装板、后安装板、旋柄和锁紧部,外壳竖直方向设有两磁性轭铁组,外壳的内腔安装恒磁磁铁,外壳的一端固定前安装板,外壳的另一端固定后安装板,旋柄穿过前安装板驱动恒磁磁铁转动且控制恒磁磁铁的吸合或者放开,前安装板的前端或者侧边设有锁紧部,锁紧部限定旋柄位置在恒磁磁铁吸合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紧部包括第一拉柄、第一限位杆、第一弹簧、开具在前安装板上的第一安装孔和限位孔,第一限位杆上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限位杆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一弹簧被限定在第一固定块与前安装板之间,限位孔设置在旋柄上,第一限位杆的与限位孔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边,第一限位杆另一端连接第一拉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磁性座,包括外壳、两磁性轭铁组、恒磁磁铁、前安装板、后安装板、旋柄和锁紧部,外壳竖直方向设有两磁性轭铁组,外壳的内腔安装恒磁磁铁,外壳的一端固定前安装板,外壳的另一端固定后安装板,旋柄穿过前安装板驱动恒磁磁铁转动且控制恒磁磁铁的吸合或者放开,前安装板的前端或者侧边设有锁紧部,锁紧部限定旋柄位置在恒磁磁铁吸合位置,锁紧部包括第二拉柄、第二限位杆、第二弹簧、开具在前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孔和限位块,第二限位杆上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限位杆穿过第二安装孔,第二弹簧被限定在第二固定块与前安装板之间,限位块连接旋柄上,第一限位杆的与限位孔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二斜边,第一限位杆另一端连接第一拉柄,限位块上设有与第二斜边配合的斜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紧部包括第一压柄、第一铰接轴、第一斜齿、第三弹簧、第二斜齿,前安装板的侧边开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压柄通过第一铰接轴安装在外壳上,第一压柄连接第一斜齿,第一斜齿的背面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第二斜齿与旋柄固定连接,第一斜齿限定第二斜齿顺时针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紧部包括第二压柄、第二铰接轴、第三斜齿、第四弹簧、第四斜齿,前安装板的侧边开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压柄通过第二铰接轴安装在外壳上,第二压柄连接第三斜齿,第三斜齿的底部与外壳之间设有第四弹簧,第四斜齿与旋柄固定连接,第三斜齿限定第四斜齿顺时针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恒磁磁铁与旋柄接触的一端设有凹槽,旋柄上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锁紧部,在旋柄驱动恒磁磁铁吸合以后对旋柄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因为加工设备的振动等原因造成旋柄以及恒磁磁铁的顺时针转动,进而开合失去吸力,造成磁性座以及测量工具掉落损坏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磁性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磁性座的锁紧部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磁性座的锁紧部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磁性座的锁紧部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磁性座的锁紧部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磁性座包括外壳1、两磁性轭铁组2、恒磁磁铁3、前安装板4、后安装板5、旋柄6和锁紧部7,外壳1竖直方向设有两磁性轭铁组2,外壳1的内腔安装恒磁磁铁3,外壳1的一端固定前安装板4,外壳1的另一端固定后安装板5,旋柄6穿过前安装板4驱动恒磁磁铁3转动且控制恒磁磁铁3的吸合或者放开,前安装板4的前端或者侧边设有锁紧部7,锁紧部7限定旋柄6位置在恒磁磁铁3吸合位置。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锁紧部7,在旋柄6驱动恒磁磁铁3吸合以后对旋柄6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因为加工设备的振动等原因造成旋柄6以及恒磁磁铁3的顺时针转动,进而开合失去吸力,造成磁性座以及测量工具掉落损坏情况的发生。锁紧部7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锁紧部7包括第一拉柄711、第一限位杆712、第一弹簧713、开具在前安装板4上的第一安装孔715和限位孔716,第一限位杆712上设有第一固定块717,第一限位杆712穿过第一安装孔715,第一弹簧713被限定在第一固定块717与前安装板4之间,限位孔716设置在旋柄6上,第一限位杆712的与限位孔716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边718,第一限位杆712另一端连接第一拉柄711。通过第一弹簧713将第一限位杆712向外壳1一侧压,在使用过程中旋柄6转动,由于第一限位杆712的上具有第一斜边718,因此第一限位杆712很容易压进与旋柄6连接的限位孔716,栽第一弹簧713的作用下第一限位杆712被限定在限位孔716内,防止旋柄6在转动进而限定旋柄6的位置。当然具体锁紧部7的安装位置需要与旋柄6驱动恒磁磁铁3吸合的位置匹配。需要放开恒磁磁铁3时只需要拉动第一拉柄711使第一限位杆712脱离限位孔716,再旋转旋柄6即可。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磁性座包括外壳1、两磁性轭铁组2、恒磁磁铁3、前安装板4、后安装板5、旋柄6和锁紧部7,外壳1竖直方向设有两磁性轭铁组2,外壳1的内腔安装恒磁磁铁3,外壳1的一端固定前安装板4,外壳1的另一端固定后安装板5,旋柄6穿过前安装板4驱动恒磁磁铁3转动且控制恒磁磁铁3的吸合或者放开,前安装板4的前端或者侧边设有锁紧部7,锁紧部7限定旋柄6位置在恒磁磁铁3吸合位置,锁紧部7包括第二拉柄721、第二限位杆722、第二弹簧723、开具在前安装板4上的第二安装孔724和限位块725,第二限位杆722上设有第二固定块726,第二限位杆722穿过第二安装孔724,第二弹簧723被限定在第二固定块726与前安装板4之间,限位块725连接旋柄6上,第一限位杆712的与限位孔716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二斜边727,第一限位杆712另一端连接第一拉柄711,限位块725上设有与第二斜边727配合的斜边。通过第二弹簧723将第二限位杆722向外壳1一侧压,在使用过程中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磁性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两磁性轭铁组、恒磁磁铁、前安装板、后安装板、旋柄和锁紧部,所述外壳竖直方向设有两磁性轭铁组,所述外壳的内腔安装恒磁磁铁,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前安装板,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固定后安装板,所述旋柄穿过前安装板驱动恒磁磁铁转动且控制恒磁磁铁的吸合或者放开,所述前安装板的前端或者侧边设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限定旋柄位置在恒磁磁铁吸合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磁性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两磁性轭铁组、恒磁磁铁、前安装板、后安装板、旋柄和锁紧部,所述外壳竖直方向设有两磁性轭铁组,所述外壳的内腔安装恒磁磁铁,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前安装板,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固定后安装板,所述旋柄穿过前安装板驱动恒磁磁铁转动且控制恒磁磁铁的吸合或者放开,所述前安装板的前端或者侧边设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限定旋柄位置在恒磁磁铁吸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包括第一拉柄、第一限位杆、第一弹簧、开具在前安装板上的第一安装孔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杆上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限位杆穿过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被限定在第一固定块与前安装板之间,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旋柄上,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与限位孔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边,所述第一限位杆另一端连接第一拉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曼格尼特磁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