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33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包括水泵房及水仓通道,在水泵房与水仓通道之间设有轨道大巷,在轨道大巷底部开设有水仓,所述水仓通道与水仓之间设置有沉淀池,在沉淀池的外侧设有用于矿井涌水的流入的水沟,所述水沟与沉淀池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煤矿井下传统水仓设计的工程量大、施工进度慢和容易引起瓦斯积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了岩巷工程量,提高了水仓的施工进度,并可解决水仓内瓦斯积聚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水仓,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井下水仓设计一般多采用从水仓通道开始向下15°左右做清理斜巷,再做主、副水仓,然后做配水巷与水泵房内的吸水小井相连,矿井涌水通过水沟或管路可沿清理斜巷水沟自流至水仓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仓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常常会发生瓦斯集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及问题,同时传统的水仓做法还有岩巷工程量大,施工进度慢,不容易清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煤矿井下传统水仓设计的工程量大、施工进度慢和容易引起瓦斯积聚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地减少了岩巷工程量,提高了水仓的施工进度,并可解决水仓内瓦斯积聚问题的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包括水泵房及水仓通道,在水泵房与水仓通道之间设有轨道大巷,在轨道大巷底部向下开设有水仓,所述水仓通道与水仓之间设置有沉淀池,在沉淀池的外侧设有用于矿井涌水的流入的水沟,所述水沟与沉淀池进水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仓的顶部及两侧分别设有钢筋托梁,所述钢筋托梁位于水仓顶部安装有与轨道大巷底部连接的锚索,钢筋托梁处于水仓顶部位于锚索两侧顶部连接有锚杆,钢筋托梁位于水仓两侧上设有与轨道大巷侧面连接且呈上下分布的锚索,水仓两侧的钢筋托梁位于锚索两侧设有与轨道大巷侧面连接的锚杆,水仓顶部与轨道大巷之间还设有金属网。所述锚杆及锚索均呈矩形布置,所述锚索的排距为1800mm,锚杆的排距为900mm。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与水仓之间还设有隔墙,并在沉淀池与水仓之间的隔墙顶部设置防止人员和物体坠入水仓钢筋栅栏。隔墙高度低于水仓底板500mm,矿井涌水流入沉淀池后,流满溢出进入水仓。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上放置有防止人员和物体坠入沉淀池的钢筋网。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分为左右两个,通过隔墙隔开,水沟在沉淀池外侧,分别流向两个沉淀池,实现沉淀池互相调换使用。优选的,所述水泵房与水仓之间设置有水泵,还设有将吸水管伸入水仓底部即可抽水的矿用排水泵。水泵房与水仓之间设置1000mm宽水泵基础,可设置3台矿用排水泵,将水泵吸水管伸入水仓底部即可抽水。优选的,所述水仓为轨道向下起底2-3m。本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岩巷工程量,提高了水仓的施工进度,并可解决水仓内瓦斯积聚问题,同时,还可在利用井下大巷之间现有的联络横川,只需将横川底板起底2-3m,在两横川两端分别做水泵基础和沉淀池,即可形成此新型盘区小型水仓,特别适合井下涌水量小的区域或采区内使用。附图说明现在参考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水仓的断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泵房,2、水仓,3、水仓通道,4、沉淀池,5、水沟,6、钢筋网,7、隔墙,8、钢筋栅栏,9、轨道大巷,10、钢筋托梁,11、锚索,12、锚杆,13、金属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2,包括水泵房1及水仓通道3,在水泵房1与水仓通道3之间设有轨道大巷9,在轨道大巷9底部向下开设有水仓2,所述水仓通道3与水仓2之间设置有沉淀池4,在沉淀池4的外侧设有用于矿井涌水的流入的水沟5,所述水沟5与沉淀池4进水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仓2的顶部及两侧分别设有钢筋托梁10,所述钢筋托梁10位于水仓2顶部安装有与轨道大巷9底部连接的锚索11,钢筋托梁10处于水仓2顶部位于锚索11两侧顶部连接有锚杆12,钢筋托梁10位于水仓两侧上设有与轨道大巷9侧面连接且呈上下分布的锚索11,水仓两侧的钢筋托梁10位于锚索两侧设有与轨道大巷9侧面连接的锚杆12,水仓2顶部与轨道大巷9之间还设有金属网13。所述锚杆12及锚索11均呈矩形布置,所述锚索11的排距为1800mm,锚杆12的排距为900mm。锚索11为SKP22-1/1860型锚索,长度7300,锚杆12为MSGLW-400/22×2400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金属网13的网孔规格100×100mm,钢筋托梁10规格为SB-16-3700-5。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4与水仓2之间还设有隔墙7,并在沉淀池4与水仓2之间的隔墙7顶部设置防止人员和物体坠入水仓2钢筋栅栏8。隔墙7高度低于水仓2底板500mm,矿井涌水流入沉淀池4后,流满溢出进入水仓2。隔墙7采用的是11号矿用工字钢。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4上放置有防止人员和物体坠入沉淀池4的钢筋网6。优选的,所述沉淀池4分为左右两个,通过隔墙7隔开,水沟5在沉淀池4外侧,分别流向两个沉淀池4,实现沉淀池4互相调换使用。优选的,所述水泵房1与水仓2之间设置有水泵,还设有将吸水管伸入水仓2底部即可抽水的矿用排水泵。水泵房1与水仓2之间设置1000mm宽水泵基础,可设置3台矿用排水泵,将水泵吸水管伸入水仓2底部即可抽水。优选的,所述水仓2为轨道向下起底2-3m。实施例2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包括水泵房1及水仓通道3,在水泵房1与水仓通道3之间设有轨道大巷9,在轨道大巷9底部向下开设有水仓2,所述水仓通道3与水仓2之间设置有沉淀池4,在沉淀池4的外侧设有用于矿井涌水的流入的水沟5,所述水沟5与沉淀池4进水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仓2的顶部及两侧分别设有钢筋托梁10,所述钢筋托梁10位于水仓2顶部安装有与轨道大巷9底部连接的锚索11,钢筋托梁10处于水仓2顶部位于锚索11两侧顶部连接有锚杆12,钢筋托梁10位于水仓两侧上设有与轨道大巷9侧面连接且呈上下分布的锚索11,水仓两侧的钢筋托梁10位于锚索两侧设有与轨道大巷9侧面连接的锚杆12,水仓2顶部与轨道大巷9之间还设有金属网13。所述锚杆12及锚索11均呈矩形布置,所述锚索11的排距为1800mm,锚杆12的排距为900mm。锚索11为SKP22-1/1860型锚索,长度7300,锚杆12为MSGLW-400/22×2400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金属网13的网孔规格100×100mm,钢筋托梁10规格为SB-16-3700-5。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4与水仓2之间还设有隔墙7,并在沉淀池4与水仓2之间的隔墙7顶部设置防止人员和物体坠入水仓2钢筋栅栏8。隔墙7高度低于水仓2底板500mm,矿井涌水流入沉淀池4后,流满溢出进入水仓2。隔墙7采用的是11号矿用工字钢。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房及水仓通道,在水泵房与水仓通道之间设有轨道大巷,在轨道大巷底部向下开设有水仓,所述水仓通道与水仓之间设置有沉淀池,在沉淀池的外侧设有用于矿井涌水的流入的水沟,所述水沟与沉淀池进水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房及水仓通道,在水泵房与水仓通道之间设有轨道大巷,在轨道大巷底部向下开设有水仓,所述水仓通道与水仓之间设置有沉淀池,在沉淀池的外侧设有用于矿井涌水的流入的水沟,所述水沟与沉淀池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与水仓之间还设有隔墙,并在沉淀池与水仓之间的隔墙顶部设置防止人员和物体坠入水仓钢筋栅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上放置有防止人员和物体坠入沉淀池的钢筋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矿井下新型盘区小型水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分为左右两个,通过隔墙隔开,水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晓飞李建永朱爱华段云鹏段文超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