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3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包括保持架和轴承;所述保持架包括前段保持架和后段保持架,所述前段保持架和后段保持架之间通过支撑杆两两相连,所述前段保持架和后段保持架内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组第一承力托块,所述第一承力托块底部凹陷处固定焊接有内框,所述内框内侧框壁上通过螺栓与第二承力托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托块的底部端面附着在轴承的外界外圈上,所述轴承上的螺接内圈与顶杆螺接,所述顶杆底部底座固定连接在法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双保持架对接的结构,解决了钢管杆对接接触面积过大,重量过大而造成局部挤压变形的技术问题;其与法兰对接安装结构,解决了钢管杆在往后使用时因外部因素而发生形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
本技术涉及钢管杆,特别是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
技术介绍
钢管杆在对接安装的过程中,会出现上半部分钢管杆半叶因重量的缘故将下半部分的钢管杆叶片挤压变形,从而造成钢管杆残次品的大量产出。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对钢管杆半叶内壁添加受力的支撑架,以便于后期对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钢管杆水平对接安装,支撑结构可与底部法兰对接并保留其结构,结构强度高、安装便捷的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包括保持架和轴承;所述保持架包括前段保持架和后段保持架,所述前段保持架和后段保持架之间通过支撑杆两两相连,所述前段保持架和后段保持架内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组第一承力托块,所述第一承力托块底部凹陷处固定焊接有内框,所述内框内侧框壁上通过螺栓与第二承力托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托块的底部端面附着在轴承的外界外圈上,所述轴承上的螺接内圈与顶杆螺接,所述顶杆底部底座固定连接在法兰上。进一步,所述顶杆底部固定的底座外壁上均匀开设有8组螺孔,所述螺孔内插装的插杆穿过凸层固定在法兰上,所述插杆末端固定安装有卡扣。更进一步,所述前段保持架和后段保持架的外圈面呈斜角。更进一步,所述内框呈八边形。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采用了双保持架对接的结构,解决了钢管杆对接接触面积过大,重量过大而造成局部挤压变形的技术问题;与法兰对接并保留至钢管杆内部的安装结构,解决了钢管杆在往后使用时因外部因素而发生形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支撑架的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保持架、1-1为前段保持架、1-2为后段保持架、2为顶杆、3为轴承、4为支撑杆、5为底座、5-1为螺孔、6为螺接内圈、7为第一承力托块、8为第二承力托块、8-1为螺栓、9为内框、10为外界外圈、11为法兰、12为组装环、13为插杆、14为凸层、15为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包括保持架和轴承;所述保持架1包括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所述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之间通过支撑杆4两两相连,所述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内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组第一承力托块7,所述第一承力托块7底部凹陷处固定焊接有内框9,所述内框9内侧框壁上通过螺栓8-1与第二承力托块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托块8的底部端面附着在轴承3的外界外圈10上,所述轴承3上的螺接内圈6与顶杆2螺接,所述顶杆2底部底座5固定连接在法兰11上。其中,由于钢管杆的管身半径随高度不断变小,因此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也与钢管杆的管身尺寸相匹配。为了集中钢管杆管身的压力在所述保持架卡装在钢管杆内,将借由保持架1内壁安装的第一承力托块7分散压力,将压力集中于内框9上,这样便完成一阶段的分散压力工序;再由内框9内侧框壁上通过螺栓8-1与第二承力托块8固定连接完成第二阶段的分散压力工序。最终将中心端安装的顶杆2底部底座5固定连接在法兰11上,完成保持架1的安装工序。法兰11是用于钢管杆纵向对接的连接件,因此可以将保持架1永久保留在钢管杆内,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顶杆2底部固定的底座5外壁上均匀开设有8组螺孔5-1,所述螺孔5-1内插装的插杆13穿过凸层14固定在法兰11上,所述插杆13末端固定安装有卡扣15。其中,为了将顶杆2固定在法兰11中心上,并让顶杆2不会在安装时因误差或者外力出现顶杆2偏移的现象发生,利用均匀分布法兰11上的插杆13与顶杆2底部底座5的螺孔5-1定位连接。卡扣15可以等待插杆13安装完成后固定插杆13在法兰11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的外圈面呈斜角。其中,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的外圈面呈斜角是为了增大其与钢管杆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的同时也增大了施加的压力。如图1所示,所述内框9呈八边形。其中,八边形端角可更好的配合分散保持架1传输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包括保持架和轴承;其特征是:所述保持架(1)包括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所述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之间通过支撑杆(4)两两相连,所述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内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组第一承力托块(7),所述第一承力托块(7)底部凹陷处固定焊接有内框(9),所述内框(9)内侧框壁上通过螺栓(8-1)与第二承力托块(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托块(8)的底部端面附着在轴承(3)的外界外圈(10)上,所述轴承(3)上的螺接内圈(6)与顶杆(2)螺接,所述顶杆(2)底部底座(5)固定连接在法兰(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内壁支撑架的钢管杆,包括保持架和轴承;其特征是:所述保持架(1)包括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所述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之间通过支撑杆(4)两两相连,所述前段保持架(1-1)和后段保持架(1-2)内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组第一承力托块(7),所述第一承力托块(7)底部凹陷处固定焊接有内框(9),所述内框(9)内侧框壁上通过螺栓(8-1)与第二承力托块(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托块(8)的底部端面附着在轴承(3)的外界外圈(10)上,所述轴承(3)上的螺接内圈(6)与顶杆(2)螺接,所述顶杆(2)底部底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常峰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