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76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烘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其包括控制器、烘干腔、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所述烘干腔内布置有若干加热管,所述烘干腔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前端依次布置有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三通转换阀与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与鼓风机连通,其对砂型烘干过程中,在高温烘干阶段,实现烘干腔内空气不断循环,使炉内湿度不断降低,炉内温度迅速上升,在降温阶段,实现炉内与外界空气流通,使残余蒸汽和水分排出,提高了砂型的烘干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烘干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铸造是一种将金属加热成液态,然后将液态金属浆浇注至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中,使液态金属浆在外力,如压力、重力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形成具有型腔形状的铸件的工艺方法,砂型经过烘干可以增加其强度和透气性,减少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保证铸件的质量。在砂型烘干过程中,现有技术有利用加热罩、远红外炉等对型砂进行烘干,但是烘干过程中,温度过高,会造成表层烘干,内层还有较多水分,同时会造成表层砂型烧坏,温度低,烘干周期长,也会造成烘干不完全,其残水在浇注过程中将分解为气体,都会影响铸件的品质,而且在砂型烘干过程中,温度要经过低温——高温——降温三个温度过程,低温过程中,尽量减少表层和内层的水分流失,尽量减小砂型的表层温度和内层温度的温差,在高温阶段,实现砂型迅速干燥,加大空气的流通循环,增大砂型内水分的蒸发,减少炉内的湿度,使砂型迅速干燥。降温阶段,停止加热,使炉内温度降低至出炉温度,在降温过程中,由于砂型本身储热,还有蒸汽和水分排出,现有干燥装置效果都不理想,不能根据砂型烘干过程的温度阶段,实现不同阶段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其对砂型烘干过程中,在高温烘干阶段,实现烘干腔内空气不断循环,使炉内湿度不断降低,炉内温度迅速上升,在降温阶段,实现炉内与外界空气流通,使残余蒸汽和水分排出,提高了砂型的烘干品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包括控制器、烘干腔、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所述烘干腔内布置有若干加热管,所述烘干腔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前端依次布置有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三通转换阀与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与鼓风机连通。优选的,所述烘干腔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烘干腔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其包括控制器、烘干腔、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所述烘干腔内布置有若干加热管,所述烘干腔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前端依次布置有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三通转换阀与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与鼓风机连通,其对砂型烘干过程中,在高温烘干阶段,实现烘干腔内空气不断循环,使炉内湿度不断降低,炉内温度迅速上升,在降温阶段,实现炉内与外界空气流通,使残余蒸汽和水分排出,提高了砂型的烘干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烘干腔2——空气预热器3——鼓风机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第一进风口7——第一通风管8——第二通风管9——三通转换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其包括可编程的控制器,烘干腔1,空气预热器2和鼓风机3,烘干腔1内设置有若干加热管,加热管均匀布置在烘干腔1的四周,使砂型在烘干腔1内均匀受热,烘干腔1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分别设置于烘干腔1的两侧,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分别设置有电磁阀,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打开实现炉内空气对流,烘干腔1设置有第一进风口6,第一进风口6前端依次布置有空气预热器2和鼓风机3,第一出风口4通过三通转换阀9分别连接第一通风管7和第二通风管8,第一通风管7与鼓风机连通,烘干腔1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对烘干腔1内的温度监测。工作时,第一段,低温预热阶段,烘干腔1的各出风口和进风口都关闭,电加热启动,使烘干腔1内水蒸汽不外逸,减少砂型表层的水分蒸发,保持原有的湿度,增大砂型的导热性,使砂型内层和表层的温差尽量减小,完成砂型的预热;第二段,高温加热阶段,经过预热阶段处理,砂型的表层和内层温差小,此阶段快速升温,增强炉内空气循环,湿度降低,打开第一出风口4、预热器2,外部空气经鼓风机3进入空气预热器2加热,进入烘干腔1内,第一出风口4连接的通过三通转换阀9与第一通风管7连通,第二通风管8关闭,炉内带水分的蒸汽再经过鼓风机3再进入烘干腔1内,减少了热量损失,此阶段,通过烘干腔1预热后的空气不断循环,使烘干腔1内的湿度不断降低;第三阶段,降温阶段,停止对烘干腔1加热,空气预热器2和鼓风机3停止工作,打开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电磁阀,第一出风口4的三通三通转换阀9与第二通风管8连通,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实现烘干腔1空气对流,带走砂型残余水分。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烘干腔(1)、空气预热器(2)和鼓风机(3),所述烘干腔(1)内布置有若干加热管,所述烘干腔(1)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第二出风口(5)和第一进风口(6),所述第一进风口(6)前端依次布置有所述空气预热器(2)和所述鼓风机(3),所述第一出风口(4)通过三通转换阀(9)与第一通风管(7)和第二通风管(8)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7)与所述鼓风机(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三段式铸造型砂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烘干腔(1)、空气预热器(2)和鼓风机(3),所述烘干腔(1)内布置有若干加热管,所述烘干腔(1)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第二出风口(5)和第一进风口(6),所述第一进风口(6)前端依次布置有所述空气预热器(2)和所述鼓风机(3),所述第一出风口(4)通过三通转换阀(9)与第一通风管(7)和第二通风管(8)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7)与所述鼓风机(3)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谷城德科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