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7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一种阻尼器,包括:流体入口部,流体入口部用于将流体送入阻尼器中;流体出口部,流体出口部用于接收从阻尼器流出的流体;设置在流体入口部与流体出口部之间的阻尼管,其中,流体入口部、流体出口部和阻尼管流体连通;阻尼杆,阻尼杆构造成能从阻尼管外部伸入阻尼管内部并在阻尼管内部沿阻尼管的长度方向运动,阻尼杆的尺寸设置成使得流经阻尼管的流体能流动通过阻尼杆与阻尼管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而提供了一种可调流量的小流量阻尼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和调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小流量阻尼器。
技术介绍
流量阻尼器是一种通常用于液路或气路系统中的调节控制部件,用来消除压力液路或气路、尤其是高压液路或气路中的压力脉动(波动),使管路压力连续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同时在阻尼器出口端保证有连续及稳定的液体或气体输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多数流量阻尼器一般都是针对大流量高压的高压流路设计,而对于小流量(例如≤5ml/分钟)的液体和气体流路,鲜有可调及高精度的流量阻尼器。一种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小流量阻尼器采用如下结构:在均匀截面的流动通道内腔中设置一从流动通道的内周壁向内延伸的阻尼壁,在该阻尼壁内部留有一个阻尼孔,从而通过对流路截面的突变来实现阻尼功能。另一种常见的小流量阻尼器系列设计有如下结构:采用一根固定长度的细管,整条细管的内孔孔径很小,从而实现流路的阻尼功能。不同长度的细管对应不同的阻尼能力,细管越长阻尼能力越大。上述两种小流量阻尼器均不能实现阻尼的动态调整,如若需要提高或降低流路系统的阻尼,必须更换阻尼器以实现目的。且如若流路系统为高压高温的液体环境,液体由于在流动截面受阻的流路处两端压差较大而温度无法及时下降,输出端极易汽化导致流体损失或系统功能失效。此外,由于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均涉及直接通过流路结构形成极小的高精度截面(例如截面直径为约0.01-0.09mm的截面),这就使得往往无法通过优选的金属件来制作相应流路,而要通过塑料挤出的方式来实现。由上可知,需要一种用于小流量的阻尼器,该小流量阻尼器要能够方便可靠地实现阻尼调节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流量的小流量阻尼器。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流体入口部,所述流体入口部用于将流体送入所述阻尼器中;流体出口部,所述流体出口部用于接收从所述阻尼器流出的流体;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部与所述流体出口部之间的阻尼管,其中,所述流体入口部、所述流体出口部和所述阻尼管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还包括:阻尼杆,所述阻尼杆构造成能从所述阻尼管外部伸入所述阻尼管内部并在所述阻尼管内部沿所述阻尼管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阻尼杆的尺寸设置成使得流经所述阻尼管的流体能流动通过所述阻尼杆与所述阻尼管之间的间隙。该技术方案通过阻尼杆伸入阻尼管且在阻尼杆外周与阻尼管内周之间形成间隙实现了小流量阻尼效果,并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改变重合长度来调节阻尼的大小。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阻尼器还包括入口端流路分配块和出口端流路分配块,所述流体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中,所述流体出口部设置在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中,且所述阻尼杆经由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或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流体密封地伸入所述阻尼管内部。通过将阻尼器的各个部件集成到流路分配块中的设置,大大简化了流路的布置结构,并有利于实现流路的密封。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接纳所述阻尼杆的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或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内设置有T形管路,所述T形管路具有三个支路,其中,第一支路作为所述流体入口部或所述流体出口部,第二支路通向所述阻尼管,第三支路供所述阻尼杆穿过且流体密封。针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T形管路来安装布置各个组件,使得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结构紧凑,流路顺畅。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阻尼器包括多个所述阻尼管,并且,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和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中的流路布置成使得多个所述阻尼管在所述流体入口部与所述流体出口部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多个阻尼管的设置丰富了本技术的阻尼器的应用场景,使得阻尼器的阻尼调节范围更大。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阻尼管外部设有所述阻尼杆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阻尼杆伸入或缩出所述阻尼管。驱动机构的设置有利于阻尼器流量调节的自动化,能够基于实际情况自动地对阻尼器的阻尼大小进行实时调节。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阻尼杆的一端装配在阻尼杆支承盘上,且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阻尼杆支承盘沿阻尼杆支承盘运动路径运动而带动所述阻尼杆伸入或缩出所述阻尼管。这种方案对于多个阻尼杆的实施例特别有利,即借助阻尼杆支承盘,通过对阻尼杆支承盘的操纵来同时操纵多个阻尼杆。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阻尼杆支承盘上设有定位标记,所述阻尼器通过检测所述定位标记来确定所述阻尼杆支承盘在所述阻尼杆支承盘运动路径上的位置。定位标记的设置有利于为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阻尼杆支承盘的位置信息,从而有利于对阻尼杆的控制。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阻尼器包括沿所述阻尼杆支承盘的运动路径设置的两个传感器,用于标定所述阻尼杆支承盘在所述阻尼杆支承盘运动路径上的极限运动位置。在极限运动位置设置传感器既可以用作计算当前位置的行程原点也可提供超行程保护。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阻尼杆沿着从所述流体出口部朝向所述流体入口部的方向伸入所述阻尼管内部,且所述阻尼杆设置成能从阻尼管的与所述流体入口部流体连通的阻尼管出口伸出至所述流体入口部中,并且,在所述流体入口部中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能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活塞能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运动至靠近所述阻尼管的连通位置,在所述连通位置中,所述流体入口部与所述阻尼管的流体连通得以保持,且所述活塞能被所述阻尼杆推动至远离所述阻尼管的阻断位置,在所述阻断位置中,所述流体入口部与所述阻尼管的流体连通被所述活塞阻断。该技术方案实现了阻尼器完全阻断流体流动的技术效果,进一步丰富并完善了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阻尼调节范围。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流体入口部内设置有朝向所述阻尼管逐渐扩张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最小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活塞的外径。锥形孔的设置为连通位置和阻断位置的设置和实现提供了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案。根据本技术的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活塞的靠近所述阻尼管的端面设有凹部,所述凹部布置成使得当所述活塞在所述连通位置抵靠所述阻尼管时,所述流体入口部中的流体能经由所述凹部流入所述阻尼管中。凹部的设置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连通位置实现流体入口部与阻尼管的流体连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阻尼器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针对小流量流路提供了稳定流路的压力并实现保压功能;(2)可通过调节阻尼器的设置实现不同的阻尼能力;(3)对于高压高温的液体系统还兼具有通过流过阻尼管的长度而冷凝的功能。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流量阻尼器,同时实现阻尼在线调整功能,可以用来匹配流路系统对压力和流量的不同应用要求;同时还可具有完全阻断流路功能,即实现开关阀的功能。应了解的是,上文的一般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说明了各种实施例并且旨在提供理解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性质和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器(100),所述阻尼器(100)包括:/n流体入口部(110),所述流体入口部(110)用于将流体送入所述阻尼器(100)中;/n流体出口部(120),所述流体出口部(120)用于接收从所述阻尼器(100)流出的流体;/n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部(110)与所述流体出口部(120)之间的阻尼管(130),其中,所述流体入口部(110)、所述流体出口部(120)和所述阻尼管(130)流体连通,/n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100)还包括:/n阻尼杆(140),所述阻尼杆(140)构造成能从所述阻尼管(130)外部伸入所述阻尼管(130)内部并在所述阻尼管(130)内部沿所述阻尼管(130)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阻尼杆(140)的尺寸设置成使得流经所述阻尼管(130)的流体能流动通过所述阻尼杆(140)与所述阻尼管(130)之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器(100),所述阻尼器(100)包括:
流体入口部(110),所述流体入口部(110)用于将流体送入所述阻尼器(100)中;
流体出口部(120),所述流体出口部(120)用于接收从所述阻尼器(100)流出的流体;
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部(110)与所述流体出口部(120)之间的阻尼管(130),其中,所述流体入口部(110)、所述流体出口部(120)和所述阻尼管(130)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100)还包括:
阻尼杆(140),所述阻尼杆(140)构造成能从所述阻尼管(130)外部伸入所述阻尼管(130)内部并在所述阻尼管(130)内部沿所述阻尼管(130)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阻尼杆(140)的尺寸设置成使得流经所述阻尼管(130)的流体能流动通过所述阻尼杆(140)与所述阻尼管(130)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100)还包括入口端流路分配块(111)和出口端流路分配块(121),所述流体入口部(110)设置在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111)中,所述流体出口部(120)设置在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121)中,且所述阻尼杆(140)经由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111)或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121)流体密封地伸入所述阻尼管(130)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接纳所述阻尼杆(140)的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111)或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121)内设置有T形管路,所述T形管路具有三个支路,其中,第一支路作为所述流体入口部(110)或所述流体出口部(120),第二支路通向所述阻尼管(130),第三支路供所述阻尼杆(140)穿过且流体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100)包括多个所述阻尼管(130),并且,
所述入口端流路分配块(111)和所述出口端流路分配块(121)中的流路布置成使得多个所述阻尼管(130)在所述流体入口部(110)与所述流体出口部(120)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阻尼器(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尼管(130)外部设有所述阻尼杆(140)的驱动机构(150),用于驱动所述阻尼杆(140)伸入或缩出所述阻尼管(1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民卡纳安·斯里尼瓦桑沈杨赵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