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塔内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77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合成氨生产装置中的冷凝塔内件支座,它包括有液氨排出孔(2)、液氨杂质排出孔(12)、冷凝塔二次进口管装入的四通管(1),四通管(1)的管孔与高压筒体(3)底部的孔同轴线,四通管(1)的上端通过焊接与高压筒体成一体,其特征是:高压筒体(3)内底端有底座(9),底座(9)的中部有与高压筒体(3)筒底的孔同轴线并相通的冷凝塔二次进口管的装入孔(13),底座(9)的底端面与高压筒体(3)的底部内面的相对面为面接配合并焊成一体,底座(9)的上口管口边缘有与上端的球头座(8)底端头相配合的环形槽(14),球头座(8)的中部有与底座(9)的孔同轴线的并与四通管孔(11)、底座上的孔(13)相通的冷凝塔二次进口管装入孔的通孔(15),球头座(8)的壁上有与通孔(15)相通的液氨溢流孔(4),球头座(8)上座落有碟形托环(5),碟形托环(5)通过其中部的通孔(7)与球头座(8)端头段配合并焊接成一体,碟形托环(5)的壁上分布有液氨溢流孔(7),碟形托环(5)的上口座落有圆环(6),圆环(6)的环形底面与碟形托环(5)的上口圆环面相配合并焊接成一体,圆环(6)上有横向可旋入调节螺栓的螺孔(18)。(*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氨生产装置中的冷凝塔,尤其涉及冷凝塔内的换热器、分离器的支座。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合成氨生产装置中的冷凝塔(参阅图11),其塔内件,即指塔内上部的换热器19,塔内下部的分离器20。塔内上部的换热器的作用是冷量回收和提高合成塔入气温度、降低氨冷凝器入口循环气温度,塔内下部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分离氨冷凝器冷凝下来的液氨,从而使进入合成塔的氨含量越低越好,控制在3.0~3.5%范围内。现有技术中,合成氨生产装置中的冷凝塔,其冷凝塔内件均为上部悬挂式、即将换热器19、分离器20通过塔内上部的支承圈、吊挂在塔内,换热器与分离器由垫圈密封螺栓连接。在正常生产中。这种悬挂式的结构,因受工艺气流的冲击而振动、晃动,螺栓极易松动,使内件与塔体之间的密封损坏,导至有一部分本应经过冷凝塔换热器、氨冷凝器冷却再经过冷凝塔下部分离,上部提温的循环气直接从冷凝塔一次进口窜至了二次进口,造成合成塔入口气体中氨含量增高,氨净值降低,氨产量下降。上部换热器与下部分离器相连接的螺栓也因工艺气流的冲击极易产生松动,造成密封垫漏气,使入合成塔中的氨含量增高,也会使氨产量下降。冲击、振动、晃动达到一定极限时,压紧填料上部固定的螺栓被剪断、支承圈也因晃动而脱落,迫使系统停车检修,严重时造成整台设备报费,损失将在百万元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氨冷凝塔内的换热器、分离器不会因受到工艺气流冲击影响,确保生产装置正常运行的氨冷凝塔的内件支座。冷凝塔内件支座,它包括有液氨排出孔、液氨杂质排出孔、冷凝塔二次进口管装入孔的四通管,四通管的管孔与高压筒体底部的孔同轴线,四通管的上部通过焊接与高压筒体成一体,其特点是高压筒体内底端有底座,底座的中部有与高压筒体底的孔同轴线并相通的冷凝塔二次进口管的装入孔,底座的底端面与高压筒体的底部内面的相对面为面接触配合,并焊接成一体,底座的上口管口边缘有与上端的球头座底端头相配合的环形座槽,球头座的中部有与底座的孔同轴线的并与四通管孔、底座上的孔相通的二次进气管的装入孔的通孔,球头座的壁上有与通孔相通的液氨溢流孔,球头座上座落有碟形托环,碟形托环通过其中部的通孔与球头座端头段相配合并焊接成一体,碟形托环的壁上有液氨溢流孔,碟形托环的上口座落有圆环,圆环的环形底面与碟形托环的上口圆环面相接触配合并焊成一体,圆环上有横向的可旋入调节螺栓的螺孔。冷凝塔内件支座,它支承着称之为内件的冷凝器和分离器,它不受工艺气流冲击的影响,确保了合成氨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免受因工艺气流冲击对冷凝塔的损坏造成的重大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冷凝塔内件支座结构图。图2是图1中底座9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球头座8的剖面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1中碟形托环7的剖面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1中圆环6的剖面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冷凝塔内件支座的安装位置图。图11是现有技术中冷凝塔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案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冷凝塔内件支座,它包括有液氨排出孔2、液氨杂质排出孔12,冷凝塔二次进口管21(另参阅图10)装入孔的四通管1,四通管1的管孔与高压筒体3底部的孔同轴线,四通管1的上端通过焊接与高压筒体3成一体,其特点是高压筒体3内底端有底座9(另参阅图2、图3),底座9的中部有与高压筒体3筒底的孔同轴线并相通的冷凝塔二次进口管21的装入孔13,底座9的底端面与高压筒体3的底部内面的相对面为面接触配合并焊接成一本,底座9的上口管口边缘有与上端的球头座8底端头相配合的环形座槽14(另参阅图4、图5)球头座8的中部有与底座9的孔同轴线的并与四通管孔11、底座上的孔13相通的冷凝塔二次进口管的装入孔的通孔15,球头座8的壁上有与通孔15相通的液氨溢流孔4,球头座8上座落有碟形托环5,碟形托环5通过其中部的通孔17与球头座8端头段相配合并焊接成一体,碟形托环5的壁上分布有液氨溢流孔7,碟形托环5的上口座落有圆环6,圆环6的环形底面与碟形托环5的上口圆环面相配合并焊接成一体,圆环6上有横向的可旋入调节螺栓的螺孔18。为了便于安装内件支座时的调整,球头座与碟形托环采用螺纹配合,螺纹口处经焊接成一体。权利要求1.一种合成氨生产装置中的冷凝塔内件支座,它包括有液氨排出孔(2)、液氨杂质排出孔(12)、冷凝塔二次进口管装入的四通管(1),四通管(1)的管孔与高压筒体(3)底部的孔同轴线,四通管(1)的上端通过焊接与高压筒体成一体,其特征是高压筒体(3)内底端有底座(9),底座(9)的中部有与高压筒体(3)筒底的孔同轴线并相通的冷凝塔二次进口管的装入孔(13),底座(9)的底端面与高压筒体(3)的底部内面的相对面为面接配合并焊成一体,底座(9)的上口管口边缘有与上端的球头座(8)底端头相配合的环形槽(14),球头座(8)的中部有与底座(9)的孔同轴线的并与四通管孔(11)、底座上的孔(13)相通的冷凝塔二次进口管装入孔的通孔(15),球头座(8)的壁上有与通孔(15)相通的液氨溢流孔(4),球头座(8)上座落有碟形托环(5),碟形托环(5)通过其中部的通孔(7)与球头座(8)端头段配合并焊接成一体,碟形托环(5)的壁上分布有液氨溢流孔(7),碟形托环(5)的上口座落有圆环(6),圆环(6)的环形底面与碟形托环(5)的上口圆环面相配合并焊接成一体,圆环(6)上有横向可旋入调节螺栓的螺孔(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氨生产装置中的冷凝塔内件支座,其特征是球头座(8)与碟形托环(5)采用螺纹配合,螺纹口处经焊接成一体。专利摘要一种合成氨生产装置中的冷凝塔内件支座,它由高压筒体,安装冷凝塔二次进口管的四通管,底座、球头座、碟形托环、圆环所构成,被称之为冷凝塔内件的冷凝器、分离器座落在高压筒体底端的支座上,它不受工艺气流的冲击、振动,晃动的影响,生产中不存在因工艺气流冲击、振动、晃动而发生剪断螺栓,破坏密封的故障,确保合成氨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免受因冷凝塔内件损坏造成的重大损失。文档编号F28C1/00GK2510811SQ0126884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日专利技术者曹昭军, 杨贵州, 于光明, 李海鸣, 于欣蕾 申请人:兖矿鲁南化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昭军杨贵州于光明李海鸣于欣蕾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鲁南化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