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60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绳索、减震压板和底压杆,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压杆,且减震压杆的上端面固定有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的上表面贴合有设备主体,所述减震压板安装有设备主体的上端面,且设备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所述装置本体的侧表面固定有底仓,所述底压杆安装于底仓的内部,且底压杆侧表面固定有挂板,所述底压杆的下方设置有横板,且横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杆。该机电设备减震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两组对称设计,通过调节两组装置的间隔,进而使得该装装置可以承载宽度不同的设备,具有较强的适用能力,且可以对设备进行各个角度的减震,相较于竖直方向的减震效果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震设备
,具体为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机电设备一般指机械、电器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多指除土工、木工、钢筋、泥水之外的机械、管道设备的统称,机电设备应用广泛,机电设备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减震装置就是具有减震效果的一类装置的统称,机电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往往伴随着电机等机械设备的运转,一般会产生较大的震动,震动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同样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目前,机电设备的底座损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只做到了底部的减震,无法解决设备产生横向震动的问题,且设备一般配备特定的减震底座,适用能力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目前,机电设备的底座损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只做到了底部的减震,无法解决设备产生横向震动的问题,且设备一般配备特定的减震底座,适用能力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减震压板和底压杆,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压杆,且减震压杆的上端面固定有承载底座,所述承载底座的上表面贴合有设备主体,所述减震压板安装有设备主体的上端面,且设备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所述装置本体的侧表面固定有底仓,所述底压杆安装于底仓的内部,且底压杆侧表面固定有挂板,所述底压杆的下方设置有横板,且横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杆。r>优选的,所述减震压杆与装置本体的内表面之活动连接,且减震压杆和装置本体均关于设备主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侧端面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内部贯穿有侧杆,所述侧挡板与侧杆的侧端面活动连接,且侧挡板关于设备主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减震压板的外形结构为镂空网状设计,且减震压板的上端面固定有挡槽,所述绳索呈Y形分布。优选的,所述底压杆的侧端面固定有挂板,且挂板与绳索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优选的,所述底压杆的外形结构为U形结构,且底压杆与底仓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板的外表面贯穿有螺母把手,且内杆与横板通过活动连接构成伸缩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减震压杆与装置本体通过压强起到较强的缓冲能力,降低震感,且装置本体通过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降低对地面造成的压损,提高承载能力,设置的侧杆的目的是实现对设备主体侧表面的挤压,使得设备主体与装置本体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样利用侧挡板与侧杆之间的真空压强降低震感,便于使用;2.设置的减震压板采用镂空设计,可以降低该减震压板的整体重量,降低对设备主体表面的压迫,最大化不影响设备主体本体的正常散热,结构设计合理,便于使用,设置的绳索采用Y形设计,提高减震压板向下压迫的稳定,而且挂板设置了多组,使得挂钩具有多组压力选择,实现对不同设备的减震要求;3.该装置通过内杆的拉伸实现左右两组装置本体的距离的调节,进而使得该装置适用于体型宽度不同的机电设备,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能力,利用底压杆与底仓之间的压强进一步提高设备主体竖直方向的减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压板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压杆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减震压杆;3、承载底座;4、连接板;5、侧杆;6、侧挡板;7、设备主体;8、减震压板;9、挡槽;10、绳索;11、底仓;12、底压杆;13、挂板;14、横板;15、内杆;16、螺母把手。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绳索10、减震压板8和底压杆12,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压杆2,且减震压杆2的上端面固定有承载底座3,承载底座3的上表面贴合有设备主体7,减震压板8安装有设备主体7的上端面,且设备主体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6,装置本体1的侧表面固定有底仓11,底压杆12安装于底仓11的内部,且底压杆12侧表面固定有挂板13,底压杆12的下方设置有横板14,且横板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杆15,减震压杆2与装置本体1的内表面之活动连接,且减震压杆2和装置本体1均关于设备主体7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其作用是设置的减震压杆2与装置本体1内部之间具有一定的压强,通过压强起到较强的缓冲能力,降低震感,且装置本体1的下底面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降低对地面部分区域造成的压损,提高承载能力;装置本体1的侧端面固定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内部贯穿有侧杆5,侧挡板6与侧杆5的侧端面活动连接,且侧挡板6关于设备主体7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其作用是设置的侧杆5的目的是通过与连接板4的螺纹连接,可以推动侧杆5端口连接有侧挡板6向设备主体7处移动,实现对设备主体7侧表面的挤压,使得设备主体7与装置本体1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样利用侧挡板6与侧杆5之间的真空压强降低震感,便于使用,减震压板8的外形结构为镂空网状设计,且减震压板8的上端面固定有挡槽9,绳索10呈Y形分布,其作用是设置的减震压板8采用镂空设计,可以降低该减震压板8的整体重量,降低对设备主体7表面的压迫,且采用镂空设计可以在向下挤压设备主体7的同时,最大化不影响设备主体7本体的正常散热,结构设计合理,便于使用;底压杆12的侧端面固定有挂板13,且挂板13与绳索10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底压杆12的外形结构为U形结构,且底压杆12与底仓11的内表面活动连接,其作用是设置的绳索10采用Y形设计,且通过两组挡槽9对绳索10进行位置的限制,提高减震压板8向下压迫的稳定,而且挂板13设置了多组,使得绳索10下底面的挂钩具有多组压力选择,实现对不同设备的减震要求,横板14的外表面贯穿有螺母把手16,且内杆15与横板14通过活动连接构成伸缩结构,其作用是该装置横板14通过内部内杆15的拉伸实现左右两组装置本体1的距离的调节,进而使得该装置适用于体型宽度不同的机电设备,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能力,利用底压杆12与底仓11之间的压强进一步提高设备主体7竖直方向的减震能力。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减震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1、减震压板8和底压杆12组成,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调节两组装置本体1之间的间隔,通过拉伸横板14内部的内杆15,使得横板14向两侧延伸,进而使得两组承载底座3与设备主体7的下底面的间隔保持一致,即可旋转螺母把手16,使得螺母把手16的端口抵住内杆15,这样就将横板14的长度进行固定;然后即可将设备主体7的下底面平稳的放置在两组承载底座3的上方,然后即可将Y形的绳索10穿过挡槽9的内部,并与装置本体1进行固定,然后在将绳索10的另一端向下拉伸,使得下方的挂钩搭挂在挂板13上,由于挂板13等距分布设置了多组,根据所需减震效果和设备主体7的抗压能力的不同,与不同位置的挂板13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绳索(10)、减震压板(8)和底压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压杆(2),且减震压杆(2)的上端面固定有承载底座(3),所述承载底座(3)的上表面贴合有设备主体(7),所述减震压板(8)安装有设备主体(7)的上端面,且设备主体(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6),所述装置本体(1)的侧表面固定有底仓(11),所述底压杆(12)安装于底仓(11)的内部,且底压杆(12)侧表面固定有挂板(13),所述底压杆(12)的下方设置有横板(14),且横板(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杆(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绳索(10)、减震压板(8)和底压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压杆(2),且减震压杆(2)的上端面固定有承载底座(3),所述承载底座(3)的上表面贴合有设备主体(7),所述减震压板(8)安装有设备主体(7)的上端面,且设备主体(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6),所述装置本体(1)的侧表面固定有底仓(11),所述底压杆(12)安装于底仓(11)的内部,且底压杆(12)侧表面固定有挂板(13),所述底压杆(12)的下方设置有横板(14),且横板(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压杆(2)与装置本体(1)的内表面之活动连接,且减震压杆(2)和装置本体(1)均关于设备主体(7)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