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矩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54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矩减震器,其包括:内圈、外圈、弹性缓冲材料和若干雁形滚柱,其中,内圈的外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滚柱安装槽,滚柱安装槽的轴线方向与内圈的轴线方向平行;雁形滚柱位于弹性缓冲材料与内圈之间,雁形滚柱具有柱体部和两个弧形翅部,柱体部位于滚柱安装槽内,柱体部侧壁上远离滚柱安装槽的位置连接两个弧形翅部,两个弧形翅部连接成V型结构,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外圈;弹性缓冲材料包裹紧压住雁形滚柱,在弹性缓冲材料作用下,雁形滚柱通过柱体部与滚柱安装槽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善扭矩传输的平顺性,增大传动系统同轴度容错能力,延长扭矩减震器使用寿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矩减震器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
,特别涉及一种扭矩减震器。
技术介绍
扭矩减振器是汽车发动机输出动力过程中的一种减震器件,扭矩减振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其能够起到吸收和隔离振动的作用。扭矩减振器能够为发动机提供长期的保护,使车辆运营更加安全、舒适和经济。目前,常见的扭矩减震器为橡胶摩擦式单级扭振减振器,它通过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粘接橡胶垫,利用橡胶垫变形而产生的橡胶内部的分子摩擦,消耗扭转振动的能量,使整个输出轴的扭转振幅减小,把输出轴共振转速移向更高的转速区域内,从而避免在常用的转速内出现共振。但是,现有的扭矩减震器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完全依靠橡胶粘接为一个整体,这样会造成发动机输出动力时扭矩较小,影响动力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扭矩减震器,其能够解决目前扭矩减震器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完全依靠橡胶粘接为一个整体,造成发动机输出动力时扭矩较小,影响动力传递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扭矩减震器,其包括:内圈、套设在所述内圈上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圈(2)、套设在所述内圈(2)上的外圈(4)、固定于所述内圈(2)和所述外圈(4)之间的弹性缓冲材料(6)和若干雁形滚柱(8),其中,/n内圈(2)的外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滚柱安装槽(14),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2)的轴线方向平行;/n雁形滚柱(8)位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与所述内圈(2)之间,所述雁形滚柱(8)具有柱体部(10)和两个弧形翅部(12),所述柱体部(10)位于所述滚柱安装槽(14)内,所述柱体部(10)侧壁上远离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位置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连接成V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圈(2)、套设在所述内圈(2)上的外圈(4)、固定于所述内圈(2)和所述外圈(4)之间的弹性缓冲材料(6)和若干雁形滚柱(8),其中,
内圈(2)的外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滚柱安装槽(14),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2)的轴线方向平行;
雁形滚柱(8)位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与所述内圈(2)之间,所述雁形滚柱(8)具有柱体部(10)和两个弧形翅部(12),所述柱体部(10)位于所述滚柱安装槽(14)内,所述柱体部(10)侧壁上远离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位置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连接成V型结构,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圈(4);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包裹紧压住所述雁形滚柱(8),在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作用下,所述雁形滚柱(8)通过所述柱体部(10)与所述滚柱安装槽(14)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为橡胶或聚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清罗来军林江唐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