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71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它包括外壳和出风口,还包括内腔、空调组件以及新风组件,其中:所述内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前腔部分和后腔部分,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前腔部分的侧壁上;所述空调组件位于所述前腔部分内;所述新风组件位于所述后腔部分内;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新风系统相连通、且与所述回风系统相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新风系统相连通、且与所述空调组件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兼具制冷、制热和新风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
本技术涉及密闭环境下的空气调节
,更具体地说它是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
技术介绍
传统空调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与室外机通过管道连接,并且室外机内设置有压缩机以及冷凝器(换热器),室内机内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冷凝器)、制冷剂在压缩机内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冷凝器中的一者内凝气放热。在另一者中蒸发吸热;对室内环境实现制热或制冷功能。现在市场上的空调产品一般不具备新风功能。多联式空调,属于一种中央空调,用一台室外机通过管道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夏天配合室内机制冷,冬天配合室内机制热。这种类型的多联式空调或者中央空调,也无法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不具有新风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因为有了空调机,人们在夏天可以制冷降温,冬天也可以有温暖如春的享受。但是,要想有更好的空气品质和生活环境就不可能了,因为空调机无论是制冷或者制热都需关闭门窗,这样室内就没有新鲜空气。室内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通就会缺少氧气,人们就会感觉不舒适,胸闷、气短,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这就是所谓的“空调综合症”。如果是人群密集场所,像学校教室、幼儿园、会议室,这种由于缺氧造成的空气污染情况会更加严重。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90%是因为缺氧造成的。如果有一台这样的机器,天气热时能制冷,天冷时能制热,而无论制冷或制热的同时也能有一定比例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室内,而且每当春秋季节空调停用时,该机器又能作为一台新风空气净化机亟需使用,这将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一款家用电器,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一款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上述家用电器产品。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空调机或中央空调机无法兼具制冷、制热和新风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制冷、制热和新风模式的空调机,以填补市场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兼具制冷、制热和新风功能,全天候、具有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新风模式、制热和新风模式以及制冷和新风模式,提高空调的使用效率,节省空间,节省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包括外壳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腔、空调组件以及新风组件,其中:所述内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腔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前腔部分和后腔部分,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前腔部分的侧壁上;所述空调组件位于所述前腔部分内;所述新风组件位于所述后腔部分内;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新风系统相连通、且与所述回风系统相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新风系统相连通、且与所述空调组件相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交换器横向放置于所述后腔部分内;所述热交换器呈六边体结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新风进风侧面、回风进风侧面、新风出风侧面和回风出风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显示屏设于所述外壳前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出风口下方;有导风板活动连接于出风口上;有感应系统设置于所述后腔部分上、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上方;所述感应系统位于所述新风系统和所述回风系统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组件包括冷凝器/散热器、辅热器、接水槽、电控板、冷热风机、冷热滤网和送风风道;所述辅热器位于所述冷凝器/散热器上;所述冷凝器/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前腔部分上部;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冷凝器/散热器下端;所述电控板位于所述接水槽下方;所述冷热滤网位于所述接水槽和所述电控板前端;所述冷热风机固定于所述电控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进风口、新风进风管道、新风出风口、新风进风腔、新风出风腔、新风通道、过滤腔和新风电机腔;所述新风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后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后腔部分上部;所述新风出风口位于所述新风进风腔内、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下端;所述新风进风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下端、且与所述新风进风侧面相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通过所述新风进风管道连通;所述新风进风管道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侧方;有密封盖位与所述热交换器呈并列设置;所述密封盖位于所述新风进风管道上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腔和所述新风电机腔位于所述后腔部分上端;所述过滤腔与所述新风电机腔呈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新风电机腔下方、位于所述新风出风腔上方;所述过滤腔包括初效滤网腔和高效滤网腔,所述高效滤网腔位于所述初效滤网腔上端、且与所述初效滤网腔呈叠置放置;所述第一隔板上端连接于所述过滤腔内端面下端;所述新风电机腔位于所述出风口侧方、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有新风电机固定于所述新风电机腔内、且固定于所述外壳顶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进风口、回风进风腔、回风通道、回风出风腔、回风电机和回风出风口;所述回风进风腔位于所述新风出风腔下方;所述回风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两侧面上、且位于所述回风进风腔两侧面上;所述回风进风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上端、且与所述回风进风侧面相连通;所述回风出风腔位于所述新风进风腔下方;所述回风电机位于所述回风出风腔内;所述回风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后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后腔部分下部;所述回风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出风腔相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回风进风腔之间,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上端、与所述新风出风侧面相连通;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新风出风腔相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新风进风腔之间,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下端、与所述回风出风侧面相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回风出风腔相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交换器的内侧面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有第四隔板固定于所述内腔两侧面,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新风出风腔与所述回风进风腔之间;所述新风进风口固定于所述第四隔板上端面;所述第四隔板外侧面设置有向下折弯结构;有第五隔板位于所述新风进风腔与所述回风出风腔之间;所述新风出风口固定于所述第五隔板上端面;所述第五隔板外侧面设置有向上折弯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设置有空调组件和新风组件,调组件与新风组件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本技术兼具制冷、制热和新风功能,具有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新风模式、制热和新风模式以及制冷和新风模式;提高空调的使用效率,节省空间,节省成本;(2)本技术工作简便,节能降耗,高效安全;因为安装有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为70%-80%,因此,在使用新风时,对室内空气温度的扰动是很微小的,能量得到有效回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3)本技术空调组件与新风组件共用出风口,即出风口为制冷空气、制热空气以及新风空气的共用出风口,布局合理,节省空间,节省成本;(4)本技术是一款智能型的三合一机器,兼具制冷、制热、清洁新风(经过滤后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包括外壳(3)和出风口(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腔(8)、空调组件(5)以及新风组件(6),其中:/n所述内腔(8)设置在所述外壳(3)内,所述内腔(8)通过第一隔板(7)分隔为前腔部分(1)和后腔部分(2),所述出风口(4)位于所述前腔部分(1)的侧壁上;/n所述空调组件(5)位于所述前腔部分(1)内;/n所述新风组件(6)位于所述后腔部分(2)内;/n所述新风组件(6)包括新风系统(6.1)、回风系统(6.2)和热交换器(6.3);所述热交换器(6.3)与所述新风系统(6.1)相连通、且与所述回风系统(6.2)相连通;/n所述出风口(4)与所述新风系统(6.1)相连通、且与所述空调组件(5)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包括外壳(3)和出风口(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腔(8)、空调组件(5)以及新风组件(6),其中:
所述内腔(8)设置在所述外壳(3)内,所述内腔(8)通过第一隔板(7)分隔为前腔部分(1)和后腔部分(2),所述出风口(4)位于所述前腔部分(1)的侧壁上;
所述空调组件(5)位于所述前腔部分(1)内;
所述新风组件(6)位于所述后腔部分(2)内;
所述新风组件(6)包括新风系统(6.1)、回风系统(6.2)和热交换器(6.3);所述热交换器(6.3)与所述新风系统(6.1)相连通、且与所述回风系统(6.2)相连通;
所述出风口(4)与所述新风系统(6.1)相连通、且与所述空调组件(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6.3)横向放置于所述后腔部分(2)内;
所述热交换器(6.3)呈六边体结构;所述热交换器(6.3)包括新风进风侧面(6.31)、回风进风侧面(6.32)、新风出风侧面(6.33)和回风出风侧面(6.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有显示屏(9)设于所述外壳(3)前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出风口(4)下方;
有导风板活动连接于出风口(4)上;
有感应系统(10)设置于所述后腔部分(2)上、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6.3)上方;
所述感应系统(10)位于所述新风系统(6.1)和所述回风系统(6.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组件(5)包括冷凝器/散热器(5.1)、辅热器(5.2)、接水槽(5.3)、电控板(5.4)、冷热风机(5.5)、冷热滤网(5.6)和送风风道(5.7);所述辅热器(5.2)位于所述冷凝器/散热器(5.1)上;所述冷凝器/散热器(5.1)固定于所述前腔部分(1)上部;所述接水槽(5.3)位于所述冷凝器/散热器(5.1)下端;所述电控板(5.4)位于所述接水槽(5.3)下方;所述冷热滤网(5.6)位于所述接水槽(5.3)和所述电控板(5.4)前端;所述冷热风机(5.5)固定于所述电控板(5.4)与所述第一隔板(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空气智能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6.1)包括新风进风口(6.11)、新风进风管道(6.12)、新风出风口(6.13)、新风进风腔(6.14)、新风出风腔(6.15)、新风通道(6.16)、过滤腔(6.17)和新风电机腔(6.18);
所述新风进风口(6.11)位于所述外壳(3)后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后腔部分(2)上部;
所述新风出风口(6.13)位于所述新风进风腔(6.14)内、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6.3)下端;
所述新风进风腔(6.14)位于所述热交换器(6.3)下端、且与所述新风进风侧面(6.31)相连通;
所述新风进风口(6.11)与所述新风出风口(6.13)通过所述新风进风管道(6.12)连通;
所述新风进风管道(6.12)位于所述热交换器(6.3)侧方;有密封盖(6.19)位与所述热交换器(6.3)呈并列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一飞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